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毅超
重庆市黔江实验中学校
摘要:在新课标推行之下,对体育教学提出了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要求,随之这亦成为初中体育课程中的重要内容。故而,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心理方面的教育疏导,采取有效的课堂活动,实现对其心理健康有效调节,继而提供他们的心理素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本文就初中体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展开就探究,且提出了相关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体育;课堂教学;心理健康
引言
健康不仅单指身体方面,同时心理健康亦是同样重要,而体育则担负着引导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职责,因此在日常授课中,教师要融入对其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内容。加强心理疏导,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提高他们的体育兴趣,亦有助于调节他们的情绪,保持身心愉悦,可见这对于促进该教学的效率及重量,同样存在有效的作用。故而,教师可以结合该教学的特点及效用,强化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一、树立自信强化心理健康
初中生长期在紧张的学习环境下,难免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倘若这种压力不予重视或是得不到疏导,就会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健康。身为站在第一线的体育施教者,应当善用体育课程的优势和功能来帮助学生疏解心理压力,积极发现他们的优点,在教学中不断鼓励他们,提高其自信心。诸如,有些学生跑步速度较快,有些学生的弹跳力较好,借此教师可以依据他们的长处来组织相关活动,旨在于充分展现每个人的优势,使其能够在该教学中尝试到成功,继而逐渐树立自信心。换而言之,传统的体育教学更加关注学生体育技能的把握度,对其抱以较高的要求,这边亦是加剧其心理负担的表现之一,故而,教师要结合每个学生的实际能力,施以针对性较强的课程,从而不断满足他们的内需。这样不仅能够让初中生体验到轻松化的体育课程,有助于强化心理素养,亦会提升参加活动的积极性,进而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终身锻炼意识。
二、以正向鼓励克服心理屏障
体育本就是一门多样化的学科,而每个学生的体育基础及接受能力亦是不同,故而,这就需要施教者运用这些特点,实施开放化体育课堂,以此为增进师生及同学间的情感交流而做下铺垫。同时,施教者要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竭力提供可以引导他们正视自我,发掘自己闪光点的问题,从而帮助他们消除心理障碍,提高自信心。
诸如,在开展短跑运动时,这对于一些体态偏胖或是由于身体素质教材的学生而言,存在一定的难度,难以取得良好成效,这时教师要及时与他们进行沟通,引导其明白:尽管再发跑步上没有取得好成绩,但并不代表你们比别人差,你们也有自己的长处。通过这种积极正向的疏导,引领学生从不理想状态中走出来,既能充分认识自己的不足,亦会形成过大的压力。基于此,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素质的学生设定不同的学习任务,只要他们达到自己范围内的标准即可,不仅可以促使学生们提高体育锻炼意识,也有助于他们心理健康的发展。
三、营造和谐的学习环境
初中阶段的学生,多是好动、富有表现力的,结合此特征,施教者可以给学生创设更多展示自我的空间,即予以其独立训练的时间。这对于他们来说,这样的课堂氛围更加轻松、和谐,更能激发他们的表现欲,促进其个性化发展。诸如,在课前高职学生下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使其可以结合课程自行准备相关的训练或练习活动,以此让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展示自我。这样的课堂活动,既能提高他们的自主性,亦能充分锻炼他们的心理素质,使其在训练技能过程中,保持放松不断提高自己处理情绪的能力,继而有助于其强化其心理适应能力。
四、利用课外活动促进心理健康
在中学体育课上,很多教师都忽略了课堂的趣味性,加之,体育考试的压力,更加注重学生体能的训练,而这样的授课方式逐渐趋于枯燥化,甚至会给学生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故此教师可运用课外活动,以此引领学生体验到体育练习的乐趣。这样的体验课堂同时也具有更强的实践性,同时也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加宽广的自由空间,不会受到时间及授课模式的束缚,且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主体性。即在活动中,施教者可以围绕学生的兴趣及实况,设置相应的课外内容,通过“玩”的形式就完成了某项技能的训练,诸如拔河、接力赛等,这样的授课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亦能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
总结
综上所述,体育课程本身亦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教师在施教中且过于一板一眼,而使得课堂氛围失去了活泼性,同时也遏制了该学科的引导效能。故而,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疏导,竭力发挥其休闲娱乐的一面,继而引领其感受到体育锻炼的乐趣,这样不仅能够提高他们的参与兴致,亦能使其在参加体育活动过程中,释放心中压力。总的来说,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尊重每位学生,注重都其心理的疏导,这样才能助推其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发文. 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如何实现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 小品文选刊:下, 2020(2):0187-0187.
[2] 高宏宇. 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策略[J]. 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 2019, 000(006):P.136-136.
[3] 丁钟华[1]. 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 休闲, 2019(3):127-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