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 EQ 与感染力模式的高校辅导员培训体系构建

发表时间:2021/7/1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第8期   作者:李亚州
[导读] 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发展已是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必然趋势,其中,辅导员自身能力提升是基础。
        李亚州
        安徽财经大学 安徽 蚌埠233000
        摘要: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发展已是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必然趋势,其中,辅导员自身能力提升是基础。本文从EQ与感染力修炼为切入点分析辅导员个人能力提升问题,旨在使高校辅导员能够牢记使命,努力提高自身思想政治教育能力、事务管理能力和工作研究能力。
        关键词:EQ;感染力;高校辅导员;能力
        辅导员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生能力素质提升、人格养成等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已经越来越受各方的关注与肯定。但当前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专职不专”的状况也非常明显,这严重影响和制约了辅导员工作的实效。《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教思政[2014]2号)》对高校辅导员职业基本要求和各级能力标准明确了规范与要求。辅导员只有走专业化、职业化发展道路,深入研究高等教育和学生成长规律,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实现队伍发展的专家化。
        辅导员的自身能力提升对高效、顺利开展工作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当前,辅导员队伍日趋年轻化和高学历化,他们当中许多人都有过面对工作力不从心的处境,渴望得到管理学、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知识及职业能力的学习和指导。本文正是从EQ与感染力修炼的角度来分析和探索如何实现辅导员能力提升。
        一、高校辅导员EQ与感染力修炼的必要性
        领导力的核心是感染力,感染力的提升则基于EQ的修炼。2013 年5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和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等座谈时,问村官杨代显“情商重要还是智商重要?”杨代显回答“都重要”。习总书记说,做实际工作情商很重要,更多需要的是做群众工作和解决问题能力,也就是适应社会能力。这是对广大基层干部提出的要求,对广大高校辅导员同样适用。
        情商,简称EQ,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彼得·萨洛维和约翰·梅耶于1990年率先提出,主要是指人在情感、意志、情绪和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结合辅导员的日常工作和体验,实际EQ内涵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认识和管理自身情绪。情绪是对一系列主观认知经验的通称,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以及相应的行为反应,一般认为,情绪是以个体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积极情绪需要表达,消极情绪需要疏导。辅导员工作可以比作是“五加二、白加黑”,时间长、强度大。经常还会面临学生突发事件,例如学生生病、寝室矛盾、心理问题等。面对这些问题,辅导员自身会有特定的情绪反映,而且一般都会表现为着急、焦虑。因此,辅导员本身应当是要能够做到认识情绪状态、摆脱情绪困扰、适时调整情绪。
        第二,自我激励能力。辅导员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都会遇到顺心或是挫折,遇到逆境时的态度往往会被身边的人,特别是学生所觉察。积极乐观的心态会推动事件向好的方面发展,是从事各项工作的动力源泉。辅导员作为学生在人生重要成长阶段的陪伴者,在日常教育和管理服务时,其与学生沟通交流地工作方式方法、健康积极心态对学生具有强烈的示范效应,有利于增进师生的信任和交流。
        第三,洞察情绪的能力。辅导员工作的对象是学生,但不仅仅是和学生打交道,同样需要面对一切职场中共有的人际关系,因而具备洞察他人情绪的能力对更积极地开展学生工作以及自身职业的发展都事半功倍。
        第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我们每个人的成长与发展都是在不断的人际交往与关系探索中进行的。按照我国高校目前的辅导员配备比例,每个辅导员至少要面对200名学生,通常有更多。在与这么多学生打交道的过程中,人际关系处理能力极其重要。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学生工作的开展,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最终有利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
        第五,育人情绪环境营造能力。班级是大学校园的基本单位,是学生的归属地。富有感情的班级团体可以促进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素质培养。例如,可以结合专业特点,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班会等,营造出良好的氛围,使学生学会如何适应社会,如何感受环境,体会付出和给予。
        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变化经历了从无到有,从以兼职为主到专兼结合再到专职的发展变化过程程,充分证明了高校辅导员工作在人才培养和学生成长成才中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目前,国家对辅导员提出了职业化、专业化建设的更高标准,这就要求对辅导员的能力和素质已不能再停留在传统意义上的德才兼备,而是综合素质的提升。这就意味着高校全面辅导员更应该注重和加强情商与个人感染力的培养,以来适应和融合高等教育发展所提出的新的要求。
        二、高校辅导员EQ与感染力现状分析
        据教育部最新的统计,我国高校辅导员(专职)已经超过13万人,他们与兼职辅导员(班主任)一起构成了高校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服务的重要基石。但近年来随着高校的大量扩招,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主体日趋年轻化,但由于年轻的辅导员缺乏工作经验和生活阅历,导致一部分辅导员因情商不高、个人感染力不强而影响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职业认同度不高:有观点认为辅导员的地位低,工资低,没有出路,与专任教师相比待遇差别相当大,因而缺乏职业自信,影响工作投入。
        2.盲目判断形势,以偏概全:目前高校的学生已基本是“95”后,部分辅导员认为这些学生从小娇生惯养、自我意识强、个性张扬而缺乏对学生教育的耐心和责任心,不愿与学生和家长沟通,师生关系在一定程度上紧张。有的辅导员在工作中遇到困难,产生为难情绪以致迁怒于学生。
        3.自我认知能力不足:如何定位“辅导员”这一角色,如何定位自身作为辅导员的工作内容,这对于每一位辅导员工作者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有清晰的自我认知,有明确的职业规划,才能高效地完成辅导员的工作,同时找到自己的职业归属。
        4.自我激励能力缺乏:辅导员面对和处理的都是学生的日常琐事,在学生或是辅导员自己看来,工作类似于保姆,不需要什么理论基础,谁都能干。这样的消极思想直接导致了自我激励缺乏,不求上进,不求探索学生工作的新方法与新思路。


        5.线上线下没有有效结合:新媒体手段的普及使得交流方式多元化、虚拟化,QQ,微信,微博等新型交流方式弱化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缺乏面对面的沟通,无法感知学生的情绪,对于学生的真实想法不能有效地把握。
        三、情商对提胜辅导员感染力的作用
        辅导员的工作在空间和时间上具有不断扩张性、延续性和不确定性,具有“无限边界”的特征,这就形成了辅导员的工作特性是随时“在线”状态。辅导员的职业任务重、责任大,加上自我期望值较高,往往容易产生职业倦怠的心理,自我压力较大。
        1.高EQ是辅导员自身发展的需要。辅导员能否正确认知自己的情绪,管理自身的情绪,决定了自身职业发展的宽度和广度。辅导员通过对职业的基本理论和业务能力的不断提升,使自身水平得到成长和进步,提高学生工作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实效性。
        2.高EQ是辅导员提升育人工作有效性的必要条件。高EQ的辅导员具有良好的自我情绪管理能力和积极健康的心态,可以在工作中始终保持幸福感,并把这种状态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在充满正能量的环境中成长,对学生积极、自信、向上的人格养成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3.高EQ辅导员具有领导力,能有效促进大学生发展。只有具备了较高EQ的辅导员,才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高EQ的辅导员能从学生的语言行为上辨认区分、了解大学生的情绪,理顺情绪,疏通思想,化解矛盾,促进其成长成才。
        四、辅导员EQ与感染力提高的方法
        1.体质加强是基础。
        辅导员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在学生党建、心理工作、学业指导、就业引导、学生事务工作等方面都有着不同的要求。优良的体质是辅导员顺利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也是提高自身EQ的基本条件。因此,辅导员应该积极加强体育运动,参加学校各级各类体育活动,为学生树立强身健体的好榜样。
        2.理论学习是关键。
        从新辅导员上岗到各类交流、学习、培训,都是辅导员加强理论和实践学习的平台。辅导员除了日常工作之外,基本都承担了相应的课程,例如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安全教育等。辅导员要以授课为契机,不断加强自身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有益于自身EQ素质的提高。
        3.实践工作是平台。
        辅导员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要充分认识到自身情绪变化的原因,能够有效地疏通解决。要能够应对各种状况、突发事件、压力和冲击,以积极、公正的态度和立场对待人和事。只有在不断的工作实践中尝试和历练,才能练就一身本领,做好辅导员各项工作。
        4.“思想手术”是手段。
        对于阻碍自身及他人发展的负面情绪或态度要当机立断,实施“思想手术”,打破传统,摆脱负面情绪,建立新的思维路径。要学会理解学生、关爱学生,从而提升辅导员的感染力。
        5.自我激励是保障。
        辅导员要正确地认识和分析自己,要避免产生职业倦怠。要能够合理分析自我、认清形势、明确目标、科学规划,努力找寻自身的职业成就感。因此,辅导员应清楚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板,正视自己的情绪,培养正能量,尽自己的努力在理想和现实中找到最佳契合点。
        6.把EQ作为辅导员考核的重要标准。
        高校在辅导员的选拔、任用和培训的过程中,在关注其思想品质、职业素养和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要关注并考察其EQ,要意识到EQ的高低将会在其接下来的辅导员工作中产生深远的影响,也会直接体现在辅导员工作的实效上,最终影响的还是高校人才的培养质量。
        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成为一个心智成熟、潜能充分施展的人。而要提升学生做人与做事的素养,就要求辅导员必须在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的同时,提升EQ。EQ高的辅导员既能调控自己的情绪,较好地完成教育管理工作,又能调控学生的情绪,提升学生做人与做事的素养,培养出高EQ的学生。
        综上所述,当前辅导员既要从事的工作对自身和大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同时,辅导员要通过EQ与感染力修炼提升自身能力,努力做到以下四点:一是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努力成为大学生的良师益友;二是充分利用国家政策,促进自我学习与个人发展;三是充分利用专业资源,做好学生工作科学研究;四要坚定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建设目标。
        参考文献:
        [1]何跃青.如何进行压力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2]朱平.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专业化解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02):218-223.
        [3]李素芳,王淮庆,杨世英.高校素质教育呼唤高情商辅导员[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01):94-95.
        [4]王春花.大学生情绪调节方式与生活满意度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
        [5]刘丹.大学新生常见的适应问题及解决对策[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04):142-143.
        [6]高旭.大学新生的角色转换与引导工作策略[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12(04):124-125+127.
        [7]刘丰林.高校辅导员情商培养和领导力提升的探索与思考[J].湖北社会科学,2014(06):163-166.
        [8]董成文.通过情商培养提升高校辅导员的胜任力[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35(01):188-189.
        作者简介:李亚州(1980.11—),男,汉,安徽宿州人,政工师,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政教育研究。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