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晓琴
成都市金堂县实验小学 610400
摘要: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虽然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不足。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变革,创新教学思路,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理论知识与教学能力,关注学生学习情况与接受程度,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式,提升信息技术教学水平,全面落实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变革。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变革
引言
科学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中,教育行业也紧跟时代步伐,及时开展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但是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效果不是特别理想,教师过于重视语数英这三科,忽略了其他课程的重要性,长此以往,教学效果无法得到提升,学生失去兴趣,无法真正提高教学质量。因此,积极改革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刻不容缓,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小学课程发展,实现全面培养学生。
一、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特点
(一)信息技术知识具有较强抽象性与逻辑性
首先,小学信息技术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由于小学生正处于身心与智力快速发展阶段,各方面还不成熟,认知能力有限,对抽象性比较强的知识难以理解,无法具体深入地理解其中蕴含的道理。如果这种抽象性的知识相对较多或者在一定时间内多次出现,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学生产生抗拒心理,影响学习效果。其次,信息技术还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小学生一般思考问题逻辑性较弱,主观性较强,更不能将知识做到有效地应用。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通过直观的方式给学生展示出来,反而会增加学生的学习难度。最后,信息技术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在一定程度上也给学生增加了难度,如果是多层次的知识,学生不能有逻辑地进行分析,容易造成知识混乱,导致学生没有清晰的知识网络,这不仅难以提升学习效果,反而会影响学生自信心,降低学习效率。
(二)课程学习具有系统性与衔接性
小学教材内容衔接性比较强,并且教材内容具有系统性,一般情况下,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这方面意识不强,对学过的知识难以进行总结。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帮助学生将知识进行整理与总结,建立完善的知识体系,让学生了解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融会贯通,从而提升学习能力,实现灵活运用知识。
(三)以探究性学习和接受性学习方式为主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知识结构以及教师的引导,学生能有效区分不同知识体系,并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因此,教师在给学生讲完一章或一个单元知识后,还应该对这些内容进行集中教学,从而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探究性学习是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深入并全面思考,但是由于学生学习能力与知识储备量不尽相同,而信息技术课程对学生来说本身就存在一定难度。因此,教师应该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将二者有机结合,发挥教学优势,提升教学质量。
二、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
由于各方面因素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将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到位,出现随意教学现象。面对基础知识,教师会让学生利用过多的时间背诵一些考试时可能会出现的理论知识,没有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从而导致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理论知识过多,而且让学生死记硬背,缺少实践探究活动教学内容的安排。
(二)教学环境相对严峻
实际教学主要受到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方面,教师个人能力不高,缺少信息技术教学经验,不能给学生进行良好的示范,在多数情况下,并没有将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优势发挥出来,影响教学效果;另一方面,根据我国现实教学情况看,并不是每个学校都能提供计算机等相应教学设备,缺少教育资金,没有硬件教学设备,也会阻碍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开展。
(三)教学模式相对滞后
落实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就要以计算机等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基础,另外,引进先进教学模式,二者进行有效配合,才能发挥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优势,从而提高教学水平。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受传统教学理念影响较深,因此,采用的教学模式也相对落后,就会发生传统教学模式难以适应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这种现象,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模式与信息技术处于尴尬状态,不能有效结合,教学效果提升不上去。
三、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策略
(一)积极应用新型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影响,同时也影响教育行业的发展变化。为了更好地适应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应用多种教学模式进行相互配合,如翻转课堂或者自主探究教学等,从而能顺利开展各项教学活动。例如,教师可以通过下达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带给学生适度的挑战性,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相关信息技术知识。但是运用这种方法的前提是,教师应该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理论,对相关信息技术知识了解透彻,这样才能落实相应的任务,否则会增加学生学习难度。
(二)提高教师综合素养
教师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重要载体,只有教师具备较高的理论知识与教学水平,才能将信息技术相关知识与技能更好地传授给学生。因此,教师应该注重自身综合素养的提升,树立终身学习理念。首先,教师应该正确认识信息技术对学生学习发展的重要性,明确教学目标,自己要熟知教材内容,多关注能提升教学能力方面的知识技能,不断学习,从而提升教学水平;其次,要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素质,从而提升教学修养;最后,教师应该多关注新型教学理论,从而将信息技术课堂知识进行更好的融合,并运用恰当的教学方式系统地传授给学生,从而让学生能清晰地掌握知识脉络,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创新教学,激发学习热情
很多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得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课前导入环节不够精彩的主要原因,在课程开始时,教师不能及时抓住学生的兴趣点,不能吸引学生,那么该节课的教学注定是失败的。因此,教师应该注重课前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可以通过话题导入,在指导学生使用鼠标时,教师首先通过给学生介绍鼠标的由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然后通过阐述鼠标由来给学生拓展知识。
(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最终要落到实践上,才能让学生真正了解信息技术的内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通过各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小组合作方式或者是任务驱动教学,在一定程度上都可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提升教学效果。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对学生的操作能力要求相对较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小组合作方式,应用这种教学方式时教学内容不宜过多,避免有些学生得不到实践操作机会。首先教师应该掌握学生的学习水平,将学习基础与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分在一组,这样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可以互帮互助,取长补短。在合作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下达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合作完成相应任务。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围绕信息技术这一中心内容,探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分析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对策略,以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曹晖.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变革初探[J]. 课程教育研究,2020,(46):29-30.
[2]马明.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变革研究[J]. 当代家庭教育,2020,(17):152.
[3]祝采哲.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 当代家庭教育,2020,(14):142.
[4]昔峰. 关于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变革的研究[J]. 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