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学校融合教育智育课程体系建设实施标准

发表时间:2021/7/1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第8期   作者:苏在利
[导读] 本文围绕贵州省金沙县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学校——金沙县实验小学为例,对安置点学校教育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对如何开展融合教育智育课程体系建设实施,以及对学校如何取得的办学成效提供了积极的参考依据。
        苏在利
        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实验小学   金沙县 551800
        摘 要: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继续推进脱贫攻坚和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之年,如何持续为易地搬迁群众子女融入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努力做好脱贫攻坚教育保障后半篇文章,给我们教育工作者带来新的挑战。本文围绕贵州省金沙县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学校——金沙县实验小学为例,对安置点学校教育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对如何开展融合教育智育课程体系建设实施,以及对学校如何取得的办学成效提供了积极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脱贫攻坚;安置点学校;融合教育;智育课程体系。
        一、基本情况
        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实验小学是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学校,现有60个教学班,学生2912人,其中易地扶贫搬迁学生1725人,现有教师149人。2018年以来,随着异地扶贫搬迁入户子女不断转入,学校办学规模的迅速扩大,学校面临易地扶贫学生实际情况,学校也存在管理模式与规模不匹配、教师发展点面结合难、教育教学质量提升问题等诸多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二、学校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易地扶贫搬迁入户的子女融入新的生活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学校教育教学面临诸多困难和新的挑战。
        1.不良行为习惯。由于搬迁群众子女在原有的环境中,教育资源短缺、生活环境较差、家庭教育缺失等方面的原因,学生表现为心理不自信、认知能力不强、学习主动性差、作业不按时完成、基础知识不扎实、在遇到困难时,抗挫折的能力较弱,缺乏战胜困难的勇气,畏难情绪较为严重。
        2.家庭教育缺失。在易地扶贫搬迁学生中,基本都是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生活环境较差的贫困群众,大多数搬迁群众家庭经济困难、家庭教育方式粗暴,监护人残疾、家长省外务工,学生缺乏关爱,导致一些学生性格较孤僻、自信心不足。
        3.适应新环境能力差。由于在原来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中,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要求不严,养成了自由散漫的不良习惯,导致搬迁群众子女纪律观念淡薄,融入新的生活环境存在严重的自卑心理。
        4.学校管理难度、师资队伍力量薄弱。2018年以前,学校未找到适合学校发展的办学理念,教学成效不明显,教师能力素质参差不齐,教师培训不到位,大班额教学得不到有效解决等急需解决的问题。
        为实现搬迁群众稳定入驻,追求美好生活,促进长远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迫切需要,这是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学校必须解决的问题。
三、学校在实施融合教育智育课程体系建设实施举措
        2018年秋季学期,学校不断对易地扶贫搬迁子女现状的调研,结合学校实际,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实验小学确定了“若水教育,上善人生”的办学理念,围绕学校“1234”工作思路(坚持一个中心—教学;突出两大特色—军事管理特色、艺术教育特色;主攻三大目标—学校管理精细化、教学质量优质化、学校建设精品化;实现四大提升—学校治理能力提升、干部教师能力素质提升、智育课程体系建设的提升、智慧校园服务效率提升),以学校发展为主题,以创先争优活动为抓手,以推进教育现代化为主线,以教学改革、走信息化课堂创新为突破口,推动学校走“以德立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文化润校,特色亮校”的高质量内涵发展之路,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学校融合教育,以实现学校教育的新腾飞为办学目标。
        四、学校在实施融合教育智育课程体系建设实施路径
        1.建立改变家庭教育观育人体系念。家庭教育、父母观念对孩子一生的成长非常关键,家庭教育管理直接影响和决定孩子一生的命运。

因此,学校制定家庭教育宣传册、老师入户家访、班级召开主题班会、成立学校家委会、班级建立微信群、QQ群等方式,加强家校互动交流与沟通合作,向家长普及家庭教育知识,重树正确的家庭教育观。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学校根据班级排查,针对学生个性心理与行为表现表现,为学生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加强心理健康和思想政治教育,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和法律法规知识,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帮助他们消除对新环境的畏惧感,激发学生健康向上、勇往直前、拼搏进取的精神,树立为国家做贡献的理想。
        3.建立师资队伍建设体系。以教师队伍建设为核心,以党员队伍建设为引领,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三支队伍”建设体系(干部队伍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党员队伍建设。)。推进学校“强师工程”,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为安置点学校教育质量提升保驾护航。
        4.抓好课堂教学改革体系管理。制定《课堂教学改革行动方案》,确保全体师生、各个学科、所有班级的深度卷入。严格落实“自主先学、合作助学、踊跃展学、以练促学”的“4条教学底线要求”。按照“4条教学底线要求”的课堂改革操作办法,建立课堂过关达标制度,确保课堂的高质量。
        5.推动学校少年军校课程体系工作。为培养时代新人,学校以创建少年军校为德育抓手,把德育教育管理融合在具体的少年军校管理中。一是按照“以军促智,以军养德,以军健体,以军塑形”的工作目标,切实将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自强自立教育、传统教育、行为习惯规范化养成教育融为一体;二是在《学生好行为,好习惯》的基础上,学校开发了校本课程《实小军韵》,探索构建以核心素养为目的的育人模式,把军校打造成一种文化;三是落实好少年军校“三进”(进课表,进课堂,进考核)工作,做好优秀小军人、合格小军人评选表彰工作,实施毕业学生颁发“少年军校结业证书”制度;坚持德育为先、以德促学,坚持育人为要、以情育人,最终达到“育心”的目的,凸显新时期适合学生全面、健康、快乐成长的学校德育工作特色。
        6.开发师生读书活动智育建设体系,并写读后随笔,开拓老师们的视野。“培养学习型教师,争创学习型学校”为目标,重视并强化教师的读书学习活动。为教师提供交流平台,定期举行以“读书、教书、做人、为师 ”为主题的“教师读书报告会”。培养“学习型”教师。每学期、假期开展学生读书评比活动、打造书香校园,培养学生文化底蕴,实施好课堂育人、活动育人、文化育人。
        7.开发艺术教育育人课程体系工作,着力打造学校艺术教育特色。针对易地搬迁安置点学生情况,一是围绕开展“有学上、上好学”,学校在创新办学上主抓点上突破,面上普及。着力抓好学校管乐、古筝、合唱、舞蹈、美术、计算机、书法、跆拳道、太极、足球、篮球、羽毛球、剪纸、美食等校级社团的基础上,做好艺体教育的班级普及工作;二是开好健康教育课,认真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深入开展阳光体育和大课间活动,确保学生体质健康达标;三是巩固学校取得的国家青少年足球特色学校成果,进一步抓实足球进校园工作;四加强美育教学和青少年科学普及教育,努力提高青少年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8. 开发校园数字化、班主任数字化管理体系工作。强化夯实两块阵地:课堂阵地,着力抓好“两推两助”(推智慧课堂,助教育信息化;推课改革命,助课堂高效)。利于北京彩虹行动帮扶、深圳帮扶、广州荔湾帮扶积极开发网络在教师培训、校际交流、家校联系等方面的功能,扩大网络教育资源的运用优势。
        三年来,贵州省金沙县实验小学坚守教育初心,着重从融合教育智育课程体系建设中一路走来,在创办易地扶贫搬迁子女融合教育改革中稳步向前,办学成效在区域内具有影响力,努力促进了学校的快速优质发展,在贵州省2021年脱贫攻坚教育保障全省表彰大会上,贵州省金沙县实验小学被评为贵州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苏在利:汉族,现年46岁,中共党员,现任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实验小学副校长。曾获“毕节市优秀班主任”、“金沙县优秀教师”称号。多次到深圳、广州、青岛进行跟岗研学。论文《易地扶贫搬迁学生融合道德与法治课堂教育教学》、《深化教与学方式转变  构建“若水”高效课堂》等发表于省级以上的刊物。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