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淑敏
福建省东山第三中学363403
摘要:英语的世界化使其在教育领域的地位一跃而上,成为学生学科学习中的主修课程。随着核心素养培育这一教学理念的提出,初中教育迎来的一次新的变革,在核心素养的育人基础上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使学生在英语阅读这一西方文化和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能够进一步体会中国传统文化与之相比存在的异同,从而帮助学生增强学识,并获得文化的熏陶,从西方语言中深切感受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基于这一教学目标,相关教师应在课程教学中,尤其是阅读指导中,突出中华文化这一主题,并引导学生科学学习、创新思维、锤炼品格。
关键词:核心素养;中国传统文化;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在初中英语的学习中,虽然内容皆以英语这一外语进行呈现,但其传达的内涵却与生活学习息息相关,不论是对学生精进英语基础基础,提升学习能力,还是增强其对中国文化的认识,深化阅读素养,都具有促进作用。英语学习其实是学生基础能力不断强化、语言表达不断提升、理解力和创造力不断深化的过程,而中国传统文化潜于无形之中,见诸于语篇阅读的细微之处,看似通篇以英语阐述人事物,实则也暗含了很多文化知识,而融合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内容对于初中英语阅读的影响是积极正向的,对于初中生深入研习英语具有重要帮助。因此,作为英语教师,更应把握住这种中西结合的教学模式,将双方之优融会贯通,使学生在知识积累和理解记忆的同时也能进一步深化自身的文化底蕴,在学习中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一、择其适者而教之,提高学生英语思维的灵活性
所谓“择其适者而教之”,即在开展英语教学时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英语阅读方面的专业指导,同时在阅读指导中强化中国传统文化这一主题,让学生在英语课程的学习中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学会深入全面地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英语是学生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门课程,而阅读又是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对于学生提升英语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教师在引领教育时,要明确教学主体目标,以全新的文化育人、素质育人视野深入英语阅读教学,带领学生走好阅读学习中的每一步,落实好知识积累和能力提升,同时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为英语阅读学习带来的积极助力。
例如:在仁爱版九年级下册unit5 《Topic 1: China attracts millions of tourists from all over the Word.》的教学指导中,教师就可将英语知识的教学与中国文化输出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进行英语阅读的学习。本话题围绕Jane, kangkang, Susanna三人的对话展开,介绍了前两者带着Susanna参观北京故宫博物馆,并着重介绍了中国的龙文化,接着又在语法部分引入了定语从句的教学,同时结合听力训练对中国华表的历史足迹进行了清晰的介绍,使学生在掌握阅读基础知识、提高听力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在具体授课中,教师首先可以明确“Teaching aim”,即“words and phrases”,包括stone, guard, It’s said that…, a symbol of, play an important part in…;“Grammar”部分,要求学生掌握that/which引导的定语从句的用法;“skill aim”部分,则要求学生能够听懂有关中国龙文化的对话,并能获取文章的关键信息,掌握阅读细节,活跃阅读思维。此外,还可引导学生通过音像资料丰富自己的学习,在自主获取学习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英语阅读素养,从而有效提升的英语综合学习水平。
二、创其佳境以引之,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将明确并正确选取教学内容外,还应注重课堂情境的创设,通过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学生能够激起更强的学习积极性,尤其是对于阅读知识的理解,会更加深刻。再者,英语阅读中涵盖的知识点涉及面极广,包括不同国家的不同文化背景、人文习俗、风土人情、社交礼仪等等,都是阻碍学生进一步理解阅读的因素。而在这些维度的知识又恰恰是学生英语阅读中所必须掌握的,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就应借助科学的教学方式,将情境与知识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能力深化和文化认同。
例如:在仁爱版九年级下册unit5《Topic 2: He is really the pride of China.》一节的Section C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根据文章所涉及的中国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情境教学指导,使其在文化熏陶下获得学习兴趣的激增、知识的积累和技能的点拨。首先,对1A部分的阅读进行精解,要求学生深入研读该语篇,掌握基础词汇和句型语法,同时通过学习“国父”孙中山的革命事迹,认识到不折不挠的斗争精神的伟大。接着,借助一个简短的视频帮助大家认识和掌握who, which, that引导的定语从句,以及三者之间用法的不同。这样一来,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能深入理解文章背后所蕴含的历史文化,感受到身处中华大地的骄傲与自豪。
三、比其文化之差异,发挥英语教学指导的积极性
初中英语阅读中涵盖的文化知识覆盖面广且人文性强,往往会出现中西方文化的异同对比,通过人事物的沟通或者阐述来向读者诠释一个时代的文化特性或是一个国家、地域的人文特色,这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是很有帮助的,能够使其在学习过程中了解到更多方面的知识,也能反向促进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例如:在学习仁爱版九年级下册unit6《Topic 2: Who is your favorite character in literature?》一章知识时,就可以透过研究不同国家的文学者来深入了解不同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以及这种差异带来的人际交往和沟通等方面的积极、消极影响。本节课最重要的学习任务在于“Learn about Chinese classical literature western literature.”即了解中西方文学作品的不同,要求同学们就该学习主题说说自己熟悉的文学作品,可以是中西方任何一方的,需将文学作品的作者、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征、作者的写作风格描述清楚。接着,进行引导性教学,呈现《西游记》的图片,让同学们用英语简单地描述一下图片内容,并谈谈自己最喜欢里面的哪个角色,简要说明理由,以此加深大家对阅读的印象。随后,要求大家对《哈利波特》这一作品作同样的学习处理。最后,要求同学们就《西游记》和《哈利波特》这两个文学作品进行对比分析,说说它们的异同,由此推出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经此,就能使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发挥学习积极性,增加文化认知。
总之,核心素养视域下,中华传统文化在初中英语阅读课堂愈发发挥着积极影响,不仅使学生进一步提高阅读水平,领略到英语阅读之美,更让学生于无形中强化了对传统国文化的热爱,深化了英语阅读素养。
参考文献:
[1]赵丽.中国传统文化在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中的渗透[J].校园英语,2020(04):232.
[2]张夏薷.核心素养培养下传统文化与初中英语教学融合路径[J].试题与研究,2020(15):148.
[3]傅兰珍.主题视角下中华传统文化在初中英语阅读中的教学实践[J].英语画刊(高级版),2020(13):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