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文华
厦门市大同中学 361008
摘要:合作学习方法被广大教师普遍采用,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在课堂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即教师容易将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出现过“热”现象。针对这一现象,笔者从一次练习实际案例中引发合作有效性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合作学习 有效性
某日,笔者带高三体育考生到学校后面的山上进行上坡蛙跳练习,任务为5趟的上坡蛙跳练习,每趟约30跳。第三趟的时候笔者发现当中有三位学生以连续5个蛙跳(坡有点陡,他们协商确定为连续5个)为一个练习单位变着花样(花样的规则他们自己确定)在“玩”上坡蛙跳而且前进的速度特别快,居然很轻松地就完成了30跳。见此情景,笔者马上在第4、5趟的时候随即推广他们的合作方式,有效地推进了练习的进程。当然,也有各跳各的,不想合作的,得遵从他们的意愿。于是,笔者联想到体育课堂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方法时候应做到有效性,要做到有效性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思考。
1 首先,合作学习的态度是否端正、目的是否明确、任务是否清楚影响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这种合作学习必须是带着目的,带着任务而进行合作的。上述体育考生的合作练习显然就是以参加全省体育专业统考为终值目标,以腿部力量练习为目的,以完成当天5趟每趟约30跳任务作为出发点自主地发起了合作练习。这些考生们怀着目的明确和任务清楚等端正的态度,所以,为了能在快乐的练习中完成任务,他们选择了合作练习的形式。体育教学中也应做到如此,学生只有在老师的指导下端正参与学习的态度,带着目的带着任务自主地选择合作的形式进行学习,才能达到有效合作的目的。
2 需要合作与否影响合作的有效性。
是否需要组织进行合作学习应考虑教材是否需要通过合作学习达成学习任务、课堂是否需要通过合作学习的形式组织教学、学生学习过程中是否有合作的动机和兴趣(表现为是否需要帮助、是否乐意接受同学的帮助等)等因素的影响。
3 是否从实际出发影响合作的有效性。
体育课堂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方法的时候必须考虑自己所任教的学生诸如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学生的体育学习经历经验和学习水平、学生的自我组织能力、学生的保护和帮助能力、学生组织纪律性、学生掌握动作技术的程度等实际情况,千万不要盲目,否则,只能以牺牲广大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练习时间为代价。以体操教学为例,体操的保护和帮助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保护和帮助的过程就是保障学生身体安全的过程,而且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对他人的保护和帮助过程,来不得一丁点儿糊涂。分组教学(分组练习其实质就是合作学习的一种方式)中往往主要由学生自己完成保帮的任务。老师如果让不懂得保帮手法以及不适合担当保帮工作的学生参与保帮,学生练习的安全的得不到保障,严重者还可能导致学生身体伤害事故的发生,这就是脱离学生保帮能力实际的一种表现。从上述合作练习中不难看出,这些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训练后是有一定体育基础甚至形成自己的特长的,对上坡蛙跳是能胜任的,他们都是高中三年级的学生,体育学习经历经验和水平都有一定的积累,能轻松的界定自己的上坡跳能力,有较好的自我组织能力。
因此,他们能从认识自我,从自己的体育学习实际出发自主形成合作练习并达到比较理想的练习效果。
4 合作双方对称与否影响合作的有效性。
体育课堂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法还应注意合作双方的是否对称的问题。其一,合作对称性表现为学习层次是否对称。体育课堂的合作学习时间短,学生普遍有一定的成功预期,他们并不希望在有限的合作学习时间里充满失败的感觉。合作双方掌握动作技术的程度在一个层次上往往具有竞争和促进技术成熟的作用。而不对称的合作双方如果实力悬殊往往会造成实力较弱的一方有自卑、退缩、胆怯、逃避等不良心理反应,合作双方是很难产生有效合作效果的。其二,合作对称性表现为合作意愿问题。合作学习是一种情感态度的体现,合作双方能达成心理默契,彼此信任对方并能获得一定的心理期望,产生愉快的心情并达成有效合作的目的。体育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和老师、学生与学生合作的过程。现实中,很多学生往往存在个性心理特征差异、体育学习(经历、经验、能力、水平、动作熟练程度等)差异而产生合作不对称性,进而产生不愿意和对方合作等尴尬局面,那体育课堂合作学习有效性就无从谈起。上述合作练习中三位学生能自主形成合作练习的形式,说明他们具有合作的意愿,在合作的意向上能产生共鸣。因此,体育课堂采用合作学习法教学时宜采用自主合作的形式以获得有效的合作。
5 合作时机的选择影响合作的有效性。
什么时间点选择采用合作学习的方法影响到合作的有效性。例如,当学生了解了老师组织练习的意图、课堂教学条件允许、当学生掌握了保护和帮助的手法、当合作对象有合作意向或感觉需要合作或一方确实真心地想帮助另一方等情况可以考虑作为合作学习时机选择的时间点。上述三位体育考生的合作行为就是有合作意向并感觉到需要合作以更好更快地完成任务的情况下进行自主合作的。显然,这种情况下的合作能有效克服心理疲劳,在练习中获得快乐。
6 掌握个“度”,实现合作学习有效性。这个“度”包含合作学习的时机、合作学习的次数、合作学习的时间与时限、是否需要组织合作学习、学生是否愿意进行合作学习、是否具有明确的目的和清楚的任务。这个“度”如何掌握,就要根据教学内容、总课时数和已学课时数、学生掌握“三基”的情况、教师的组织教法能力等因素而确定,有时候,我们甚至可以抛开这种学法也是可行的,切忌盲目应用,盲目应用有时不但达不到学习效果,甚至适得其反。同时,教师在采用合作学习方法的时候不能千篇一律,而应从实际出发,因班级、学生、场地、器材而异。
综上所述,体育课堂教与学过程中实际上就是一个合作的过程,合作学习的场景无处不在。体育课堂的合作学习讲究的是合作的有效性,要做到合作有效,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结合实际需要,确定是否需要组织合作学习,考虑学生是否愿意进行合作学习,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掌握合作学习的进程,只有这样才能使合作学习的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王晓梅.教师与合作学习有效性之我见[J].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01):36-37
[2] 朱红梅.搭建自主识字平台提高合作学习有效性[J].广西教育,2018,(21):20-22
姓名:游文华,出生年月:1971年12月,性别:男,籍贯:江西上高,专业:体育教育,研究方向:学校体育,职务:体育教研组长,职称:中学高级,单位:厦门市大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