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召兵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 潍坊 261000
摘要:钳工是高职院校专业的一门对实践要求很高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长期以来在该课程的教学中形成的陈述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分割,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分割的现象,使学与做不麓有机结合,重影响了学以致用的效果。钳工“理实一体化教学”是对教学方法的创新,它重研究、重操作、重实践、重能力,既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思考、学会应用的能力,又培养学生探索、实践、创造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体验学习乐趣,获得新知,提高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
关键词:钳工;理实一体化教学;实践
导言:
机械修理行业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而逐渐繁荣,而钳工是机械修理行业的主要从业人员,他们的工作能力,特别是他们运用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直接影响了机械修理行业的发展,然而,现阶段对钳工理实一体化教学的研究还比较少,所以急需钳工理实一体化教学进行研究。作为中职教师,也需要积极探索和改进一体化教学方式,完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评价机制建设,以更好地贯彻落实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发挥其应用的价值,培养学生成为真正为社会所需的应用型技能人才。
1 钳工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高职生学习成绩较差,文化基础不好,普遍怕考试‘厌学、习惯懒散、不自信,对理论学习热情不高,但大部分学生都对实训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愿意动手进行实训操作,不过由于缺乏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指导,大部分学生在实训时仅限于简单操作模仿,实训效果欠佳。总的来说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传统钳工教学模式中理论课与实操课严重脱节,专业理论课和实践操作课的授课方式有明显的区别。
(2)教学组织形式是理论和实训分开,课程先理论后实训,分别由专门的理论教师和实训教师教学。理论课教师缺乏操作能力与经验,实习指导教师缺乏系统性的理论知识,教师的知识能力不同,讲解的角度不同,对同一问题的讲解也会出现偏差,使学生学习内容对不上号。
(3)理论课面面俱到的说教加重了学生的厌学情绪,让学生无所适从。实训课长时间的应付性操作训练也让学生感到疲倦与乏味。
2 钳工“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教学实践与改革的实施
2.1 研讨培训,以研促教,转变教学思路
长期以来,在教学一线的钳工教师,特别是有丰富传统教学经验的教师,他们在十几年或几十年的教学生涯中,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要使他们深刻领会新一体化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不再照本宣讲,转变教学观念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因此,培训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从课程改革实施开始,学校分层次以研讨形式组织教师集中培训,请相关专家、学者作专题报告,让一线的钳工教师学习理论,此外选择一体化课程中典型工作任务实施过程的实录,让教师们观看、研讨,进行解剖评析,从而使他们把握新理念,研讨新教法,增强自信心,认识到一体化教学促进了技工教育从知识的接受性学习向能力培养的转变、从课堂教学向生产教学的转变、从书本教学向实践教学的转变。
2.2 更新课程内容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开展,不仅要包含钳工理论基础,还要包含钳工实训操作内容。因此在合理分配课时之后,应该结合教材重点,了解当前市场对于钳工的技能需求,合理更新课程内容。在实际教学中,将机械基础、制图、金属热处理等重要理论基础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进行,并且与钳工工艺课程、实操课程的内容相互整合,设置系统性的实践训练项目,让学生通过各个训练项目串联理论与实践知识,能够将理论知识有效融合到实践操作中。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开展,学生能够将新鲜学习的理论知识迅速转化到实践操作中,此时对知识的记忆度最高。而实践操作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快速将知识转化,通过实践、动手、操作的过程,也反向推动理论知识的强化记忆,一节课程结束,学生不仅加深了理论知识的记忆,同时也提升了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
课程内容的更新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教师在课程开始之前,也可以根据实际课程需要利用网络搜集有效信息,扩充钳工教学的实际课程内容。
2.3 创建合理的评价体系
在完成好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设计之后,需要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来促进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开展。教师在课堂开始之前应当制定明确的目标,对课程的整体教学计划进行评价,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会受到机械或设备的限制,需要让学生分组来完成实训内容的学习,教师可以给小组分配不同的实训任务,在进行针对性的理论知识讲解之后需要将重点和要点分配实际操作任务,让学生能够在实践的过程中学习理论,掌握原理,并了解应当怎样提高操作效率。接着,小组之间需要交换不同的实训操作任务,这样可以不断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理论和实践知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有针对、有计划地开展教学评价工作,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应当以合格、中等、良好、优秀等不同的等级来对他们的理论与实践操作进行评分,在课堂结束之前应当组织整体性的评价,指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让他们对重点知识进行巩固,促进学生消化知识。
2.4 多媒体课件在钳工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科技不断发展,与科技相关的教育手段不断走进教学课堂中,其中在钳工专业教学中运用的教学手段就是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教学方式的运用为钳工专业教学带来新鲜血液。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只能给出一些与课程相关的照片指导学生实际操作的细节。而多媒体教学的引用,能够使得学生学习过程更加的直观,教师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教学视频、在具体操作细节中具体讲解,在声音、图片、视频的帮助下能够实现教学的真实场景还原。例如,将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设计成为教学课件,在理论部分的教学可以通过多媒体视频的方式,向学生展示钳工工艺。钳工教学基础课程比较多,分为机械基础教学、机械制图教学、公差与配合教学以及金属热处理教学。难度教学部分是将基础教学模块与钳工工艺相结合,基于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将以上部分划分为9大模块,分别为锉削、锯割、划线、钻孔、铰孔、扩孔、乱削以及错配等。在实际教学环节中,教师需要将复杂的理论知识简单化,并在相应的环节中加上实践视频,让学生能够对理论知识有一个真实的感知。多媒体教学模式将抽象的知识技能转化为更加的直观的教学形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提高课堂教学成果。
2.5 总结经验,扎实推进“理实一体化”课改
根据教学要求修编教材。将钳工基本操作部分划分为七个部分:锉削、锯割、划线、錾削、钻孔、扩孔、铰孔、攻(套)螺纹、刮削和研磨、锉配。每个部分都包括安全操作注意事项,相关图纸文件盒资料、技术条件要求、工量具清单等内容。将其划分为若干学习单元,再针对每一学习单元的设计及零件加工对学生进行技能的专项训练。七个教学部分中,各部分内容可交叉轮换进行。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的反复交叉,内容不断更新,学生有新鲜感。注意强化教学管理。在教学中按照“先学会再学好”的原则。学会每个项目基本操作,并掌握该项目的相关知识,由简单到复杂,先基础后专业,能使学生尽快适应教学方式,也能使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要管好管住学生。在实训工厂,学生不再像以往坐在教室固定位置上听老师讲课、做笔记,实训场地不可能保证学生每人都在进行认真操作,并且场地上也不可能没有钳工操作的声响,教学过程中,学生相对比较自由,如果老师在课堂上不强调纪律,总有些不守纪律的学生在实训场地上乱跑、嬉闹,扰乱课堂纪律,还有可能出现安全事故,严重影响教学秩序和效果。教学过程中老师应严抓课堂纪律,多花时间和精力加强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合理安排学生操作练习,维持好课堂秩序,这是提高和巩固教学效果的关键。
3 结论
理实一体化教学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还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此外,教师和学生的教学关系也发生了良好的变化:教师较好的实现了对学生个方面能力的培养;教师从课堂的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服务者,及时的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积极主动的学习,显著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彭军.“一体化”教学在钳工实训中运用的实践与思考[J].智富时代,2014,8:73.
[2]赖明燕.中职校《钳工》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探析[J].科学咨询
[3]杨波.技校钳工理实一体化指导教学探究[J].中国培训,2016(24):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