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毕业设计考核模式的探索与改革

发表时间:2021/7/1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第8期   作者:刘琼
[导读] 随着新时期我国改革开放深化,亟需培养具有创新和实践能力的综合性人才。但目前高职院校毕业生综合能力却愈呈下降趋势,其中近些年来学生毕业设计质量滑坡是诱因之一。
         刘琼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广州 510535
         摘要:随着新时期我国改革开放深化,亟需培养具有创新和实践能力的综合性人才。但目前高职院校毕业生综合能力却愈呈下降趋势,其中近些年来学生毕业设计质量滑坡是诱因之一。基于此困境,以广东省区域水利行业为例,分析了当前毕业设计考核模式的现状及原因,提出了考核机制改革的可行性建议,为毕业设计考核模式的探索与改革提出一种新的思路。
         关键词:毕业设计; 评价体系; 过程性考核; 质量监控
1.引言
        近些年来,我国国家战略与未来改革进入新时期,教育部积极调整人才培养战略,加快培养具有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工科人才,并多次对当今高职院校“严进宽出”、学生综合能力下降的现象做了批示,指出把“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多数高职院校的学生培养计划中,毕业设计通常是占用学时最长、层次最高、综合性最强、最能衡量学生综合水平的重要教学环节[1]。毕业设计作为学生向实干家的身份转换的重要流程,是学生运用本专业理论基础、专业知识体系进行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性实践环节,也是对学生前几年的所学知识运用的展示和全面检验。而如今一些高职院校的毕业设计的评价方式多是根据学生所提交最终成果以及答辩情况评定等级,而忽视了毕业设计过程性特点,使得毕业设计无法充分发挥职能,毕业设计质量评价模式需要进一步的探索与改革。
2.毕业设计评价模式现状
2.1注重成果性考核,忽视过程性考核
        以广东省区域水利行业为例,一般毕业设计通常由文本部分和图纸部分构成,最终的成绩评定也主要依靠这两部分的最终成果裁定,但这种“重结果轻过程”的考核机制往往导致侥幸心理的滋生和懒惰习惯的扩散。部分学生认为距离答辩日期时间还较长,把任务都积置在最后时间,最后积重难返,只能敷衍了事,形成恶性循环。更有甚者,让外界或他人代做毕业设计。往往让外人代做的作品因为文本精良,图纸规范而获得高分,而独立认真完成毕业设计的学生成绩可能会略差一等,难免滋生学生的心理不平衡,导致恶性仿效学习,形成不良风气。从另一个角度讲,缺乏过程性评价的结果会让导师不能及时了解学生作品进度,形成“学生没问题”的假象,最后无法补救。缺乏过程督导的量化监控只会让学生侥幸心理加深,惰性缺勤加重,毕业设计质量下降加剧。
2.2考核目的丢失,监管流于形式
        毕业设计的目的是对高职院校学生在校学习情况的全面检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搭建从学生到实干家过渡的重要桥梁,同时也是提高教学质量有效途径。当前部分学生只是把其当作“形式性考核”,不寻求创造能力的培养,只求及格,马虎过关。究其原因,一部分就是因为打破不了部分学生和教师把毕业设计视为“毕业工具”的错误思想,考核体制僵化,监管体制流于形式,无法适应新时代发展,学生可以很轻松的套用前人模板,肆意抄袭。这样的机制会导致考核模式难以产生改革性变化,毕业设计沦为走形式的模子。另一方面,学生可以从前人汲取应对考核的错误“经验”,学习如何应付老师,蒙骗学院与学校。例如,在前期开题报告中大面积抄袭已有模板,并不懂得其中的设计方法或主题思想;中期检查时拿他人或代做的成果蒙混过关,走走过场;临近后期营造“刻苦”假象,妄图哄骗老师。考评机制不健全,管理流于形式,毕业设计过程控制质量检查与激励滞后影响毕业设计质量[2]。
2.3答辩主观性大,评分主体单一
        答辩是整个毕业设计成果阶段,也是毕业设计成绩评定的依据和核心。

目前,考核标准指标化程度较低,主观性参数较多,使考核过程流于形式、考核结果失真,影响考核的客观公正性[3]。考评成绩会受到现场多方面影响。首先,部分学习刻苦、脚踏实地的学生性格内向,不善言吐,很难真正把自己的作品思想准确传达给老师,在答辩中也不能发挥出自己的真实水平;另外,考核教师的学术水平与研究方向各有不同,只能在自己熟悉的领域提出问题,导致问题缺乏客观性,全面性,难以真正考评学生,造成“低质作品高分、高能设计埋没”的乱象。另外,考评通常是由上至下的“单行道考核”,缺乏横向比较,学生不能参与进来,进行考核的主体只能是少数教师和专家,导致学生的参与感低,只能被动接受结果,也不能多角度评判作品,增大了考核评估误差,难以保证客观公正性。
3.探索性改革措施建议
3.1多维度、角度选题
        毕业设计选题是否合理,是否能让学生选到适合自身的题目,依此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是保证毕业设计质量的关键要素。不同学生学术追求、未来目标、专业能力各有差异,故应设置不同难度、不同方向选题,并且明确标出,让学生根据升学目标、兴趣方向和个人能力选题,并且应拓展选题范围,加大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考察,减少生搬硬套,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减少抵触情绪,实现能力与难度的有机统一。同时,也会在后期答辩时减少考评教师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促进良性循环发展。
3.2量化过程评价
        针对当前部分高职院校评定最后“一刀切”的考核机制所暴露的弊端,应该逐步实现从终结性考核为主向过程性考核和成果性考核并重的机制过渡,实现全过程质量监控,即每个时间段设计相应的赋分权重,为每条考核内容制定对应的评分规则。具体来讲,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一是加入过程性定量考核,将整个过程划分为多个阶段性定量考核,平时的出勤以及阶段性检查的情况均可作为最终成绩的一部分。二是开题后就要求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编制并上交设计提纲,大致划分每个时间段进度,依此作为学院和老师评判比对的依据。三是老师和学院定期检查成果,且要与上个阶段成果进行比对,确保其作品连续性,保证其进度推进,及时发现问题、改善问题,重点关注前后变化较大的作品。
3.3巧用网课APP
        当前,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在线下教学的同时,积极采用了各类网课APP,譬如教职云,智慧职教,MOOC等,这些平台可以利用云技术对学生整个学习设计过程提供实时动态数据采集、分析和智能推送,并能实现师生有效沟通与及时反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加强过程监督的作用。各高职院校可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让学生和教师随时建立联系,学生可以及时反馈自己的学习情况与疑问,教师也可以不受地点限制及时回复疑问,群发通知解决共性问题。教师也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大纲分别进行进度要求设置,按时提交阶段性成果可以获得量化分数,过时提交或缺勤则得不到此过程量化分数,APP自动记录考核,减少了“人情给分”,也遏制了学生的懈怠懒惰。从学院管理员到学生个体,都可以了解到自身与他人作品的亮点,及时发现雷同点,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学院管理员也可以准确把控整体进度,及时发现问题、整改问题,快速筛分出需要重点关注对象,加强对其管理监督,保持学生长期学习不懈怠。
3.结语
        目前,部分高职院校毕业设计考核的成果性考核机制存在的缺陷阻碍了新时期的人才培养。各高职院校应大胆改革,逐步构建起一套过程性考核和成果性考核融会贯通的新考核机制,实现多阶段量化考核,培养综合能力突出新时期人才。
参考文献
[1] 武卫莉. 提高大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质量研究[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2, 29(02): 153-155.
[2] 殷晓三, 胡江春, 米瑞利.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考核评定改革与实践. 中国冶金教育. 2019, (06): 61-64+68.
[3] 王玉勤, 王伟, 陈姣, 等. 机械工程本科毕业设计考核细化方案探究.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9, (01): 85-87+91.

作者详细信息:
刘琼,(1983-),男,湖南耒阳人,工学硕士,高级工程师,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广州,邮编:5105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