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滨
衡阳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湖南衡阳 421008
基金项目:本文是2020年湖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德树人”视角下衡阳市中职语文美育与德育的统一研究》(立项编号:ZJZB2020095)的研究成果。
摘要:本文主要对“楚怡”职教精神视域下中职语文教学中美育、德育与传统文化教育“三育融合”的策略展开研究,分析“楚怡”职教精神中所蕴含的价值观念,以及新时代中职语文教育中美育、德育和传统文化教育的内涵,指出中职语文教师可以通过深挖内容、创新手段、组织活动、应用在线教育以及多元评价的方式来达到教育效果。
关键词:“楚怡”职教精神;中职语文;美育;德育;传统文化
新时期,中职院校需要向社会输送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语文在提升学生人文素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我国中部工业产业崛起的背景下,“楚怡”职教精神一脉相承有助于职业人才培养,促进职业教育找到价值坐标,以民族复兴为航向,指导教育学生形成民族精神与文化自信。
一、“楚怡”职教精神及中职语文“三育融合”概述
(一)“楚怡”职教精神概述
怡”职教精神源于112年前,陈润霖在湖南筹办楚怡初等工业学堂时的理想信念,即“爱国、求知、创业、兴工”。“楚怡”职教精神传承至今,仍具有无法磨灭的时代价值和教育意义,在培育新时代职业“湘军”的过程中,“楚怡”职教精神发挥着改革引领作用。
(二)中职语文“三育融合”概述
中职语文教育中,美育、德育与传统文化教育相辅相成,共同构建出新时代背景下语文教育的核心价值体系,重在让学生体悟民族文化之美、传统文化之德,传承我国五千年来的优秀传统文化,提炼其中的精华,播撒到学生的心田,在文学的海洋中捡拾美与德的贝壳。
二、“楚怡”职教精神视域下中职语文“三育融合”策略
(一)围绕职业教育主题,深挖“三育融合”内容
基于“楚怡”职教精神视域来看,中职语文的美育、德育与传统文化教育的开展有着“职业实用主义”教育的基石,中职语文教师有必要在现有教育体系的基础上,围绕职业教育主题,深挖美育、德育与传统文化教育相关的内容,以促使中职语文教育从单纯的文学教育中“走出来”,形成职教与民族精神、民族文化、人文涵养、审美教育的融合。比如中职语文教师可以结合学生不同的专业设计“我的职业理想”方面的主题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参与兴趣,并将美育、德育和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其中。
融合美育的核心为“美好人生”,让学生将对未来职业的产生美好的憧憬,理解美的价值理念,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开启一段美好人生,用自己的劳动来创造美好生活。
融合德育的核心为“责任担当”,将文学作品及作家的“德思”、“德行”渗透到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中,结合新时代“中国梦”及“民族复兴”教育,培育学生的爱国精神和民族精神,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在塑造职业理想的过程中明确职业道德,坚守道德底线,将自我价值塑造融入国家发展需求中。
融合传统文化的核心为“敬业”、“乐业”。“敬业”出自《礼记·学记》,“乐业”出自《老子》,可见传统文化教育本身可以与职业教育形成良好的融合,我国自古以来尊崇“劳动”,在职业教育主题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这些思想精神、价值理念传达给学生。
(二)把握民族文化抓手,应用情境案例教学
怡”职教精神本身就是我国民族文化的体现,其蕴含着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大智慧”,蕴含着“国家民族富强”的“远大目标”,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仍有必要以民族文化为抓手,实现美育、德育与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合,为了让学生更为高效地吸收知识,获得思想的升华,教师可以应用情境教学及案例教学的方式。
从情境教学来看,中职学生缺乏社会和职业经验,教师在向学生传递我国传统美德方面的教育时,可以结合多媒体等手段为学生设置生动的教育情境。比如,当前较受关注的“扶不扶”方面的问题,教师可以设置情境,让学生来进行讨论,甚至是开展辩论,要求学生结合我国传统美德来表达自己的看法,既促进了传统文化教育,又有助于形成美育与德育的融合。
从案例教学来看,可以以文学作品为案例,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和欣赏文学作品、了解和感怀文学大家,来提升学生的内在思想美、人性美,增强情感共鸣,引导构建正确的审美价值取向,对于繁杂世界中的美好净土“心向往之”,不忘初心,发挥人文精神的积极影响,形成“美的行为”,提升思想道德品质,促使学生思想和行为的一致性,为文明社会的构建“增砖添瓦”。
(三)创新职业教育机制,开展传统文化活动
怡”职教精神视域下,中职语文教育更应拓展视角,创新职业教育机制,围绕学生未来就业开展教学,不忘提醒学生成为新时期工匠型、应用型人才,拓展语文教育的思路,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路径,也可以在传统文化活动中实现美育和德育的融合。比如,将“民族工艺”类的传统文化活动融入到语文教育中,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文化知识,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人文理念,另一方面,也让学生体验了民族传统工艺的“精湛”,以及其中所蕴含的审美理念、道德文化。像“手工扎染”、“手工编织”、“刺绣”、“剪纸”等都是我国传统的民间技艺,基于这些项目来开设传统文化活动,有助于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和人文素养,让学生感悟民族文化之博大精深,形成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同时,对我国古代的“匠人”产生敬佩之情,从而促使自身向着正确的职业目标发展。在活动中,教师有必要介绍相应项目的由来及发展,介绍其中蕴含的美学思想和人文精神,促使学生养成吃苦耐劳、精于钻研、精益求精的品质,提升学生的职业综合素养。
(四)搭建在线教育平台,形成O2O一体化教学
当前中职语文教材中的内容十分有限,为了学生职业技术能力的发展,语文课时也不够丰富,想要进一步实现“三育融合”,需要语文教师另辟蹊径。“楚怡”职教精神视域下,中职语文教师有必要与时俱进,搭建在线教育平台,充实平台中的教育内容,将美育、德育与传统文化教育的资源上传,形成O2O线上线下复合式、一体化教学模式,让学生利用自己的碎片化时间开展学习,积少成多、聚沙成塔。在上传自主学习资源时,可以为学生提供微课、拓展阅读材料、阅读思考题目等不同形式,还可以布置“有声作业”,让学生提交自己的“经典诵读”音频或视频;组织学生形成在线学习小组等,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五)优化多元评价考核,提升“三育融合”效果
怡”职教精神视域下,中职语文美育、德育与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合还需要通过有效的评价考核来明确教育的成效,中职院校的语文教研组教师应先制定出一套相对完善的“三育融合”评价标准,然后设计多元主体的评价表,由教师、学生共同对课程教学开展评价,从而得出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同时,对教师教学成效以及学生的学习成效开展考核,进而明确教育目标,激发学生形成民族自信、民族精神,拓展文化知识体系,了解更多的民族文化,提升人文素养,能够用科学审美的眼光看世界,提升自身的道德品质。
三、总结
综上所述,“楚怡”职教精神给中职语文“三育融合”带来了积极的影响,中职院校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也可以获得爱国、求知、劳动、创造、责任、道义、担当、兴工等方面的教育。结合中职语文教学实践来看,教师可以融合职业教育,深化开展“三育融合”,促进深度教学。
参考文献:
[1]谢慧萍.浅论中职语文教学中的美育[J].考试周刊.2020(34)
[2]马莉莉.中职语文教学改革初探[J].职业.2020(30)
[3]潘娜.谈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J].文教资料.2020(12)
[4]高亚.中职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人文教育[J].职业技术.2020(04)
[5]柏静.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美育[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