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策略

发表时间:2021/7/1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第8期   作者:万田标
[导读] 教师必须创新教学方法,满足新课改教育要求,推动我国小学数学教育的创新发展,提高小学教育水平。
        万田标
        遂溪县遂城镇蒲岭小学   广东 湛江   524300
        摘要:在新课改教育理念下,打破了传统教育模式,为小学教育带来了新的出路,然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是手段传统观念和教学方法的影响,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不高,学生们数学兴趣不强,数学学习差异较大。为此,教师必须创新教学方法,满足新课改教育要求,推动我国小学数学教育的创新发展,提高小学教育水平。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创新策略
        在新课改教育推动下,《国家数学课堂标准》也对当前小学数学教育提出了新要求,教师必须重视学生个体差异,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积极拓展创新教学方法,掌握全新教育理念,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掌握正确的学习习惯,从而推动现代教育的长久发展。
一、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纵观我国当前小学教育现状,依然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比如教学方法效果不佳,受传统教育理念影响过重,教师仍然喜欢采取“灌输式”教学思维,教师太过重视教学效率,导致许多学生并不能正确的理解数学知识,从而逐渐使小学生的数学水平拉开距离,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被越拉越远,最终对数学学习丧失兴趣。在这样的小学数学教育模式下,小学生也仅是学到了知识的皮毛,并没有体会到数学的全貌,难以深层次理解数学知识,从而影响小学教育目标的实现。
        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依然存在一种情况,就是许多老师都快占用大量课堂时间,导致学生们自主空间被压缩到几乎没有,当教师提出一个课堂问题时,便以快速回答来衡量学生们的学习情况,很少给学生们充足的考虑时间,导致学生们仅仅是机械地掌握了表面知识,却没有深层次思考“为什么”,这样的教学会影响学生们自主解答问题的能力,同时也阻碍学生们的思维成长。
        以四年级的小学生来看,他们在性格、认知以及学习能力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是许多教师开展教学时并不注重这一点,并没有真正了解学生们的实际情况,都是采用统一的教学方式,从而人导致学生们之间的差异越拉越大,最终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
二、新课改下创新小学数学教学方法要点
        (一)结合生活实际
        新课改中提出小学数学的教育目标也是培养学生们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从而展现出良好的学以致用。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注重生活实例的融入,将实际生活中的数学引导课堂上,才能够好的达到课堂教学目的。
        例如在我们学习“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这一章节的知识时,教师可以用日常购物实例来进行讲解,我们日常在尝试买东西都涉及到几元几角几分,通过人民币圆角分的换算,让学生们掌握小数之间的换算关系,同时通过实际场景的训练和尝试,让他们亲身体验到小数加减的运用。
        (二)明确教学目标
        以往的数学教学都比较盲目,以至于学生们不明白为什么学习数学,学习是学能有哪些作用,导致学生无法正确地找准学习方向,从而失去学习的主动性。创新教学方法必须融入这一要求,明确学习方向,从而更好地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比如在学习“三角形”的相关知识时,教师要为学生们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第一,认识不同类型的三角形;第二,掌握三角形的基本特性;第三,学会求解三角学的未知角。通过刻意地制定教学目标,培养正确的学习习惯。


        (三)提升学生的创造力
        创造力是每一个小学生都必备的技能,通过创造力的培养,不但能够开放学生的思维,同时也能够提高他们的创造性,让他们从小形成一个正确的逻辑思维,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并不能采取单一的方式进行教学
        比如在学习“图形变换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创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们对图形的各种变换方式产生兴趣,从而激发他们的创造力,摆出与众不同的图形,突破思维的局限性,从而实现更好的发展。
三、新课堂下创新小学数学教学方法
        (一)分层教学法
        在新课改下对小学教育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教师必须掌握学生们的个体差异,并正视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开展因材施教,让他们都能够得到良好而定教育与发展。为此,教师首先要了解班里每一个学生的真实情况,掌握他们的智力、学习能力以及特点与爱好,从而制定个性化教育而方案,采取分层教学法来提高教学效果。分层教学的依据有很多,以数学为例,可以根据学生们的学习习惯、爱好、数学能力以及身心特点制定出适合他们的教学模式。然而在实际应用中,教师首先要与学生们进行充分交流,也可以采取问卷或者趣味活动的方式,侧面的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真实情况,掌握他们的个体差异,在结合日常学习情况和考试成绩,对他们进行分层。小学四年级阶段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学生们大致分为学优生、中等生以及学困生。然后为他们制定长远的计划和学习目标,并融入学困生转化教学策略,逐步提升学生们的综合水平。
        例如:在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课本中学习《认识三角形与四边形》的知识时,教师可以结合分层教学模式,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对于学优生,教师可以让他们重点观察三角形特点,同时动手画三角形,让学生们找出自己画的三角形三边之间存在哪些关系?而在进行中等生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们在掌握三角形特性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深入地学习。而学捆上教师要重点为学生们讲解三角形的相关概念,让学生们学会熟练运用概念进行解题,并适当地提出思考性问题,帮助学生们进行深层次探究。采用分层教学可以实现小学生个性化发展,同时提高每个层次学生的数学水平。
        (二)构建新型教育模式
        在小学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酷爱多媒体教学,为此,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这一特点,同时也满足新时代教育发展需求,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将枯燥的数学教学以动画和图文的方式展现出来,激发他们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有助于提高课堂成效。此外,教师也要灵活地运用智能化移动设备,通过课前预习阶段,利用“钉钉”软件发布相关导入资料,让学生们开展趣味性预习,其次,在进行数学教学时,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相关知识的呈现,比如在《观察物体》这一段知识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呈现出来的物体,可以不断地切换物体的角度,也能够放大物体的细节,使学生们更容易发现物体的特性,从而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而通过移动多媒体设备开展教学,还可以充分翻阿辉学生们的课余时间,让学生们在课外也能够实现良好的学习。教师可以利用APP开发的教学平台,让学生们在手机上完成闯关类测验,通过获取积分的形式,提高学生们的满足感。
        (三)构建情境教学
        此外,教师还可以开展数学情景教学,让学生们讲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联系在一起,从而通过真实的场景来学会和运用数学知识,提高学生们思考和逻辑能力,同时也能够提高数学知识水平。
        首先,教师可以利用问题引导,让学生们具备问题意识,然后形成良好的思维模式。例如在进行“小数”的教学时,教师首先为学生们展示两组数,一组整数和一组小数让学生们仔细观察两组数字的不同之处,然后学生们说那一排数字中间都有一个点,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回忆,生活里我们见过哪些数字中间有“点”,从而培养学生们观察的习惯,
        其次,小时还可以构建生活场景,提高小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同时也合理地把握数学和生活之间的联系,提高小学生的思维。例如在学习“数据的分析与表示”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进行分组探究,开展统计活动,对学生们的身高进行统计,然后形成统计数据,最终让学生们实践中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作用,提高学生们的数学素养。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满足当代小学生的教育需求,教师必须做好课堂教育改革,创新教学策略,融入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要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创造力与拓展思维,实现小学数学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 郭胜利.浅析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J].学周刊,2018 (2):49-5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