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思考

发表时间:2021/7/1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第8期   作者:李云
[导读]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理念、方法、内容都在积极创新,使得学科教学优化发展,分层教学就是其中一个有效方法。
        李云
        福建省将乐县第四中学
        摘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理念、方法、内容都在积极创新,使得学科教学优化发展,分层教学就是其中一个有效方法。信息技术是初中阶段课程体系的组成部分,旨在让学生掌握有效的计算机知识与操作技能,如何在信息技术课程中保证分层教学的有效性值得教师深入思考。本文结合实践经验,总结了有效的初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分层
        引言: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各种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广泛应用于学科教学之中,但新课程改革不但要求学生认识信息技术,还要掌握相应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因此信息技术课程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分层教学是目前广泛应用的一个教学方法,它建立在因材施教理念之上,强调对学生实施层次化的引导,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实施分层教学无疑是一次可行且有效的尝试。
        一、分层教学实施原则
        分层教学面向的是全体学生,以教学目标为指导,以分层为手段,教师发挥引导作用,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是一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方法。在具体实施中应遵循以下原则:第一,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程改革要求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因此在分层教学中教师要作出科学引导,让学生自觉、主动的汲取知识,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充分体现其主体性。第二,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因为成长环境、学习能力等因素使得学生个体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在分层教学中要理性看待个体差异,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目标与方案,达到教育目标[1]。第三,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教育活动开展的最终目标是促使学生终生发展,因此分层教学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发其自身潜能,发扬其个性,使其优势得到优化发展。
         二、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策略
        (一)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是指导教学开展的重要指向,如果教学目标过于笼统,容易影响部分学生的学习成效,长期如此,势必会对其信息技术学习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教师要根据分层理念对教学目标合理分层,结合实际教学内容与学生的个体情况,利用层次化的目标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内在需求[2]。教师要提前判断信息技术课程的难易程度,结合课程整体安排设置循序渐进的教学目标,让整体课堂教学在层次化的引导中有序推进,这样既有利于教师有计划的“教”,也有利于学生有目的的“学”,为教学开展提供保障。例如,教学“网络信息的交互和安全”时,设置如下分层目标:第一层:观察计算机网络教室内局域网的构建,了解常见的网络设备;第二层:采取演示实物讲解教学方法,让学生理解IP地址和域名的基本概念,掌握网络信息搜索的基本方法;第三层:对原有知识梳理、拓展,让学生学会合法获取信息,加强信息安全意识,提高实践技能。

上述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上体现出明显的层次性,在后续分层教学中针对性引导,让学生逐层掌握相关知识与技能。
        (二)教学内容分层
        目前,初中生已经过早接触计算机设备与技术,但总体来说,他们掌握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相对浅显,而且知识获取水平不尽相同,因此他们对新知的学习需求也存在不同,与之直接相关的教学内容须适应这种不同。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以及个人学习能力,设置出基础知识、提升知识、创新知识等不同模块,将实际教学内容安排在具体模块之中,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展开针对性学习,学生在各取所需的同时获得充足的上升空间,可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保证信息技术教学成效[3]。例如,教学“电子表格的建立”时,Excel是实用的数据处理软件,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数据分析、图表分析功能,涉及的多项内容容易让学生混淆,因此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第一层,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基础知识教学,主要讲解新建工作薄、工作表的方法以及单元格、单元格区域等概念。第二层,针对基础水平较弱的学生引导他们学会在单元格和单元格区域输入数据、编辑数据,掌握常见的数据格式;第三层,针对学习水平较强的学生引导他们掌握设置单元格格式的方法,学会修饰电子表格。上述层次化教学内容符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水平,在教师的科学引导下可切实提升其学习水平。
        (三)教学评价分层
        评价是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不可或缺的一环,一般来说,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结果都存在明显差异,教师必须采取分层评价的方法才能让每个学生得到与之相适应的肯定和提升,可见,保证分层评价的有效性至关重要。教师不但要关注学生的最终学习成果,还要重视教学过程,根据实际情况从学生的学习态度、知识技能水平、创新能力等方面综合评价,避免出现以偏概全的现象,保证评价客观、合理,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并为他们改善不足之处提供正确指引。例如,教学“数据图表的创建与设置”时,根据教材内容布置的操作任务为“创建气温与降水量统计图”和“修饰气温和降水量数据图表”,学生自主完成学习过程,教师可根据操作过程与结果考察学生的学习成果,并将最终结果作为评价参考,同时结合学生的课堂配合度、创新能力进行分层评价,对整体情况较好的学生给予充分肯定,对作业完成过程存在问题的学生及时指出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促使他们持续改进,最大化体现分层教学的优势。
        结束语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实施分层教学具有明显的积极作用。教师要充分理解分层的内涵,设计合理的分层教学方案,从目标制定、内容设计到教学评价环节全面体现层次化特征,保证学生获取有效知识,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辛爽.浅谈初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9(12):239-240.
[2]陈金秀.浅谈初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设计与实践[J].学周刊,2019(3):20-21.
[3]袁芳.初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J].散文选刊:中旬刊,2019(9):121-1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