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
中山市小榄广源学校 广东省 中山市 528415
摘要: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教育较为缺失,教师对德育渗透不够重视。过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本就侧重于知识的传授,素质培养较为忽视,德育的渗透更是微乎其微。而随着教育机制的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得以打破,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愈发重视,而德育则是学生健康发展不可缺失的方式,关系着学生的健康成长,有效的课堂渗透至关重要。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德育渗透现状,并提出优化的具体策略,以期提升德育实效性。
关键字:小学数学;德育教育;渗透策略
引言:小学德育教育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改背景下,立德树人已经成为了课程教学的根本目标。小学生处在思想启蒙的阶段,是德育教育的黄金时期。所以新课标也要求在各个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以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和正确三观的树立。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树立现代化、多元化的理念,积极在课堂中渗透德育,挖掘小学数学的德育元素,切实有效地提升小学生道德素养。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现状
(一)忽视德育教育
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传统,认为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渗透德育不必要,他们认为德育应该是人文类学科教师的责任,而数学作为理科和德育无关。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认为数学教学就是传授数学知识、锻炼计算能力、提升逻辑思维,这样的理解过于片面。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则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课堂教学不应局限在知识层面,这不契合学生的发展需要[1]。此外,近年来核心素养的培养愈发重视,而其中的“品格与能力”即是需要变革的重点。因此,数学课堂本身即承载着德育的重任,需正确认识数学德育,更迭传统理念。
(二)对小学数学德育教育认知不正确
目前,小学数学德育渗透十分有限,部分教师甚至认为数学课堂是不可以渗透德育的,有着不正确的认知。究其根本,教师认为数学知识包含着丰富的逻辑性、理论性,数学知识是以运算、应用为主,和德育毫不相干,认知的缺乏也就导致德育渗透的缺失。并且,部分数学教师也不懂该怎样在几何图形、数字知识中渗透德育,缺乏合理性的策略,使得德育教育和数学教学成了两条平行线,没有交叉可言。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
(一)挖掘教材德育元素,加强课堂德育渗透
德育元素是无处不在的,只是需要教师更深层次的挖掘。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德育元素相对内敛,所以教师就应注重对教材的深层解析,挖掘可用的德育元素,使其和教学内容有机融合,并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在实际教学中科学地运用,从而提升德育渗透效率[2]。教师应真正做到切合实际,挖掘全面性的德育素材,使课堂教学课堂充满德育气息,受到德育的有效熏陶。借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将德育有机融入,一方面深化了德育教育,另一方面则赋予知识鲜活的魅力,使其更加多样,学生养成了知识的热爱之情,也就形成了科学求实的态度,德育育人的效果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出来。
例如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主题故事,展示了骑自行车旅游的健康生活方式,第五单元的主题图则介绍了世界文化遗产“金字塔”和现代建筑“斜拉桥”,渗透了有关地理、文化和国情等知识。数学综合应用“营养午餐”介绍了各种食品的营养成分含量和10岁左右儿童应从午餐中获取的营养物质的指标等科学知识。这些都为教师结合教学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家乡、保护环境、健康生活等教育提供了丰富而适合的素材。
再如教师在进行“平行四边形”教学时,需要更迭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深入的研究知识,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并结合观察、合作、分析,得出其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的性质,在实施这一教学环节的同时落实培养学生科学求实的学习态度,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再借助多媒体进行直观演示,展示平行四边形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以多元化教学开展德育教育,深化学生理解和感悟。
(二)创设教学情境,构建德育氛围
新课改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对学生德育的发展情况也更加关注,教师应巧妙结合教学内容,将富含德育元素的内容深层讲解,以提高学生道德素养和综合能力。情境创设的方式较为常见,效果十分显著,而德育渗透亦是如此。教师通过创设德育为主题的课堂情境,也就形成了宽松、自由的德育氛围,不仅利于学生的接纳,还加强了教学的多样化,使课堂教学遍布德育气息。教师需精准把握学生思想、心理发展情况,以多元化教学洗涤学生心灵,让学生彻底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培养自己良好的道德情操,实现全方位的教育,促使学生对德育产生更加清晰的认知,将德育教育和知识教学并重开展,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例如在进行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中“三角形”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堂教学的环节创设情境,借助多媒体设备彰显我国三峡的宏伟景象,将三角形的性质结合三峡工程来讲解,加深学生的理解,并且将习题练习融合三峡的元素,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感受到了三峡的壮阔,也就萌生了对三峡的喜爱之情,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之情[3]。教师也可以在此基础上适当扩展,如讲述三峡工程为何如何坚固,不仅是因为三角形的稳定性,还因为人们不懈的创新与建设,让学生懂得坚持不懈、迎难而上的精神,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善于发展创造力的品质。
(三)充分结合生活,开拓德育教育范畴
对于德育教育而言,生活即是最为立体的“教案”,生活是德育的载体,是不可分割的。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引入生活实际,加强学生的探索欲望,也促进知识的生活化,切实的提升教学效率和德育效率。教师应对教材知识进行合理整合,积极找寻和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开展德育的渗透,以生活作为德育的启发途径,实现德育教育的巧妙渗透,进而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4]。
例如在进行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的“统计”教学时,教师可以组织和“垃圾分类”有关的调查、访问活动。让学生在教师或家长的带领下对所住小区同楼层的住户进行“垃圾分类知多少”的调查问卷,再让学生结合调查的数据制作统计图,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结合数据分析问题的能力。最后还可以制作“垃圾分类”宣传画报,让身边更多的人参与到垃圾分类中来,了解为什么要进行垃圾分类及分类处理垃圾的优点。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垃圾分类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明白通过垃圾分类管理,能最大限度的减少垃圾处置量,实现垃圾资源化利用,改善生存环境质量。
结束语:综上所述,小学数学中渗透德育是十分高效的教学模式,不仅加强了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更使数学课堂更具活力,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塑造健全的人格。但值得注意的是,德育教育本身即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所以教师应注重将德育渗透在多元的教学环节中,积极创新德育渗透方式,使德育渗透更加合理,降低违和感,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得到道德品质的提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有效策略研究[J].文理导航(下旬),2021(02):21-22.
[2]于洪生.让德育之“苗”在数学课堂“开花结果”——刍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策略[J].读写算,2020(21):32.
[3]段杰.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J].启迪与智慧(下),2020(02):82.
[4]张统才.探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策略[J].学周刊,2019(2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