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基因融入小学思政课教学实践的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7/1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第8期   作者:高俊芳
[导读]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强调要利用好红色基因,发扬好红色传统,传承好红色基因。红色基因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性的革命斗争中形成。
        高俊芳
        逸夫小学(平城区四十五校), 山西 大同 037046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强调要利用好红色基因,发扬好红色传统,传承好红色基因。红色基因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性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红色基因形成的主体是共产党和广大群众,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传统美德发扬融合一处的巨大成果,也是中国共产党在近代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产生的一种新创造。为此,本文就针对红色基因融入小学思政课教学实践的策略展开研究。
        关键词:红色基因;小学思政课;教学实践;策略;
1 红色基因融入小学思政课教学实践的意义
1.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三观的初始阶段,其认知能力、思维能力等尚在启蒙发育之中,在思想和观念方面有很强的可塑性,需要有人给予正确引导。红色文化中蕴含着许多“正能量”的内容,不仅能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以及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还能培养其家国情怀,让学生终身受益。
(一)激发小学生爱国热情
        新时代,小学思政教育将爱国主义作为教学重点内容和开展思政教育的目标之一。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小学思政教育教学效果受到不良信息和负面思想的影响。因此,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课程中,使高校大学生通过实际教学案例充分领略老一辈革命家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英勇奋斗的奉献精神,让小学生深刻感受如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以此激发青年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做到不忘历史、不忘初心,知史爱党、知史爱国。
(二)提升小学思政课堂效果
        目前,小学思政课程普遍存在思政课堂学习氛围不活跃、教学效果不显著的现象,主要是由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教师教学方式缺乏创新、学生学习兴趣不足等原因导致。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堂,教师通过融入红色文化等多元化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教师可要求学生课前阅读红色书籍、搜集红色文化相关知识;课中通过组织学生以故事汇的形式展开学习活动;课后开展分享交流会,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心得体会,以此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还可通过举办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如红色小品、情景剧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显著提升小学思政课程教学效果。
(三)提高小学生综合素养
        小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中坚力量,是祖国未来磅礴发展的动力之源。从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小学生人文素养培养以及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出发,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中,并借助互联网优势开辟红色文化传播平台,让其成为青年群体获取红色信息、学习红色文化、交流红色思想的主阵地,让青年学生通过网络渠道获取更符合自身需要的红色文化和人文精神,获取有利于他们成长成才的动力源,获取他们追求理想和目标所需要的精神养料,促使他们坚定最广泛的文化自信,进而提升青年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2 小学思政课教学实践的现状分析
2.1 红色基因资源融入内容缺乏系统性
        1)小学思政课教学中红色基因资源融入零散,内容较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融入红色基因资源的现象并不常见,有时为了讲解某个知识点时选一两个红色革命故事点缀一下,红色基因资源在小学政治课堂中融入不能常态化,运用较少。
        2)引入环节红色基因资源讲解不充分,缺乏系统性。当然,也不乏有教师表示在教学过程中引用过红色基因资源,不过调查结果表明,为了能够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在讲解的过程中只是有限的引入一些红色基因资源作为教学素材,在此过程当中,红色基因资源只是起到了教学工具的作用。这样有限的引入红色基因资源,没能对红色基因的形成背景和具体的原因进行剖析和讲解,学生对于红色基因的理解也仅仅只是表皮而已。
2.2 重理论轻实践
        评价小学教学水平的高低的唯一指标就是学生的考试成绩。而这种评价模式导致目前的小学教学工作仅仅是为高考服务,而不是以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为目的。这样重理论的教育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导致老师只是将各种考试的理论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也只是在枯燥的记忆各种理论知识点。

红色基因资源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型文化,其蕴含的丰富的精神体系和科学内涵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塑造学生群体的精神世界,对于具体的社会实践也有较好的指导意义。而大多数的学校开展红色基因资源教育工作时,局限于对学生开展理论教育,忽略了对学生开展实践教学,导致学生在领会红色基因的精神内涵时不够深刻。
2.3 不重视红色基因资源仅追求升学率
        长期以来,受教育考试制度的影响,教育体系的从业者都将升学率作为工作水平高低的评判标准。特别是对于老师来讲,仅仅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若分数高,老师就能获得较高的关注度,也会获得相应的物质奖励。对于学校而言,学生的升学率高意味着能够招到更好的学生资源,从而提升学校的社会声誉,吸引更多的社会关注度。这种为升学率而开展的教育工作使得所有的教育从业者都变得十分浮躁起来。作为家长来说,其关注的也是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忽略了学生的整体素质水平。这一系列的扭曲的社会现象导致红色基因资源在融入教育课堂时受到很大程度的阻碍。
3 红色基因融入小学思政课教学实践的策略
3.1 丰富思政课堂的教学手段
        受到传统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的限制,小学思政课堂的教学方式表现形式单一,学生难以提高思政课程学习兴趣,导致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难以提高。因此,一方面,教师应挖掘红色资源,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编写校本教材、参考资料、教学案例,为思政课教学提供真实生动的案例,丰富教学内容,补充教学素材;同时充分利用线上学习平台,如超星、慕课等小学课程平台,将平台中有关红色文化的优质教学视频运用到思政课程教学中,以此丰富思政教学内容。此外,教师可以提前录制红色文化教学短视频,供学生在课前学习,以此有效拓宽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知范围,促使学生掌握红色文化的精髓。另一方面,教师可运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开展课程教学,让学生设计一节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课程,使学生更加透彻地了解红色文化的魅力所在,促使红色文化顺利融入思政课程并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另外,教师应建立动态评价机制,记录学生的课堂表现情况;将课堂表现的积极性、完成任务效率以及红色文化心得分享深刻性等内容作为评价指标,实时监控教学活动的进展情况;依据评价体系的综合内容,总结和反思教学中存在的不足,针对问题做出及时调整。这对提升教学活动的实效性和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3.2 通过社会实践感受红色文化
        只注重形式的教学活动并不能充分展现红色文化的独有魅力,导致学生对红色文化的感悟深度不够。为解决这一问题,不论是思政课程,还是课程思政,教师应将红色文化融入第二课堂,寓红色文化教育于社会实践活动中。例如,地处革命老区的百色学院组织青年大学生开展“重走红军路,体验爱党情”活动,每年坚持组织学生到百色起义纪念馆、纪念碑开展“清明节祭奠英烈”活动;每年组织新生、新党员到百色起义纪念馆、纪念碑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入党宣誓活动。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学生到红色革命基地——田东县、东兰县、巴马县开展红色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等。活动结束后,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分享交流会,以文字或语言分享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不断加深学生对红色文化的感悟,以此将红色文化有效融入到课程教学中。
3.3 相关部门要深入挖掘本地红色基因资源
        每个地区的红色基因基本上是以静态的方式存在的,需要整合资源才能更好的发挥其作用。相关部门要提高对红色基因的重视程度,充分开发和利用本地红色基因资源,努力打造极具特色的地域性红色基因育人基地,并形成长效传承与保护机制,做实富有地方历史文化特色的实践教学,为小学思政课开展实践教学提供有力支持。同时相关部门要通过收集、记录、访谈等方式系统整理本地红色基因资源,结合数字化技术建立红色基因数字展馆,通过动画形式、3D打印、三维展示平台等方式方法让红色基因的传播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此外,相关部门要联合红色基因培训机构、文化企业等社会力量积极开展大众性的大型红色基因活动,吸引青年学生主动参与到其中,使红色基因融入到日常娱乐中。
4 结论
        总之,红色基因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小学思政课的重要资源和优良载体,对其充分利用有助于增强小学思政课的育人效果。新时代红色基因融入小学思政课当前还存在着红色基因融入内容缺乏系统性、重理论轻实践以及不重视红色基因资源仅追求升学率等问题。因此,教师要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教师要坚持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统一以及相关部门要深入挖掘本地红色基因资源,优化红色基因教学形式,营造良好的红色基因氛围。

参考文献:
[1]李倩.红色基因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的运用[J].2018.
[2]张玮.山西红色基因在小学思政课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2018.
[3]王童谣.红色基因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