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千程
辽宁金融职业学院,辽宁 沈阳 110122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趋成熟及智能手机等网络产品的普及,传统高职理论课可利用互联网+背景进行教学创新。基于建构主义、教育传播和人本主义学习的理论基础,《互联网金融》课程进行了运用“互联网+”的超星泛雅平台创新式教学设计及实践。通过课程教学效果评价分析,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可以一定程度上激发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高职学生未来适应工作岗位及学以致用奠定基础。
关键词:“互联网+”;高职院校;互联网金融
基金项目:2020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职业技术教育分会课题“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金融教学创新研究——以互联网金融课程为例
一、前言
传统高职院校理论课课堂中教师以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听课,授课过程的互动多体现在提问个别同学回答问题上,学生学习积极性较低,教学效果不好。随着时代的发展,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在高职院校师生中已经普及,高职院校在当今这个高速发展时代如何进行“互联网+”背景下的教学创新和课程改革面临着新的挑战。《互联网金融》课程作为理论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主要介绍互联网时代下金融的发展和演变,授课中更要结合“互联网+”背景下先进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进行优化与调整,从而提高课程的授课效果。
二、互联网+背景下课程创新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也称结构主义,有心理学家提出并被广泛应用。该理论认为学习者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通过学习资料自助构建学得想要的知识,教师只是起到帮助者的作用。通过该理论教师应该因材施教的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学习,而不是填鸭式的灌输或单纯讲授知识。
(二)教育传播理论
教育传播理论认为教育是通过一定的媒体手段,向受教者传播相应的知识或能力的一种活动。教育传播理论给互联网下课程改革提供了充分的理论基础。依照该理论,教师利用网络资源对教学资源的设计应用与管理都提供了丰富的基础。利用互联网平台在课前把教学资源推送给学生自学,授课中利用网络平台抢答或互评,课后学生在网络上完成学习测验,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能通过网络平台的共享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度,教师通过互联网可以更好的提高工作效率。
(三)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理论也起源于心理学,该理论认为人是一个整体,教育应从受教育者个体的整体出发,基于受教育者原有的认知和完整的心理状况,对其进行信念、尊严、人格等更高层次的影响和改变。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出发,教师应帮助学生基于每个人不同的兴趣点和心理状况,自主的完成学习的过程。而“互联网+”背景下互联网金融课程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让学生在丰富的教学资源中自主完成学习的大部分流程,教师起到引导,答疑,辅助的作用,能够更好的从学生自身出发完成学习。
三、“互联网+”背景下课程教学设计及实践
(一)互联网+背景下互联网金融课程教学设计原则
教学目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有教学活动都应该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前必须清晰明确要教什么具体内容,要培养学生哪些能力,教学过程后学生能够达到什么样的教学效果。本研究中要教授的是互联网金融专业核心课程——互联网金融。该课程理论性较强,多为理论概念介绍,是高职类金融院校互联网专业及金融管理专业的必修课。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学,教师也要铭记教学目标保证教学活动能够顺利进行并达到预期效果。
高职类金融院校学生学情为:年龄多在18-20岁,学生经过高考或学校自主招生后入学,学生学习积极性普遍偏低,学习方法较差,学习成绩一般。设计互联网+背景下教学活动前,现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认知水平、学习经验等情况,从而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开展教学活动。
传统教学中一般以期末成绩作为教学效果评价标准,互联网+背景下可依据网络评价系统进行测量与反馈。这样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重分数轻能力或重结果轻过程的单一评价方式。网络评价系统对学生课前学习时常、课堂互动表现、课后复习及作业完成情况等综合测评,有利于根据基础不同的学生结合其努力程度更客观公允的进行评价。
(二)互联网+背景下互联网金融课程教学实施流程
本研究在互联网金融课程以上教学设计原则基础上,提出了结合超星泛雅平台的互联网+教学的设计流程。具体教学实施过程是:(1)授课教师课前将本次授课内容相关网络视频资源和讨论问题整理并上传到超星泛雅平台;教师布置任务通知学生课前预习;(2)学生在超星泛雅网络平台学生端:手机学习通APP登陆观看视频自主学习,学习后在网络讨论区讨论相关问题。学生的视频观看进度及登陆次数、讨论次数都可以被网络记载,便于研究者后期整理数据使用;(3)授课时间师生面对面,教师对本次课学习内容进行简单总结性介绍,根据学生讨论区提出的问题,结合课程着重讲授课程重点和难点,解决学生自学无法解决的问题。
教师重在答疑解惑,并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延伸引领感兴趣的学生课后自主探索相关更深层次内容。(4)课后教师在超星泛雅平台布置作业(可以设置题目乱序或抽题避免学生间互相抄袭)并通知学生按时完成,学生作业完成时间及成绩均可被统计。
(三)互联网+背景下互联网金融课程教学实践过程
(1)课前调查与准备。互联网+背景下的《互联网金融》课程教学选取了20级互联网金融专业G1班共33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开展教学活动。在课前教师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到学生智能手机使用率100%,学生有意愿参与互联网+教学活动率100%,学生积极性很高对互联网+背景下教学也充满了期待。教师让学生在应用商店下载APP“学习通”,作为互联网+背景下超星泛雅教学平台的学生手机使用端。教师在超星泛雅网络教学平台创建《互联网金融》课程,并添加该班级和全体学生。
(2)课前资料上传及布置课前预习任务。教师在超星泛雅网络教学平台丰富教学内容,包括编辑目录并添加每节课课程视频及课件作为任务点,在讨论区添加相关讨论问题。授课前一天教师通过学习通“通知”功能向学生发送课前预习任务,要求学生观看课程视频并参与讨论,教师通过“统计”功能了解并督促未完成任务的同学尽快完成。
(3)课堂学习。课堂上教师首先利用学习通“活动-签到”功能,扫描屏幕二维码进行签到,大大缩短了点名占用的时间。然后教师通过投屏将统计内学生课前预习及讨论情况进行总结,督促未完成的同学下堂课按时完成课前预习。其次教师将课程内容通讲,结合讨论区大家出现的错误,重点讲解课程重点及难点。授课过程中教师可充分利用超星泛雅教学平台“活动-抢答”功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增强教学趣味性与互动性,确保学生在课前预习的情况下能够快速准确掌握教学内容。最后教师利用“活动-随堂练习”功能进行课程练习,及时了解授课效果,清晰学生课堂掌握情况。
(4)课后实践。课后实践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教师通过超星泛雅网络教学平台“作业”布置题目,可以是经过题目乱序、自由抽题防止学生互相抄袭的客观选择题、可以是开放性的思考题,也可以是学生实践过程的照片视频记录。课后实践很好的确保高职学生在课堂理论内容学习后能够学以致用指导未来工作。通过“作业-查看”教师能及时掌握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可设置时间定时提醒未完成的学生,教师也能通过“统计”功能查看学生所有作业的平均分数,以便于及时调整下一节课教学难度。
在“互联网+”背景下《互联网金融》课程教学实践中,泛雅网络平台的“学习通”学习端的使用和课堂面授是相辅相成的,学生可以在自习室亦或躺在寝室通过有趣的视频学习原本枯燥的理论内容;课上抢答、讨论、延展实践等内容作为自主学习的补充,对自主学习不懂的难点重点有侧重的认真听重点学;课后强化巩固练习。
四、创新后课程教学效果评价
对20级互联网金融专业G1班进行“互联网+”背景下《互联网金融》课程教学实践后,全班33人比同年级同等基础的其他班级学生用相同试卷进行期末考试。经过分析,20互金G1班为实验班,比同年级其对照班在期末平均成绩上高出8.31分,90分及以上高分段学生明显增多。因此基于超星泛雅的“互联网+”背景下《互联网金融》课程教学不仅可以放大自主学习对学生学习兴趣产生积极的调动作用,也起到了促进学生提高学习成绩的作用。
“互联网+”背景下《互联网金融》课程教学实践后对实验班再次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传统式授课的前测和利用互联网泛雅网络平台授课后测,课前预习人数、自主学习情况、课堂中积极参与互动认真听讲人数、课后复习人数均有明显提高。
通过对《互联网金融》课程实验班与对照班期末成绩对比分析及对实验班前后测问卷调查分析表明,在超星泛雅网络教学平台下《互联网金融》课程的教学实践是有效的,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可以一定程度上激发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为高职学生未来工作岗位上学以致用奠定基础。
本研究中,将《互联网金融》课程教学运用超星泛雅网络平台进行改革,但由于研究人员能力及客观原因存在以下不足:选取一个班级为实验班,研究对象少数据有局限性;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但高职中有一部分基础弱的学生学习积极性差,反复通知也不自主课前预习,课堂难于理解掌握教学难点,导致该类学生与优等生差距越来越大,造成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局面;课堂讲授中要用智能手机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抢答或随堂测验互动,个别学生容易分心借此机会用手机看视频或打游戏。
五、总结
综上所诉,“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学创新面临机遇及挑战。利用超星泛雅网络教学平台改进教学模式的过程中,需明确教学目的、提高教学效率,突破原有课堂教学的局限,引导高职学生根据兴趣自主学习并学以致用,以便更好地适应未来就业环境。
参考文献:
[1]董晓倩,“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学模式的创新[J].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8)
[2]王有坤,“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工程实践教学探索——以巴哈赛车制造为例评《工程实践和创新教学:改革与发展》[J].中国科技论文,2020(8)
[3]吴诗文,“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教学创新探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
[4]于千程,混合式教学在高职专业课中的设计与应用研究——以《公司信贷》课程为例[D],河北师范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