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菜琴
湛江市麻章中心小学 广东省 湛江市 524094
摘要:小学教学环节完成学生德育工作班主任是关键责任人,其原因是班主任是小学生最密切的接触者,对学生的心理状况与价值观念会有更多了解,此时班主任应全面落实学校给予的德育工作内容,在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基础上,重视学生道德素养、自强自信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培养,最终让学生通过小学校园成长为高素养人才。综合上述本文总结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意义,基于现阶段德育工作现状总结日后工作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班主任工作;德育工作;策略探究;
引言
提到德育工作首先会想到素养与素质,素质教育是教师的重要工作内容,此时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占据重要位置,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开展的重要枢纽,对上教师需要认真领悟教育部门以及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领会工作的核心理念才可更好的完成学校的工作部署,对下教师应走进学生中去,用赏识与鼓励的话语让学生建立自信,然后对学生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念,让学生找到榜样,在榜样的魅力熏陶下逐渐成为核心素养人才。
一、班主任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
为确保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班主任应把握工作重点与工作目标,这样才可科学化完成德育工作部署,根据带班经验总结出下述几点重要工作内容。首先是培养学生的自信信念,小学阶段是学生性格养成的重要阶段,自强自信信念的培养比素养更为重要,两者属于递进的关系,小学生只有在养成自强自信信念以及人格健全基础上,才可进一步完成素养提升,所以班主任应将学生自强自信信念培养作为首要工作任务,日常班级管理过程用爱与赏识的工作策略,让学生建立自强自信信念。其次是为学生渗透正确的价值观念,小学生是祖国未来,身上担负着重要的民族使命,此时教师应做好德育工作,让学生在教师的熏陶下逐渐养成社会主义的正确价值观念,最终把民族使命与民族复兴重任交付于学生身上。再次是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提及德育班主任首先想到的是学生的素养教育,显然这是片面的,教师应在工作中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使命感,最终让学生成为具有家国文化情怀的时代青少年。最后是班主任重视工作理念的革新,一改传统的填充宣讲形式,运用不同活动让学生在班主任鼓励与引领下,不断提升自己。
二、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现状
(一)德育观念浅显
根据班主任工作经验分析,现阶段存在重智慧教育轻德育教育的工作问题,这是素质教育落实不全的表现,其主要原因是整体环境影响,应试型教育相比于素质教育的作用更大,部分教师并未全面做好教育理念的革新,长期以往造成的德育理念不强的现象,此问题得不到有效改善会影响学生素养的提升。由于德育观念不强导致部分学校在对学生进行素养养成环节,仅流于过场,仅依靠班主任教师的口头教育完成学生不良价值观念的纠正,并未建立在学生角度完成德育活动部署,或者部分老师将德育活动放置在课堂上,忽视学生在活动环节对于素养的提升。
(二)工作内容不全
上述文字提及几点班主任日常的德育工作内容,显然现阶段全面完成上述工作内容的教师少之又少,其原因有二: 第一工作内容脱离学生,德育工作的面对者是学生而不是学校部署的工作,教师忽视科学规范化对学生进行德育培养,将学校与教育部门交付于自身的工作表面化完成,对学生一味宣讲教育理论知识,忽视小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第二忽视心理健康教育,部分教师重视学生的素养提升反而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忽视,任何时期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均应该放置在首要位置,学生只有在健全人格基础上才可完成后续的学习任务,班主任在工作中应避免此问题。
(三)德育方式单一
班主任有效的工作方式才可最大化展示出德育对学生的影响,根据班主任工作经验分析,目前仍存在的工作问题是以常规说教方式为主要的工作内容,不进行实际班级活动,从而忽视良好班风形成。教师采取说教式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往往会给学生一种填鸭被迫接受的感觉,得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学生看似接受教师的观点实则在背后反驳教师,长此以往导致师生关系恶化,教师不仅无法对学生进行德育培养,还会影响班级的日常管理,由此可见教师应丰富德育方式,采取学生更为接受的活动或用班主任的榜样作用影响,对学生完成素养培养。
三、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策略
(一)建立正确的德育工作观念
班主任的日常工作多而复杂,要想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教师首先应建立在正确的德育工作观念上,把德育工作与班主任所教学科进行连接,不仅仅依靠班会、宣讲、板报等形式让学生被动接受,让学生自发的在班主任的引导下,自身引发对于素质、道德观念、品质的深刻思考,此过程相比于被动灌输的教育意义更为重大。例如,笔者所教科目为语文,语文教材内有太多的传统文化知识与高标准的道德行为准则,笔者将德育工作融入到课堂,即完成知识讲解还落实德育工作。一次课上为学生讲解《总也到不了的老屋》,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老屋的精神品质与奉献精神,此时正是对学生开展德育工作的有效实际,让学生在学习完课文后了解什么是奉献,以及自己在学完本课后应该怎么做。课堂上笔者提出问题“老屋有三次即将倒下,是信念让老屋仍毅力不到”,学生高声答道“因为小猫要躲雨,母鸡要孵小鸡、蜘蛛要织网捕食”,继而笔者说“同学们,我们在班级活动中是不是应该学习老屋的奉献精神”,学生高声答道是。通过上述内容将德育工作融入到课堂,这是班主任德育工作观念转变的过程,最终潜移默化的提升学生道德品质。
(二)丰富德育工作内容与方式
做好小学生的德育工作看似简单,实则需要注重的内容太多,班主任教师日常工作过程应丰富德育工作内容与方式,让学生从被迫接受转变为主动接受,这是德育工作的进步。首先探讨丰富德育工作内容,教师可借助于社会活动方式,让学生参与其中让德育工作走出课堂,最终把学生培养成为知行合一的高素养人才。例如小学语文三年级综合性学习模块内容是中华传统节日,讲解该内容时正遇到中华传统节日端午节,笔者借助课外活动机会,带领学生进行一场有关于端午佳节的班级比赛,学生可自行准备任何有关于端午节的手工制作、传统风俗习惯等,利用自习课笔者带领学生进行展示,当看到学生在课堂上拿来粽子的时候,笔者对学生讲解粽子的由来以及有关于屈原的爱国壮举,最终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文化以及背后的爱国精神,德育工作内容得到实质性丰富。其次探讨丰富德育工作方式,班主任应运用赏识以及信任的方式对学生完成教育,班主任对学生的赞扬以及肯定,学生会建立起足够的自信,这是德育工作的重点,班主任应给予学生更多的尊重,把学生视为独立的个体,最终让学生在班主任的鼓励下实现品质的提升,在爱的教育下学生会成为更优秀的核心素养人才。
四、结束语
为确保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班主任应把握工作重点与工作目标,这样才可科学化完成德育工作部署,班主任重视工作理念的革新,一改传统的填充宣讲形式,运用不同活动让学生在班主任鼓励与引领下不断提升自己。
参考文献:
[1]徐曼,高肖.浅谈在小学班主任德育教学工作中实施激励策略的有效途径[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06):141-142.
[2]庄爱桂.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提升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小学生(中旬刊),2021(04):69.
[3]钱志琴.润泽童心 用心描绘幸福轮廓——提升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考试与评价,2021(02):97-98.
[4]王勇.浅论幸福教育之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方法与策略[J].考试周刊,2021(04):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