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萧也牧《我们夫妇之间》的反思

发表时间:2021/7/1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第8期   作者:谭东营
[导读] 萧也牧《我们夫妇之间》在发表后由于读者和学者的批判有过修改,但正如萧也牧所说,是“只动皮毛,筋骨依旧”。
        谭东营
        黑龙江大学
        摘要:萧也牧《我们夫妇之间》在发表后由于读者和学者的批判有过修改,但正如萧也牧所说,是“只动皮毛,筋骨依旧”。萧也牧是受尽委屈的作家,《我们夫妇之间》是被恶意评判的作品,在十七年文学中这样受尽批判的作家和作品还有很多。通过关注萧也牧《我们夫妇之间》所受到的批判,反思这一类文学现象。
        关键词:萧也牧;《我们夫妇之间》;批评反思
        一、关于《我们夫妇之间》的文学批评
        1951年6月开始了对《我们夫妇之间》的批评。陈涌在《萧也牧创作的一些倾向》中说我们的文艺工作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它在创作上的表现是脱离生活,或者依据小资产阶级的观点、趣味来观察生活,表现生活。”[[[] 陈涌.萧也牧创作的一些倾向[N].北京:人民日报.1951-06-10.]]陈涌认为“一个熟悉工农的思想感情和工农并无间隔的作者,他是不会给《我们夫妇之间》的女主角以那些粗恶、丑陋的形象的”[[[] 陈涌.萧也牧创作的一些倾向[N].北京:人民日报.1951-06-10.]],在“十七年”文学中知识分子是“一个有革命倾向又时时软弱能动摇的中间阶层”[[[] 张莉.吊诡的新人——“十七年”小说中的小资知识分子形象[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01):84-87.]]所以知识分子在当时的文学中是被规劝的对象,而萧也牧笔下粗鲁的张英在当时是不被人接受的,因为她不符合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对描写革命者形象的要求。陈涌批评作品后又批评了萧也牧本人,“这件事正好说明,小资产阶级出身的文艺工作者的改造是长期的,一个忘记了警惕自己的人,在特别复杂的城市的环境下,便特别容易引起旧思想情感的抬头,也特别容易接受各种外来的非无产阶级思想的影响”[[[] 陈涌.萧也牧创作的一些倾向[N].北京:人民日报.1951-06-10.]]。除了陈涌还有许多批评者也是从政治立场来对《我们夫妇之间》进行批评,如李定中在《反对玩弄人民的态度,反对新的低级趣味》中说作家对张同志的态度是“轻浮的、不诚实的、玩弄人物的态度”,进而更加强烈的提出这篇作品“客观效果上是我们的阶级敌人对我们劳动人民的态度”。丁玲更加猛烈的抨击萧也牧是站错了立场,还呼吁作家“要站在党的立场,人民的立场,写出好作品来”[[[] 丁玲.作为一种倾向来看[J].文艺卷.4卷8期.]]。这类批评在当时还有许多,当然也并非只是批评萧也牧和《我们夫妇之间》。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到,“无产阶级中还有许多人保留着小资产阶级的思想,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都有落后的思想,……我们应该长期地耐心地教育他们,……他们在斗争中已经改造或正在改造自己,我们的文艺应该描写他们的这个改造过程”[[[]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4页.]]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作家是可以写小资产阶级和农民的落后思想的,但必须有改造的过程,当然其中最重要的还是写小资产阶级的思想改造过程,周保欣认为写知识分子与写“工农”和“干部”队伍中的缺点,并不是萧也牧被批判的主要原因,因为这两种题材前已有之,问题原因是小说中“我”见证了妻的改变,我是思想主体,而妻是行为主体,是妻改变的更多,这就让许多批评者所指责。

同时《讲话》中也说“检验一个作家的主观愿望即其动机是否正确,是否善良,不是看他的宣言,而是看他的行为(主要是作品)在社会大众中产生的效果”[[[]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31页.]]。这就给了许多批评家从作品出发来对萧也牧其人抨击的理由。萧也牧是很委屈的作家。
        二、反思“萧也牧事件”
        《我们夫妇之间》可以说是被那个特定年代所误评的小说,接受了本不该有的命运,“在‘革命’不可置疑的先验正确性预设下,走向大时代的知识分子们一方面成为反省的主体,一方面被置放在历史的追光灯下,被叙述和被观察着。他们从来就不是叙述历史的人,他们只是被历史叙述”[[[] 周保欣.十七年文学与“风俗化”叙事伦理——以萧也牧《我们夫妇之间》为个案的考察[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1(03):354-360+420.]],李克的一些思想在今天看来并不是原则上完全不能原谅的问题,社会的发展本来就是带给人们更加美好的生活的。再单看萧也牧其人,他也是真正的革命者,没有丝毫的立场偏移。王久安在《告诉你一个真实的萧也牧》中写道萧也牧从1957年下放农村锻炼,“由于曾长期生活在农村,所以萧也牧与农民有着深厚感情”[[[] 王久安.告诉你一个真实的萧也牧[J].编辑之友,2010(09):66-69.]]不仅王久安提到了萧也牧与农民的深厚情感,连批评过萧也牧的康濯也为萧也牧辩驳,康濯说萧也牧的作品“部分反映了这一时期晋察冀解放区农民斗争和建国后京津一带的工农生活,反映了这些斗争中若干扣人心弦的风俗画幅,动人心魄的生活场景”[[[] 张羽,黄伊.萧也牧作品选[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79年,第4页.]]萧也牧不仅描绘了这些场景,还展现了革命人物精神,而萧也牧之所以能够如此也全是因为他“按照毛主席教导‘亲身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的斗争’,他在斗争生活中不是旁观而是进行变革的战士,并从血火的斗争受到教育、哺养和锻炼、改造”[[[] 张羽,黄伊.萧也牧作品选[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79年,第12页.]]这样一个和农民、和革命保持紧密联系的人,只因一篇不成立的小说批评而蒙冤,实在让人惋惜。
        周保欣说“有些理论命题或者重要提法,从理论上讲并没有多少逻辑关联,甚至是相当荒诞、滑稽的,……比如‘知识分子’和‘爱情题材’问题,虽然没有任何理论可以证明‘知识分子’就是‘小资产阶级趣味’、‘爱情’就是‘人性论’,但是在当时许多人的意识结构中,这种搭配却似乎是颠不破的真理”[[[] 周保欣.十七年文学与“风俗化”叙事伦理——以萧也牧《我们夫妇之间》为个案的考察[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1(03):354-360+420.]];康濯也反思自己并发出提议,“我们更同样应该珍惜萧也牧的作品所经历反常遭遇的教训,尤其是他被迫害而过早去世的教训,以从中认真得到启发,变得聪明一点,争取较能顺利地使我们的斗争生活极其文艺日益美好和繁荣”[[[] 张羽,黄伊.萧也牧作品选[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79年,第15-16页.
]]。希望文学评论离作家近一点、离文本近一点。
参考文献:
[1]张羽,黄伊.萧也牧作品选[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79年.
[2]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年.
[3]吴秀明.“十七年”文学历史评价与人文阐释[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
[4]陈涌.萧也牧创作的一些倾向[N].北京:人民日报.1951-06-10.
[5]张莉.吊诡的新人——“十七年”小说中的小资知识分子形象[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01):84-87.
[6]丁玲.作为一种倾向来看[J].文艺卷.4卷8期.
[7]王久安.告诉你一个真实的萧也牧[J].编辑之友,2010(09):66-6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