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阅读课例的初中生理解力和表达力共生的发展研究

发表时间:2021/7/1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第8期   作者:汪加园
[导读]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学开始趋向强调学生理解力与表达力。
       汪加园
        安徽省合肥市第四十二中学中铁国际城校区
        【摘要】: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学开始趋向强调学生理解力与表达力。并且,从试题结构也可以看出,阅读的难度不断加大和篇目正不断增多、增长。通过研究初中英语教材也可看出,许多文章也在要求学生自读,导读部分也呈梯度式变化。基于此,本文就谈谈如何在日常的阅读课例中,促进初中生理解力和表达力共生的发展。
        【关键词】:理解力 表达力 阅读 初中
        【前言】:英语教学一直存在阅读与表达不平衡的现象,这也阻碍着学生英语素养的提升。2011版新课程标准的提出,让教师更多开始关注学生在阅读课中,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共生发展的问题。而阅读与表达共同发展,一方面能促进学生用课堂所学指导写作,另一方面也能够提高英语教学的境界。
一、阅读课例中学生理解力和表达力共生的现状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阅读的认识也在不断的深入。在当下,阅读更多的是包含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生对文本的表达。因此一堂完整的阅读课不仅要包含对文本内容的认知和吸收,更应该包含学生对于阅读文本的实践与表达。在实际的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通常注重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常常忽略学生在阅读课中的表达力的训练。阅读角色常常单一化。呈现以教师为主导,没有让学生以多元角色的身份参与到阅读课中。第二,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教师通常是把理解和表达分开进行的。比如在外研版,八年级上册My?home?town?and?my?country unit2?这一单元的学习中,教师着重让学生学习的是知识点比较级,从location,population,famous places这三个方面,比较Cambridge和London.让学生回顾之前所学的关于两个城市的知识,而没有在课堂上进行相应的练笔。或者说先进行具体课堂的铺垫,然后将文章作为阅读课例,学习如何使用比较级整体都是从文章的知识点出发,忽略了阅读的趣味性。第三,在阅读课中教师虽然也是有一定教学梯度的,但是这样的梯度并不明显。结合我们谈到的第一点问题可知,这样的教学梯度主要是为学生理解阅读所设置的,因此学生在整个过程中理解力的锻炼强于对表达力的训练。总的来说,在目前的阅读课例教学中,学生的表达力和理解力还没有完全达到共生发展。
                         
二、提高阅读课例中初中生理解力和表达力共生的措施
(一)营造内容情境,帮助学生理解
        英语课堂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而英语课堂中许多阅读课例都是自由思想的表达,其中的部分阅读课例也包含着作者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因此,教师带领学生通过营造内容情境的方式进入阅读文本,是能够让学生快速理解文本内容,领会作者情感的方式之一。而这样的情境教学有很多种方式,首先是通过课前导入营造情境。例如,在外研版七年级下册ModuIe?4?Life?in?the?future?这一课的学习中,课前导入就可以将本文的讲解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可以让学生想象未来的生活怎么样,未来的学校怎么样。阅读文章很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它具有真实性,它是作者对自己生活经历的提炼。因此教师可以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情境增强对文章的理解。这这一模块,教师主要是要教会学生如何使用将来时。因此,教师可以先按照课本上的例文为例,让学生有案例、有模板,再进行内容思考。及时让学生通过教师营造的课堂情景积极发言。除此在外,朗读情景也是很重要的,在外研版ModuIe?7?My?past?Iife这些课文中,学生都可以通过朗读形成更加口语化的表达方式,并且形成语感,培养肌肉记忆。在朗读中,记忆语法的运用,在朗读中感受作者的情感。感受作者对于过去生活的情感。让学生联想到自己过去的事情,例如,What were your primary school,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and friends like?学生能通过直观的情景感受情感、感受人物,才能谈自己的看法,说出自己的理解。初中生正处在成长的发展期,他们的阅历还不够丰富。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阅读课例教学时,要注意为学生创设情境提高学生对阅读文章中知识与能力的转换。
        
(二)适当补充内容,促进深入理解
        优秀的文章就如同水墨画一样有大量的留白,让读者去想象和补充。在初中英语课本中,选取的这些文章也不例外。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这些文章的相应内容进行补充。在补充的同时,抓住机会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这样的补充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对知识背景,或者相关案例、例句的补充,这是属于基本知识层面的,学生操作起来十分简单。第二个层面的补充是对课文中没有写到的内容的补充。例如,外研版八年级下册Module?6?Animals?in?danger,以及Module?9?Population这些单元的教学中,教师除了完成必须的知识点如动词不定式、冠词、数词等的讲解外,还应该引导学生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进行内容补充。并且要求学生。比如说Animals in danger 这一块,让学生了解到最新的熊猫数量,并不是书上所写的野生熊猫有1600只,熊猫保护中心的340只。这样一方面可以使课文内容和教学资源更加丰富,另一方面也让学生的理解力得到了提升。在population这一课,中国的人口也不止13亿了。可以进一步的让学生解决问题:为什么人口增长的这么快,人口增长带来的问题以及好处。政府,我们,社会需要做什么去解决人口增长的问题。这样学生的在仿写的时候就比较简单了。当学生到九年级后,会涉及到对整个学习内容的总结。这是对教师的要求就提高了,因为教师需要跳出课文,从其它途径寻找阅读材料,帮助学生在完成知识点的联系的同时,还能总结相关知识。如在复习时态的时候,教师需要选择具有不同时态表达的阅读课例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不同的提问方式,让学生对复习内容进行不断的补充。基于对文本的理解之后而形成的表达,实现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角色转换。让学生既掌握了理解文本的方法,同时又训练了自己表达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并且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让课堂更加活跃,充分调动了学生理解与表达的热情。
        
(三)加入仿写句段,夯实语言功底
        仿写是学生将所学转化为实际能力的一种方式,分为句段仿写和课文的仿写。首先来谈谈对句段的仿写。仿写句段在阅读课例的教学中是十分常用的,因为它操作起来十分方便。例如,在对一般现在时进行讲解时,教师可以通过给出下列例句的方式,让学生总结特点和用法。I leave home for school at 7 every morning. \The earth moves around the sun. \ Pride goes before a fall.        当然,结束后还需要让学生根据例句进行仿写,以检测学生对于新知识的掌握程度。除此之外,学生还需要对文章进行仿写。在英语考试中,写作占比也在不断提高,因此让学生模仿优秀篇目进行写作也显得十分必要。教师可以先了解写作趋势,然后划分板块。在教授到类似板块内容的时候,让学生仿写全文。教师在教授到外研版八年级下册ModuIe8 Unit2We thought somebody was moving about这一单元时,就可以挑选优质篇目,让学生们对自己的旅行进行仿写,以time order为中心展开叙述。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口头仿写训练。让学生在课堂上对课文进行仿写,当然,任何仿写都要基于对课文的理解,有了了解才谈得上表达。
(四)呈现教学梯度,层层引导读写
        读与写可以说是贯穿在英语阅读教学的始终。因此,阅读环节的层次还应该在写作环节也有相应的呈现。还是外研版八年级下册Module?6?Animals?in?danger,以及Module?9?Population为例。课文在阅读时,首先是要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大意。在引导学生从课文具体的句子中去分析动词不定式to的用法、以及冠词、数词等的用法。由浅到深提升学生对这类文章的理解能力。那么,在对课文的写作教学中,也应当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层层引导。例如,在对整篇文章大意进行理解时,学生可以不进行仿写。而在对具体的句段或者词语、手法进行品析时,就可以先让学生从句到段,开始逐步仿写。而在完成了对课文结构和情感品析后,就可以让同学对整篇课文进行仿写。通过层层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在阅读课例中呈阶梯型的仿写,不仅增强了阅读理解能力,也提高了他们的写作表达能力。
三、结语
        在阅读课例中,不再设置单一的教学目标,让教学目标更多元化。涉及学生对于阅读文章的理解,以及对理解内容的表达。营造相应的内容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文本,适当补充内容,拓展学生理解思维。许多阅读课例都有优秀的句段值得借鉴,因此让学生进行仿写,夯实英语功底,层层引导学生开展读写结合的课堂,实现理解力与表达力的共生。
参考文献:
[1]谈“信息还原法”在语段阅读中的应用[A]. 吴风球.新世界中国教育发展论坛(第三卷)[C]. 2007
[2]现代文阅读指导应找准切入点[A]. 李婉英.中国当代教育文集(十二卷)[C]. 2003
[3]有效提高现代文阅读能力方法初探[A]. 刘玉波.新教育时代(2015年11月 总第5辑)[C]. 2015
[4]注重生本,紧贴文本——提高初中现代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方法研究[A]. 缪慧华.2016年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C]. 2016

注:本文系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立课题“基于英语阅读课例的初中生理解力与表达力共生发展研究”(项目批准号:[2019]331;项目编号:JK19002)的研究成果与实践之一。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