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伟锋
佛山市顺德区勒流育贤实验学校
摘要:小学生是祖国的希望,是新升的太阳,从小加强对学生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耐心教育,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不断加强小学生的自身修养,引导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关键词:捡漏 引导 第一粒扣子
一、背景描述
“老师,我发现我的铅笔在小刚的文具盒里,他偷了我的铅笔!”
随着小东的一声大吼,整个教室炸开了锅,孩子们都在议论纷纷,把矛头指向了小刚。
“我......我......我没有偷东西,这支铅笔是我在地上捡的。”小刚诺诺地说。
“不是,老师,我觉得他就是偷的!”
“对对对,他肯定是偷的!”
“小刚是小偷!”
......
伴随着孩子们喊叫声,我顿时懵了。面对众多孩子的责骂,小刚脸红红地低下了头。看到这个情况,我先让吵闹的孩子们回到位置,安静下来,然后再走过去,打开小刚的文具盒,里面确实有很多支漂亮的铅笔。我陷入了沉思,小刚家庭条件一般,这么多这么漂亮的铅笔,我估计不是他爸爸妈妈给他买的,但是小刚平时是一个比较乖巧的孩子,不像是偷东西的孩子。我小声地问:“小刚,你告诉老师,你的铅笔是爸爸妈妈给你买的吗?”
刚摇摇头:“不是,这些都是我在地上捡的,他们不要了,掉在地下的。我看浪费了,就捡起来用了。”
说捡的,有可能,我琢磨着不太可能是偷的。一年级的小孩子,对自己东西管理能力比较差,自己的东西不见了也不会主动去找。对于掉到地上的东西,他们有时也不会去捡起来,小刚是一个比较节俭的孩子,捡起来留着自己用的可能性很大,这是一种“捡漏”行为,但是长期发展下去,严重者会形成偷窃恶习。我先安顿孩子们的情绪,然后下课后带小刚到办公室了解情况。
二、案例过程
(一)细心聆听,了解“捡漏”铅笔
在办公室,通过细心聆听,我了解到了小刚平时用的铅笔都是比较普通的,他看到同学们的铅笔掉在地下却不捡回去,他觉得可能是同学们不要了,于是就捡起来放到自己的文具盒用了,再加上小刚爸爸妈妈平时工作比较忙,也没有留意到小刚的文具盒里多了这么多不属于自己的铅笔。孩子还小,对捡人家的东西据为己有这种“捡漏”行为没有正确的认识,但是作为老师却不该疏忽。不要以为“捡漏”这种小事无所谓,很多小孩子走上歪路都是从小事开始的。偷窃行为在儿童中并不少见,“捡漏”成性,会让孩子形成偷窃恶习。小时候不训练其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就想据为己有,长大之后很容易迷失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抓住青少年价值观形成和确定的关键时期,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育新人,就是要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面对小刚的“捡漏”行为,我没有责骂小刚,而是跟他讲道理。
“小刚,你捡了别人家的铅笔,人家用的时候就没有了,学习起来就不方便了。你下次再看到地上有铅笔之类的,要么找到谁丢的还给人家,要么捡起来交给老师,好吗?”
小刚听了点点头。我停了一下,又换一个角度说:“小刚,你看,你捡了这么多,人家说是你偷的,你怎么解释呢?到时候你会感到很委屈的。你把你捡的这些铅笔都还回去给同学们,好吗?”
“好!”小刚点点头。于是我带小刚回到课室。
(二)用心保护,处理“捡漏”铅笔
回到课室后,我先让小刚把自己“捡漏”的铅笔都拿上讲台,对着所有孩子们说:“同学们,经过老师的了解,这些铅笔都是小刚在地上捡的。这些铅笔是谁的,麻烦你们上来认领一下,另外你们要感谢小刚,如果没有小刚,你们的铅笔就会被扫到垃圾桶的。是小刚帮你们捡起来的,以后你们的东西掉了都要捡起来,其他同学捡到的话要交给老师,同学之间相互监督一下。”
小刚听到我不但没有责罚他,还表扬他,他的小脸红了一下。从此以后,班级里再无“捡漏”行为,多了很多拾金不昧。我适时的表扬也很好地保护了小刚,让全班同学从怀疑的态度转换成佩服的态度。七八岁的孩子已经经历了秩序敏感期,正在逐步形成自己的意识。对于一些敏感的事情,我们必须要正确地引导。教育是一门学问,也是漫长的过程,教育孩子不仅是把他们“养大”那么简单,必须让他们懂道理,有目标,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三、案例总结,为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
教育孩子,培养孩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十年植树,百年育人,为了孩子的将来,为了孩子将来发展的更好,家校一定要共同负起责任来。虽然班级里的“捡漏”风波过去了,事后我也约见了小刚的父母,告知小刚爸爸妈妈这个事情,建议家长平时花多点时间跟孩子相处,给孩子一个精神上的依靠,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倾听孩子的想法,分享他们的快乐,引导孩子向上正确的发展方向。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启蒙老师,父母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怎么样,直接影响着孩子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小刚爸爸妈妈也很配合,不论工作多忙,都会抽出一些时间陪伴孩子。慢慢地,我发现小刚越来越自信了,那个曾经喜欢“捡漏”的孩子不再“捡漏”了。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是一点一滴积累而树立起来的,绝不是一蹴而就、一步登天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在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过程中,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和孩子一起认识规律、遵循规律、应用规律,而不能被社会乱像所迷惑、所误导、所困扰!
参考文献:
[1]浅谈学生人生观存在的错误倾向及应采取的对策[J]. 周兴中. 教学研究. 1997(02)
[2]浅析中职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J]. 张振魁. 考试周刊. 2014(53)
[3]每一粒努力的种子都茁壮成长[N]. 张龙. 解放军报. 2019-01-15 (006)
[4]如何构建小学班主任与学生的和谐关系[J]. 安吉庆. 教育革新. 2019(04)
[5]基于家校合作的小学班主任管理策略探究[J]. 吴伟霞.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 20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