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图书馆管理模式研究

发表时间:2021/7/1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第8期   作者:丁盛威
[导读] 随着科技技术的飞速发展物联网在各个各领域中得到不断应用,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丁盛威
        淄博市技师学院 255000
        摘要:随着科技技术的飞速发展物联网在各个各领域中得到不断应用,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因此,高职院校完全可以将“互联网+”时代中的产物应用到图书馆管理中去,以期满足更多学生的日常需要和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改进管理模式。
        关键词:“互联网+”;高职院校;图书馆;管理模式;创新
        引言
        “互联网+”指的是先进科技应用于现实生活的特殊状况。“互联网+”成为了科学研究的热门主题,相关专家、研究人员均在科学技术的创新、数据信息的搜集、服务模式的创新应用等方面投入了更多精力。“互联网+”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可为高校图书馆智慧化服务水平的提升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并使更多人加入服务模式的拓展、有效途径的探索中。笔者现凭借自身的实践经验,就此阐述了几点看法,仅供相关人员参考借鉴。
        1互联网和高校图书馆之间的关系
        随着信息科技和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现在已经进入了大数据信息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对于高校学生而言,图书馆已不再是唯一重要的信息和知识的来源地,相比于图书馆从互联网获取信息显得更加快速、便捷。互联网的数据库存储信息量大、信息传递速度快、信息传递方式多,这是互联网的优点,但是针对高校学生而言,互联网的信息缺少专业性和针对性,不利于高校学生的直接选择利用。高校图书馆是专门针对高校学生的,相比之下,信息和知识的存储更加专业和有针对性,对学生提高的帮助更加直接有效。从以上来看,高校图书馆和互联网之间对于高校学生而言并不存在非我即他的敌我矛盾,反而是各有取舍,因此将“互联网+”与高校图书馆相结合,才会对高校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为人才建设贡献力量。
        2高校图书馆传统服务模式存在的问题
        高校图书馆的传统服务模式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例如:传统服务内容枯燥,很难为高校学生提供信息查询的便利,充分满足高校教师、高校学生的信息需求。高校图书馆传统服务模式的检索功能并未更新,单一化的服务内容对于学生群体来说毫无作用。另外,传统的服务模式也忽视了学生们的实际体验,无法做到便捷检索,快速整理相关资料,高校学生将宝贵时间浪费在信息资料的搜集、分类、整理中,并不符合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初设意义。
        3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3.1提高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率
        互联网时代下高职院校建设信息化图书馆,能够更为有效地提高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率。传统的线下图书馆有更多的不便之处,例如学生借书步骤繁琐。信息化时代,学生都在网络上阅读书籍,既能够充分利用碎片时间,又不会受到时间与地理位置的限制。另外,图书馆较为珍贵的书籍会受到时间与地理的借书限制,其图书资源利用率降低,无法推动图书馆的发展。对此,图书馆信息化建设能够将图书馆书籍的资源电子化与网络化,更能够提高图书检索效率,更利于图书保存与借阅。图书馆的书籍被充分利用,学生借阅图书也会更为便利。
        3.2可以满足信息时代发展的需求
        对于高校图书馆来说,主要就是为了满足师生的教学需求,在大量数据资源的基础上,统筹发展,加大基础建设。高校图书馆拓展信息服务职能是十分重要的,信息服务功能多样化,给读者的阅读方式带来了不一样的体验。从传统的视角看,主要的传播方式就是图书、报纸、杂志的传播方式。这些大量的传播种类,多样化的网络数据信息资源和基本的用户信息,检索信息等都可以在新媒体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交流和咨询。此时,高校图书馆面对大量的文献资源增加,如果依然使用传统理念下的管理方式,那么就很难满足现代化的发展需求。此时就需要高校图书馆合理使用各种技术方式,挖掘数据背后的关联知识点,那么才可以在长期潜移默化的过程中,为其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
        4“互联网+”时代如何对高职院校图书馆管理模式进行有效创新
        4.1建立完整的数字化图书馆
        如果图书馆能够有效地利用互联网手段,就能够很好的顺应时代发展,也可以让自己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得到改进,改善管理的模式。因此,高职院校要积极对学校图书馆朝着数字化发展进行必要的资金拨款,帮助学校建立建成数字图书馆。在这个方向上,学校一方面可以选择本校的计算机专业教师去设计适合本校的管理系统,本学校的计算机人才可以依靠自己对学校图书馆的了解和对工作人员的需求进行软件的改善和更新。另一方面,因为高职院校的初衷是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树立工匠精神,所以,学校也可以和校外的专业公司进行合作,吸引他们投资建设数字图书馆,以便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学习途径,也为以后为公司输送高素质人才打好坚实的基础。


        4.2提高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和管理追求
        提高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加强其业务素质和能力,改善管理制度,正确面对“互联网+”时代带来的信息获取方式的改变,接受互联网对高校图书馆带来的冲击和挑战,是实现高校图书馆转型的关键。图书馆管理人员作为高校图书馆转型的真正实施者和操作着,其作用之重要不必多言。加强图书馆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和知识培训非常必要,可以通过进行外语能力的培训、信息技术的掌握和对保密知识的学习,来提高管理人员的信息素养,更新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使其具备引导高校学生精细化阅读的能力,为高校师生提供专业性和针对性的服务。通过制定一些限制条款、严格的规范信息资源的获取途径、规定网络信息传递区域、设置相应的权限、提醒信息等等措施,来保护信息资源的产权和个人隐私,以避免图书馆互联网信息资源被恶意传播。由此可见,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不仅要为高校学生提供“互联网+”时代下的新型服务,同时还要具备建设和管理新型高校图书馆的能力。
        4.3大力改善图书馆服务环境,增强图书馆服务能力
        互联网技术和平台给教育行业提供了更广阔的机遇,图书馆应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融合当前各种新媒体技术,从而不断完善与强化自身服务能力,打造更优质服务环境。第一,图书馆应结合自身实际与学校发展目标来形成全新的管理制度。如依据学生的考试和复习情况,合理调整图书馆的开馆闭馆时间,要尽最大可能满足广大师生对图书馆的正常使用。第二,要为大学生提供专业性较强的学习指导图书资料。通过专业的指导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第三,要利用好电子设备为图书馆服务。通过更新图书馆的硬件、软件建设,方便学生更好利用电脑和手机,获取有效的图书及资源,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实现图书馆的优质服务共享。第四,要对学校图书馆的数字资源进行加密处理,防止被外来人员恶意利用和篡改,保护好学校图书馆的数字图书资源。
        4.4加强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
        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技术人员还要加强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现今信息化时代来临,信息内容更为海量,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对信息进行更为高效的分类、存储、挖掘与利用。其一,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对读者信息进行分析,之后总结出读者所喜爱的阅读种类,进而为阅读者推动相似的高质量内容。其二,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提高图书馆的服务,使其服务效率更高。读者可以与图书馆线上虚拟助理进行交流,利用人脸识别、语音搜索等方式进行互动,也能够完成服务。
        4.5打造新型信息化服务平台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延伸,信息化为各个领域都注入了新鲜的“血液”。高校的图书馆领域也不例外,也需要在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统筹发展,加大基础建设,为进一步有效延伸奠定良好的基础。此时,高校图书馆也需要不断探索信息化服务,构建“软件即服务”的建设模式。此种模式在实施时候,图书馆就可以根据使用者的建设需求,进行有效的检索,在信息化的基础上为师生提供更为优质的在线服务。此时,高校图书馆还需要结合现状,对专属软件进行有效的检索,保持合理的建设性以及智能化的有效维护。一方面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另外一方面还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便捷性的服务建设。信息化得到初步的建设中保持一个更为高级的服务。之后,从一定的程度上看,高校使用网络或者是使用云端的建设方式,打造一个新型的高效的图书馆服务平台。不仅将图书馆管理和网络技术相互结合起来,另外还可以在共同的建设上,促进信息化和智慧的结合,以此来保证更强的检索率,满足师生的建设需求。
        5前景展望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不断发展强大,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实现信息化数字化是势在必行的大趋势。随着科技的发展,科学技术成果的广泛运用,高校图书馆会朝着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不断地发展。不断地更新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模式,提高与时俱进的步伐,根据高校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与互联网紧密结合,会让高校图书馆走在时代的前沿。在不久的将来高校图书馆可能会全智能化管理,为高校学生提供更高效更快捷更有针对性的服务,实现全球信息一体化,通过互联网将全球最先进最前沿的信息进行输入传递,让高校图书馆成为真正的高端人才聚集的发源地。“互联网+”时代下的高校图书馆前景可观,未来可期。
        结语
        总之,“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图书馆需要在信息化的基础上,顺应时代的发展需求,不断加大图书资源的整合力度。以“用户”为中心,建立对应的读者服务需求导向,加大图书馆的信息功能建设,保持有效的信息安全发展。给广大读者提供全面的知识服务,使用互联网的优势性,更新图书馆的服务理念,加大服务意识,积极做好图书馆职能拓展工作,形成良好的校园阅读文化氛围,提升图书馆的发展水平,进一步增强师生的综合性能力,为实现大家共同的“中国梦”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张娜.网络信息化时代阅读推广研究-以高职院校图书馆为例[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8,(9).100-103.
        [2]曾小英.广东省高职院校图书馆自建特色资源数据库发展策略探讨[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6(09):47-50.
        [3]季亚文.经管类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6(11):256-25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