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海霞
新疆乌恰县实验小学 845450
摘要:在当前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开展教学不仅要注重学生学习水平和成绩的提高,更要注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开展核心素养教学。课本剧在小学语文阶段的教学中的开展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课本剧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它不仅能为小学生营造一个生动有趣的语文实践平台,而且能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认识教学内容,提高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本剧;核心素养
课堂本剧顾名思义,就是将文本中的叙事性文章改编成戏剧形式,用戏剧语言表达文章的主题,使教学更直观,也能使学生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更好地把握文章的内涵,提高教学效率。课文剧作为一种极具实践性的语文活动,在校园内备受关注,更是深受小学语文教师的喜爱。但在现阶段开展课本剧教学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一是由于课程繁重,精力有限,导致课本剧形式化;二是课堂戏剧的实践体系没有完全建立起来,部分教师缺乏具体的教学理念指导。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小学课本剧的教学开展提出如下几点看法,仅供各位同仁参考。
一、小学语文课本剧教学开展意义
相比较于传统的教学来说,课本剧有着丰富的教学色彩,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教学的开展和学生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丰富课堂教学模式
首先,最重要的一点是通过教材剧的开展可以有效地丰富教学模式。近几年,我国教育在不断改革,越来越注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然而,千百年来的应试教育理念已深深植根于人们的心灵之中,“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依然是大部分人的思想观念,这也就导致许多教师和学生家长过分地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重视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这种教学思想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学方法的单一性,往往以重点内容为导向,重复、机械、有针对性地教学。这种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本剧的教学形式能充分丰富语文教学模式,也能通过更具趣味性、直观性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更好地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从而有效地促进教学。
(2)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伴随着教学的不断改革和发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教育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教学方法则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能力。这种教学观念与方法的转变,无不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本剧的教学形式的开展也是如此。通过开展课本剧教学,既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又能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与探究的过程中掌握文章的核心内容。它不仅能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而且能促进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此外,通过课本剧的教学和开展,还可以使学生在对话和交流的过程中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激发表演欲望。从而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也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小学语文课堂课本剧教学开展策略
小学语文教师要根植于教学实践,并且深刻地把握课本教学的内涵,将两者相结合,促进语文课堂课本剧教学的有效开展。
(1)以教学引导为基础激发学习兴趣
对小学来说,课堂导入非常重要,它也是决定学生能否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的重要依据。课堂戏剧教学开展过程中,部分学生对课堂戏剧教学认识不足,此时需要语文教师及时发挥自己的教学导向作用。这种教学导向,一方面是使学生对课本剧的编排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同时又能更好地进行课本剧教学,另一方面是鼓励学生能全员参与课文剧活动,使教学更加丰富、有趣。以此方式,才能构建一个富有趣味、丰富多彩的和谐课堂环境,保证课本剧教学的有效开展。
例如在《景阳冈》这篇文章的课本剧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通过教学引导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要为学生布置任务,并且明确要求以此为基础激发学生的表演兴趣,然后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让学生能够与其他学生一起探讨文章内容,理清楚文章的线索。然后教师要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以表演对话的形式完成课本剧。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加强学生对语文阅读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表演实践的过程中抓住人物言行,感受人物品质。通过这样的方式,既能够激发学生的表演兴趣,也能够让学生深入到文章,把握文章的内涵,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也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2)以学生主体为基础发挥想象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教学观念的更新,都是围绕着学生这个核心来进行的,因此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与此同时,老师也要注意,小学阶段的学生想象力是很丰富的,小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对课本剧的编排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所以在开展语文教学时,语文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以课本内容为基础,让学生有所创新。以这种方式能为课本剧注入更多的新鲜血液,使教学的开展能更好地符合现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也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例如在《草船借箭》这一篇文章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以此为基础开展课本剧教学。首先教师要让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一个初步的了解,让学生能够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出故事的主要内容,并通过关键词初步了解故事中人物的特点。之后教师要让学生了解整个故事情节的走向。在初步的了解之后,教师要积极地开展课本剧教学,让学生能够充分地理解教学内容。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创作颠覆性的故事,套用故事文本和基本情节,但重新设定人物性格和心理,补充剧情或因由,尝试洗白反面人物,合理化人物原本的行为动机。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充分地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同时还能够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分析能力和思辨能力,以此为基础,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3)以师生互动为基础保障有效教学
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教学主体,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因此在课本剧教学开展的过程中,语文教师要重视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能够有效地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建设一个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得教师的教学更加具有威信力。同时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还能够让学生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之下进行学习,保障教学的有效开展。小学语文教师要融入到学生当中去,以师生互动的方式开展课本剧教学。
要想做好师生互动,其中最为重要也是最为基础的一点就是教师要进行适时的指导。小学阶段的学生对课本剧的认知还不够充分,在初次接触课本剧时,会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当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首先要以学生自主探究或者是合作探究的方式解决,若无法解决时,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注和指导,让学生能够充分地利用手中的学习资料解疑释惑。之后,教师要对课本剧的内容进行指导,让学生能够根据课本剧的内容和人物的形象来编写剧本,然后再对其进行一定的修改。通过这样的方式既能够保证课本剧的有效开展,还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最后教师要积极地融入到学生的课本剧表演当中,与学生一同成长。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保证课本剧教学的有序开展,也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创建一个和谐、趣味的课堂。
课本剧教学有效地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活动的局限,丰富了语文教学活动,是一种富有特色的教学方法。然而,教师需要注意的是,课文剧不能形式化,而应贯穿于小学语文教学全过程。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更深入地把握文章的内涵,也能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语文课堂着色。
参考文献:
[1]陈培霞.素质教育视角下的小学语文课本剧教学[J].课外语文,2017(9):150-151.
[2]左永娟.课本剧:"演"出语文之美——谈小学语文课堂中如何编演课本剧[J].语文知识,2017(12).
[3]张建海.课本剧:"演"出小学语文有效之路[J].情感读本,2017:8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