张勇
十堰市实验中学 湖北省十堰市 442000
摘要:新时代下,深感当前学生的科学探究开展之不足。教育要摒弃急功近利,着眼于未来,要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新时代 化学 科学探究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如何在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赢得发展主动权,党和政府一脉相承地制定了科教兴国的战略。伴随着全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新时代下对教育的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重温习总书记对教育发展的系列重要讲话,对指导我们每一个教育人在教书育人的工作中取得成绩意义重大!
笔者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一线多年,深感虽然新课程推进和实施已有廿年有余,但化学等理科实验教学亟待加强和改进的方面还不少。当前来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科学探究活动开展不足,学生参与度偏低,自主设计实验的机会很少,学生看实验多过做实验等等现状。表现在:
一、重视课堂实验,但主要限于教师亲自演示。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教师普遍重视实验教学的学科作用。与新课程所倡导的课堂实验以教师指导学生亲自动手的理念相比,实际上课堂实验几乎都是由教师演示完成。造成这样的因素很多,教师演示完成实验,相对来说,需要准备的实验用品要少许多,成功率几乎百分之百,对完成整个教学活动有质量保证,利于达成课堂教学目标。所以教师采用的是亲自演示。当然,也有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尝试以学生亲自动手来完成课堂实验。回想最近,笔者2020年九月在湖北省孝感市孝昌中学有幸聆听了一位省级特级教师的示范课《水的净化》,采用的是教师指导下学生动手完成课堂中的实验。受到很好的启迪,也深感变一变,确实很不一样。在这个方向,不是说把课堂实验都交由学生来做,但要将课堂实验尽可能多的交给学生,使学生有更多的动手实验的机会。
二、以教师操作演示代替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
活动与探究更加侧重于探索和研究,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来完成科学探究活动。现实是,这么重要的探究活动并没有实质性的很好开展起来。其中绝大多数探究活动是教师把科学探究活动等同于课堂实验演示做给学生看。真正以学生为主体的科学探究活动仅仅偶见于某次公开课或优质课的比赛现场,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或完成整个探究环节或接力完成某一指定环节。但这种场景很少出现在日常的班级教学中,说难得一见也不过分。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通过科学探究的方式,学生可以从身边的化学物质入手学习化学知识,然后应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可以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在初中化学课程中进行科学探究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化学知识;另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初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学生在科学探究的水平层次怎样,是依据学生在科学探究构成各要素中主体地位的占比如何,占比越高,则体现出的水平层次越高!
教师不能只停留于开展低水平层次的科学探究活动,学生参与科学探究的任务也不能仅仅是记录实验操作中的现象,或简单的回答教师的提问。不能以脑代手,完全忽略学生亲手实验。“我听过了,就忘记了;我看过了,就知道了;我做过了,就记住了”,动手能力,实践意识必须在亲自动手做中得到培养和发展。
实践中,科学探究活动需要付出教师相当的准备和精力,加之某些条件的局限,造成了科学探究活动开展的不足。以某市规模和办学水平靠前的初中为例谈谈面临的情况:九年级学生超过一千人,有十七个教学班,平均每班人数50多,个别班级超过60人。化学教师九名,专职实验教师一名,建有化学实验教室两个,学生实验在化学实验教室进行,没有专门的科学探究活动室。
学科教学一般是集体教研,统一进度,课表的编排上至少有7位化学教师是在同时上课,每周有两天是9位教师同时上课的。这样的话,科学探究课如果在化学实验教室里搞,显然教室数量远远不够,因为目前只能满足两个班级同时进行。在班级教室里搞的话,光是每个班级最少按八个小组的分组,九个班级就得72套实验用品的准备量。准备出这个量级目前是很难做到的。就学校层面来讲,实验设施,场地教室,仪器设备,实验人员配置等离科学探究的“自由”开展还有不少的差距。再加上初中理科学科地位的下降,理科实验操作处于考核对待等因素,这些年来,科学探究活动包括学生实验的开展未有大的根本改观。放眼全市,有规模很大的民办学校,课堂教学也是以播放实验视频为主,学生基本就是“背实验”。而其这样做,但最后取得的不俗的中考成绩又掩盖了做与不做的边界,“区别不大”的教学效果同时也淡化了扎扎实实开展实验教学和科学探究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教育对人的影响是终身的,急功近利要不得。现在看似区别不大的做与不做,会在以后的岁月里显示出它的奠基之力。加强与改进科学探究活动,现在尤其迫切!
三、学生实验依然存在着教师认识上的偏颇,有形式大于内容的倾向。
学生在学习化学过程中离不开化学实验,通过在化学实验中得到体验并获得知识,才能学好化学。有的教师将化学实验只是当做一种教学手段和工具,甚至将学生实验看成是课堂教学外的“副业”,把学生带进实验室,主观想法是为了消除学生出现的学习倦怠感,来实验室主要是放松的,找乐趣的。练练手,活跃一下,激发一下学习化学的兴趣,保持住学习化学的吸引力。因此,学生实验的开展形式重于内容,学生得到的真正的收获不多。同时,学科教研组对实验教学专题教研活动开展较少,这样也就减弱了教师对学生实验所应该给予的重视程度。
在学生实验教学中,首先对学生的分组搭配没有研究,多由学生自己自由组合,教师再把这种组合固定下来。这样组合,使有的学生坐到一起,不是合作学习,是合作一起玩了。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兴趣个性,动手能力,团结合作精神等,在学生意愿的基础上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分组安排,使其互帮互学,相得益彰地完成实验学习任务。
其次,我们注意到,教师在学生实验中没有留给学生一些时间进行实验成果的分享、表达和交流,反思和评价的机会很少。实验成功,可以引导学生总结成功经验,体验成功的喜悦;不太成功,帮助他们反思一下过程中的欠缺和不足,树立学生的信心,鼓起再试的勇气。而分享、表达和交流,评介和反思增强了学生的体验感,使知识的学习扩展到情感和人格等领域,从而促进身心和人格得到健全与发展。
再次,在学生实验课中,要加强德育的“因子”,“树人”和“立德”并举。在理科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貌似机会很少,其实信手都有。比如,教师在实验完毕后要严格要求学生收拾摆放好仪器、药品,清洗用过的实验用品。做好自己实验组的卫生,达到人人都按要求做。可以明白地告诉学生,“善始善终”,“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是一个具有优良品行的人所具备的基本条件,因此我们每一个人要把实验台收拾好了才可以离开。当然,教师的率先垂范很重要!教师自己也不能忽略实验演示后的清洗和整理工作。德育其实更多的是在小事情中得到不断地养成,这只是一个小的例子,这样的例子在理科教学中还有很多。
最后,学生实验课也是正式正规正常的课堂,它也是某种层面上的科学探究,是科学探究活动落实的重要平台,教师应该赋予其精彩的演绎,而不能等闲视之,自由发挥,任意裁剪。例如压缩学生实验时间,留下时间讲作业,练习,考试题等。例如,不能很好的发掘,补充,延展,拓深学生实验的探究因子。反倒是上成一节平凡的一般实验课,这无疑是对好的活动机会的无形浪费。
新时代的东风已吹遍祖国大地,义务教育已开启新的征程,也必将谱写出新的篇章,让我们对照新的标杆找差距找不足,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教育初心,扎扎实实的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以对学生终身负责的教育情怀,弥补一切短板,创造一切条件,用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