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卫平
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区第一小学
【摘要】在英语对话课教学中,利用好思维导图,有助于学生提取文本主题信息,同时为师生对话或生生对话提供语汇;有助于学生提炼文本语言结构,进行新旧知识整合,建立起合理知识网络,发展学生思维品质;有助于活化文本语言运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关键词】听说课教学 思维导图 语用能力
下面以PEP六年级下册U4 Then and now Part B Let’s talk为例,我将从以下三个环节入手,探讨思维导图在小学听说课教学中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本单元学习的主题是谈论事物和人物的今昔变化。主情景图和A部分,通过吴一凡和爷爷参观学校校史展览馆的情景,引出There was / were…ago. You were (not)?…./I did (not)?…./I could (not)?….等句型谈论学校以及人物过去的情况。本课时Let’s try部分通过Mike与Chen Jie谈论旧照片的情景,呈现描述人物变化的核心句型。Before, I/he /she it was/wasn't…. Now, I /she/he/ it am/ is (not)?…帮助学生通过听力活动整体感知本课时语言功能。Let’s talk部分,通过Mike、Chen Jie和John三个小朋友一起看老照片,谈论自己的变化来让学生感知上述句型的语义及语用情景,学会运用上述句型描述自己与他人的变化。六年级的学生经过三年的英语学习,大多数学生已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在语言知识方面,对于描述人物外貌特征的词语以及表达个人能力的短语有一定的积累,对于一般过去式和一般现在时有一定的了解。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用英语进行思维,并对文本信息进行概括、分析。
.png)
(U4 Then and now Part B Let’s talk内容)
一、基于导图,整体阅读,感知主题信息
课前播放Mike和John过去和现在的一些照片,让学生感知他俩的变化。
T: What was Mike like before?
S1: He was short,he had long hair?….
T: What does Mike look like now?
S2: He is tall, He is?….
T: How about John?
S:?…
综合学生回答的信息,教师出示如下完整思维导图。
.png)
T: Next,Let's watch flash together and try to circle the changes about them。
该环节从课前的观看图片和自由对话入手,帮助学生简要回顾A部分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根据导图信息,观看flash,圈出Mike和John过去与现在变化的词语:“shy, liked pink, active, can ride a bike…”帮助学生把已掌握的语言知识与新知识有机结合,建构语言体系,从而自然顺畅的进入本课知识学习中,轻松感知本课时主题信息,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利用导图,分类解析,提炼语言结构
带着问题,阅读Let’s talk同时第二次听文本录音。
T: Is Mike wearing a pink T- shirt in the old photo?
S1: Yes,he is. He liked pink before.
T: Does he like pink now?
S2: No,he doesn't.
?T: Was he quiet in the old photo?
S3: Yes,he was.
T: How about now?
S4: He is very active in class.
T: Can you introduce Mike’s changes ?
S: Before, he liked pink. He was quiet.?
Now , he doesn't like pink. He is active.
T: Very good. Who can introduce John?
S: …
在与学生对话过程中,逐步出示下面思维导图。
.png)
学习过程就是建立知识网络,并不断扩充知识网络的过程。教师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继续借助思维导图,引导学生通过文本和图片信息,讨论Mike和John过去与现在不同,既帮助学生提取出本课时重点语言知识:“Before, I/She /He was…. .Now, I am/He(She) is …. Before, I/She /He couldn’t…. .Now, I /She/He can ….”还充分凸显“change”这个主题。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运用思维导图来组织语言教学,使得教学活动既有单一的思维过程,又可以通过实践、参与、探究等方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较高级的复合型思维活动,进而提升学生筛选、甄别和归纳信息的能力。学生认知加工层次越深,教学效果就越好。在这种状态下,学生不再是机械地、被动地去记句子,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地对关键信息进行加工、分析和整理,使知识在人脑中更直观化、网络化和逻辑化。这一过程不仅有助于学生形成自己独特的认知模式和认知结构,而且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三、扩展导图,创造语境,活化语言运用
Make a new dialogue环节,教师出示以下思维导图,学生观察导图信息讨论,然后表述。
.png)
T: Now try to talk about the changes about your friends, cities?or your schools.
T: Give you three minutes.Firstly , practice in pairs and then show your classmates.
S1:Before , my city was dirty. The houses were old. Now,it is clean. I can see many tall buildings everywhere.
S2:Before, our school had no computers. Now,we have a big computer room.
S3:?…
2011版课标主张“学生在语境中接触、体验和理解真实语言,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和运用语言”。为了让交流更真实,更有意义,教师将“change”的话题内容进行扩充,创设真实自然的语境,配以本课时核心句型框架及相关词汇,让学生就自己、城市、学校等真实事物的相关变化进行交流,引领学生从操练走向应用,充分调动学生用英语进行表达的热情,发展学生的语用能力。通过生活化的语言实践活动,在操练活动中形成的语言技能才有可能逐步内化,从而上升为真正的语言运用能力。本环节教师以小组为单位,首先是组员之间的练习,然后汇总信息,向全班同学汇报。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听、说以及记录对方语言信息的学习任务,同时还重组语言向全班汇报,不仅有利于提升语言表达能力,而且有利于发展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纵观本节课,教师从中心问题“change”出发,综合运用线条、图像和关键词等手段构建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对话内容——提炼核心句型——形成并完善导图——综合运用导图表述,整个过程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同时在此过程中帮助学生提升思维品质、形成学习能力、发展语用能力。
综上所述,在小学英语听说课教学中综合使用思维导图,既能为学生学习知识提供形象直观,符合思维规律的认知框架,又可以使学生获得学习能力的提高与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为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创造了更多的发展机会,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2.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三年级起点)六年级下册
3.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英语(三年级起点)六年级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