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茜 陈如一
井冈山大学 343009
摘要:对话体课文是汉语教材中的一种常见类型。目前教师的处理方式较为单一,且对汉语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没有太大帮助。语用知识和语用能力也是汉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处理对话体课文时加入语用知识的教学以及语用能力的训练,十分必要且重要。
关键词:对话体、语用、实例分析
一、引言
国外对于课堂语用教学的研究自Bachman[1]在1990年提出语用能力是学习者语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来,开展地如火如荼。国内的语言学界也围绕语用教学理论基础、语用教学内容、语用教学方法以及语用教学评估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张英(2000)[2]还从教材的角度阐述了教材中存在的一些语用和文化问题。这些研究都为课堂语用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那么,语言课堂中是否有必要开展语用教学呢?Bardovi &Hartford[3]在1993年的的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语言要素知识层面的掌握可以达到目的语的要求,但对语用语言知识的了解则远没有达到目的语的要求。语用语言知识及相关语境因素又因为其隐性的特点,不易被学习者察觉。因此,在语言课堂中开展语用教学是十分必要的。有研究结果显示,无论对中等水平还是高等水平的学习者,显性教学都可以促进其语用能力的发展[4]。教师通过课堂活动、强化、情景交际练习等手段,明确地让学习者理解课文中相关表达的言外之意,分析话论是如何自然地转换,如何通过语气来传达情绪等等方面,从而达到学习者能够正确理解并得体使用目的语的教学目的。
教材中的对话体课文是进行课堂语用教学的十分恰当的载体。对话体课文可以从篇章理解、话论转换、语气、言外之意、语言得体、表达习惯等众多语用角度让学习者理解以及得体地使用目的语。目前大多数教师对对话体课文的处理还较多地集中在领读、分角色朗读及将对话体改成叙述体进行复述的做法上,形式较为单一,课文的讲练时间可能还不及生词教学。本文尝试从语用教学入手,以《HSK标准教程》中的一篇对话体课文为例,探讨从调整教材和教学方法上,如何把对话体课文的教学与语用教学进行有机结合。
二、课堂语用教学实例分析
课文内容:(选自《HSK标准教程4(下)》第19课课文3)
(安娜帮助马克练习舞蹈动作)
马克:我早上跟你打招呼,你没看见。想不到又在这儿碰见你了。
安娜:真是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今天早上我忘戴眼镜了,看不清楚。
马克:刚才我在旁边看到你跳中国舞了,没看出来你跳得这么好!难道你以前在你们国家就学过中国舞蹈吗?
安娜:我小时候妈妈教我跳过两年的舞,所以稍微有点儿基础。再说,舞蹈不仅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语言”,这种语言与国籍无关,无论哪个国家的人都能看懂。
马克:太好了!我刚学习跳这种舞没多久,你帮我看看,我的这个动作对不对。
安娜:你这个动作做得还是不太标准,我给你跳一遍。你仔细看着,应该像我这样:先抬胳膊,然后抬腿,最后头再向右转一下。
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马克赞美安娜舞蹈跳得好,并希望安娜帮助自己练习舞蹈动作。从言语行为上说,是通过赞美寻求帮助。马克的行为逻辑是打招呼——赞美——深入了解——提出请求。一般来说,对话体课文的教学模式是提问、教师领读、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引导学生将对话体课文改成叙述体课文进行复述。这几个步骤中都可以增加语用教学的内容。
因为语用知识的隐性的特点,在教学中必须采取显性的教学方法,直接提出问题,让学生可以直观地理解语用知识。
(一)提问
对于课文的提问,教师往往多关注课文的内容,却忽略了内容之外的隐藏信息。比如这篇课文,通过这段对话,我们可以知道马克和安娜的关系,互相认识但可能不太熟识。再深入挖掘的话,马克希望能和安娜进一步认识,因此通过赞美安娜舞蹈跳得好,主动提出安娜是否可以帮助自己练习舞蹈动作。因此,除了对课文内容进行提问以外,教师还可以尝试从语用的角度进行提问。比如:“马克是怎么夸安娜的?”、“马克用了哪些句子来夸安娜?”、“马克是怎么表达希望安娜帮助自己练习舞蹈动作的?”、“马克埋怨安娜没有看见自己,安娜是怎么回应的?”等等。通过这些问题,总结出在类似情境下的常用句型。然后,教师再给学生不同的情景,进一步强化练习使用这些句型。
(二)教师领读和学生分角色朗读
领读课文,除了对学生语音的关注之外,还应该在逻辑停顿、句子语调、节奏以及语气等方面强调。以这篇课文为例,对话的一开始,马克就跟安娜说“我早上跟你打招呼,你没看见。”从言语行为的角度来说,马克这句话根据实际语气、句重音、停顿等的不同,会有不同的言外之意。如果是轻松的语气,那就是作为朋友的一种调侃。如果语气比较生硬,那就含有明显的责怪对方不懂礼貌,没有得体地回应自己之前善意的招呼行为的意思。再比如“想不到又在这儿碰见你了。”这一句,如果句子重音放在“又”字上,显得说话人很不耐烦,不愿意“碰见你”。学习者若没有理解这一层意思,在实际的生活中照搬使用,则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因此,教师领读课文的时候,除了一般的语音示范之外,还应该示范不同语气和句重音,让学生领会所表达的不同含义。另外,还可以设计情景交际练习,让学生用不同的语气、句重音来练习同一个句子,通过两两练习来体会表达意义的区别。
学生分角色朗读的时候,也可以设计不同的情景让学生进行对话练习。马克让安娜帮助自己练习舞蹈,如果安娜不愿意,但不好意思直接拒绝,她的语气会怎么样呢?她的语调和节奏又会怎么样?如果安娜很喜欢马克,非常愿意帮助马克,那她的语气又会有什么不同呢?
(三)对话体课文的操练方法
以将对话体修改成叙述体进行复述这一操练方法为例,教师可以从不同角色的角度来要求学生复述课文。通过情景的设置,让学生体会同样的事件在不同身份的讲述中的差别。比如马克向自己的朋友讲述今天遇见安娜的故事,安娜在日记中写今天发生的事,马克和安娜共同的朋友向别人讲述他们今天的故事。这三个角度分别可以考察口语表达、书面语表达以及转述。除了语言结构外,还能全面地练习语体、语气和篇章。
三、结语
语用教学是语言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正如语言学习的最终目标是正确地使用语言,只知结构正确与否,不知使用得体与否,是目前很多汉语学习者面临的困境。而我们的汉语教学对于语用教学的重视还远远不够,教师的语用知识和语用教学意识也不够。在国际中文教育深入发展的今天中,课堂语用教学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的推进和深化。
参考文献:
[1]BACHMAN L F, Fundamental Considerations in Language Testing[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0: 84-98.
[2]张英,语用与文化——兼析日本汉语教材,语用与文化,2000(6): 50-56
[3]Bardovi-Hadig,K.&Hartford,B. S. Learning the rules of academic talk: A longitudinal study of pragmatic development[J]. 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1993(15): 279-304.
[4]AJABIAS,AZIZIFARAA,GOWHARYH.The effect of explicit instruction on pragmatic competence development; teaching requests to EFL Learners of English[J].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5(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