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金涛
河南省漯河市第二实验中学
【摘要】学困生就是学习上有困难或者成绩暂时较为落后的学生,究其原因,作者大致分为三类,且不同类别的学困生需要以不同的手段加以引导,如何切实有效的实现学困生的转化是教学生涯的永恒话题。本文把研究重点放在非智力因素型学困生上,他们的日常的行为习惯、内心情感的培养、心理健康问题、学习的效率与方法都有可能是非智力型因素的成因。为此,老师们要对这类学困生进行分类研究,全方位立体式分析导致学生学习困难的缘起、动因、解决的路径,并有针对性的对他们实行精准转化。
【关键词】非智力型学困生 成因 转化
一、引 言
刚踏入初中校园的七年级学生正处于对新知识接受的启蒙阶段,全新的校园环境与学习方式使得一部分学生无法跟上老师的教学进度,还有一些学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生性或活泼好动,或沉默寡言,这也使得他们的听课效果远低于其他学生,所有被这类因素影响到的学生,被划分为“学困生”。其中非智力因素型学生在情情感的获取与人际交往的学习能力和其他学生没什么不同,对于这类学生,应更加注重他们的身心全面发展,致力于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二、非智力型学困生概述
(一)心理健康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是校园内德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最根本的任务是立德树人,核心就是将学生培养成有着良好的思想品德、健全的人格的人。心理健康教育是通过学生的自我认知,自己处理关于学习、人际关系、情绪的调节、及生活等各方面的问题,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健全人格。而存在心理问题的这类学生在智力方面没有缺陷,但它受到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家庭教育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最常见的是自卑心理与封闭心理。自卑心理的表现是学生的基础本就不好,学习能力不强,在班级中处于相对较落后的位置,以至于他们缺少学习时需要的自信,加上受到家长的埋怨、同学异样的眼光,较少受到同伴的鼓励,久而久之让他们丧失了对学习的欲望。而封闭心理常见的表现是不愿意跟父母和老师们袒露自己的真实世界,不想和他们在一起沟通交流,更谈不上说真心话了。此外还有胆怯与懒惰心理,前者是没有勇气向老师同学和家长交流学习、考试与日常生活,后者是缺乏上进,没有长远的理想与目标,总是敷衍了事。
(二)教学质量问题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教师队伍与教学质量有了很大提升,但其中仍不乏以传统教育为主的“贴标签”式教育,就是以主观方式将他们分为所谓的“优生”“差生”,且老师们很少从自身身上找原因,而把这些归根于学生自身问题。这种刻板的教育使得教师缺乏对转换学困生的意识与动力,缺乏将所谓的“顽石”变成“宝物”的耐心。此外,还有部分教学在分析学情时并不全面,只看到了“优等生”“中等生”,而忽视了“差生”,以至于这类相对落后的学生在反应与理解方面很难跟上老师的进度。还有在教学过程中不重视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反馈信息,师生的互动少,主要变现为很少甚至从不向所谓“差生”提问,小组活动时也没有向他们提供适当的“角色”,对作业的关注也少于其他学生等。
三、有效转化学困生的路径
(一)做到“五个优先”
优先提问,抢答方式使学困生很难得到答题机会,要想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动力,就必须让他们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同时注意抽问的问题难度要适中,并鼓励他们通过自主的方式获得问题的答案,以便让他们享受到学习的快乐与满足感,增强学习的信心;优先辅导,这类同学的课外作业要更加认真的批改,对于错误的原因,善于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教导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思路与方法;优先表扬,若老师对学困生有偏心则很难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耐心发现学生的长处,哪怕是一点一滴,都有可能让他们重新建立信心;优先信任,学生丧失信心的其中一点就是得不到各方面应有的信任,可以适当安排他们做自己擅长的事,例如劳动委员、文体委员等,要像信任“优等生”一样去信任他们,有了承担的责任,就可以让他们在工作中吃苦头、尝甜头;优先关心,在学习过程中,他们难免会遇到困难,作为老师,要主动为他们清理学习生活道路上的“荆棘”,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多关心他们,使他们坚定学习的信心,帮助他们克服难关。
(二)注重学困生的差异性
学生的理解能力与接受能力不同,老师在授课时对学生的学习差异性也要重点关注。既要保证学生能跟上自己的教学进度,又要确保他们的学习质量,同时给他们适当的自我发挥空间。对于一些比较敏感,由于自身原因成绩较落后的学生,老师们要循序善进的引导他们进入学习状态,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意识到自身的不足及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更有效的融入到课堂环境中,从而缓解他们不安的情绪。而对于较为胆怯的学生,要对他们付出更多的精神鼓励,引导他们敢于发现自身的问题,敢于正视自己的不足,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通过自己独立的思考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
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对实现学困生向优生的转化尤为重要,无论学生学习优或差,老师们都应该一视同仁,因为区别对待的弊端可能会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不到任何学习的乐趣,让他们产生失落的情绪排斥学习、排斥班级、甚至排斥学校乃至整个社会,长此以往形成恶性循环。即便是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如老师和家长的意,老师与家长也不能因此对他们全盘否定,而应该针对学生自身的个人问题来引导教育。此外,老师的尊重能提高学生对老师的信任,进而愿意听老师的话,服从老师的安排,对老师今后的开展教学活动也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四)重视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一般而言,学习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除了上述的原因,主要还有不恰当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为了有效解决学生的这类问题,老师们应该重视学生对学习方法的培养,尤其是重视对学困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他们改掉那些低效率的、不适当的学习方法,从源头上提高学生对学习的方法与效率。首先要做的是观察学生现有的学习方法,进而结合每个人不同的学习状况,有针对性地给他们提出改进的建议。这样做的目的是让他们自发地掌握学习的技巧,在学习过程中开阔自己的思路,发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利于更好的开展接下来的教学活动。
四、结语
学困生在班级与学校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而其中的非智力型学困生居多,对此,老师们要以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积极主动地寻找教学问题存在的原因,用自身的工作热情来关爱学生,及时给出切实有效的学习策略。要实现学困生向学优生的转化,需要老师付出极大的耐心与指导,改变以往固有的教育理念,不断创新优化课上课下的教学手段,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身的长处得以展示,每个人都是一块儿尚未被发现的宝石,只是看作为老师的我们能不能耐心的发掘出他们的闪光点,而不仅仅局限于学习方面。除此之外,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做到一视同仁,与学生一起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地对每位学困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掌握,帮助他们更好的融入到课堂、班级与学校。
参考文献
[1]司校.2019.教师该如何做好学学困生的转化[J].教育研究.21.
[2]吴华艳.2019.小学数学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帮扶转化策略[J].青少年日记.04.
[3]何元贤.2017.促进学困生有效参与数学合作学习的策略[J].青少年日记.08.
[4]农春菊,张虹.2007.学困生有效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对策[J].小学教学设计.32.
[5]关越云.2021.促进学困生有效参与课堂教学的策略[J].基础教育.
(本文系2020年漯河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研究》(LHKT2020182)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