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美术课程游戏化的改进策略

发表时间:2021/7/1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9期   作者:褚陈子
[导读] 美术教育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褚陈子
        硕士 渤海大学,辽宁 锦州 121000
        【摘要】美术教育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游戏是幼儿发展的主要源泉,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因此将幼儿美术课程游戏化即符合幼儿发展的心理和年龄特点,有利于激发幼儿对美的兴趣,进一步提高幼儿对美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关键词】幼儿园美术课程;游戏化;策略
        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针对目前幼儿美术教育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有必要调整教育观念和手段,打破传统的教学形式,在美术课程中增加游戏元素,顺应幼儿的自然发展,使美术活动更具乐趣,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可以愉悦、满足、表现自己,为形成健全的人格奠定扎实的基础。
一.更新教师理念,领悟美术课程游戏化的核心精神
        幼儿教师是幼儿园课程的具体实施者和指导者,教师的专业性是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有效实施的前提和关键,因此对教师开展针对美术课程游戏化的培训和指导是十分必要的。通过以多种方式培训教师,将如何进行课程设计、观察记录、作品分析指导等关键内容作为培训的主要内容,可以帮助教师明确美术课程游戏化的概念以及精髓所在,领会其理念、核心,使教师了解幼儿的兴趣所在,明白游戏活动的增加不会盲目代替其它类型活动,而是会更好地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进而促进课程的顺利开展。例如:在小班美术活动《美丽的蝴蝶》中,教师可以先组织一个“小蝴蝶真忙碌”的小游戏,这样会快速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进而过渡到美术活动中。如果按照传统的美术活动流程,教师先进行示范蝴蝶的画法,然后幼儿“比葫芦画瓢”,这样会极大地抹杀了幼儿对美术作品创作的兴趣和想象力、创造力,导致整个活动呆板,缺乏乐趣。再者,通过一些优秀成熟案例的展现可以为教师提供思路,帮助教师思考如何在实际教学中以游戏化的方式设计和开展美术课程,学习解决课程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总之,在培训过程中应该帮助教师解决美术课程游戏化建设中遇到的问题,一是幼儿园课程为什么要游戏化;二是正确认识游戏与其他教学组织形式的关系;三是如何开展游戏化的美术课程活动。
二.创设宽松的课程游戏化环境,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一个好的课程环境对幼儿进行美术课程具有很大的影响,教师创设更具有支持性与生长性的美术课程游戏化环境更适合幼儿创作和欣赏美术作品。课程环境可分为外部课程环境和内部(心理)课程环境,首先外部课程环境是指自然环境以及人为创设的环境,比如教室走廊、活动室以及户外区域的环境创设,在户外场地幼儿相对来说会更好的体验周围环境,教师可以根据本园的实际情况,在户外创设一个“小山坡”或“小森林”,并在活动区域内提供丰富的美术材料和用具,把材料和用具的使用权交给幼儿。材料的多样性会给幼儿带来不同的思路,这样可以让幼儿有一个全面欣赏事物的空间,方便开展游戏化课程,进而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出意想不到的惊喜之作。比如,在开展美术绘画活动《多彩的春天》时,教师可组织幼儿到“小山坡”上进行“寻找春天”的游戏,幼儿们会对此充满兴致,在游戏的过程中随之创作出了生动的作品。这样以游戏化形式开展的美术课程,既能调动幼儿的兴趣还能激发幼儿的创作力,作为教师的我们何乐而不为呢。其次是心理环境,这就要求幼儿有一个放松愉悦的心情,不追求功利性和特定的结果,孩子们可以探索创新,自由创作,随心所欲地创作出具有自己特色的作品。比如在进行《爸爸的领带》活动中,教师可以播放缓慢柔和的音乐,营造出一种放松的氛围,鼓励幼儿自己勾画出自己认为漂亮的花色,教师不去过度干预幼儿。

宽松自由的环境有助于幼儿创作,因此教师需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供幼儿创作,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最大限度的激发幼儿的潜能。
三.在美术课程中贯穿游戏,整合其他教育
        《纲要》中明确指出:“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在美术课程中整合其他的领域会更多地关注到幼儿发展的完整性、综合性,更有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在美术课程中加入其他领域,并不是一味地简单叠加,而是既要相互之间保持自然、合适的融合和渗透,同时也要保持自身独有的特点。从美术学科的角度上来说,整合的类型主要包括以下两种:一种是在主题活动中,将美术与其他教育不分主次地整合在一起,,围绕主题进行开展;另一种是将美术教育与其他教育融合,可以把美术教育作为活动的主要内容,适当兼顾其他内容,也可以把其他教育作为主要内容,适当整合美术教育。比如美术教育与音乐教育的整合:有人说美术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画面,音乐与美术是综合的姊妹艺术。在幼儿园的艺术教育中,通过整合音乐教育与美术教育,使幼儿在一定的艺术氛围感染下,调动其积极向上的情感,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美术教育与音乐教育的整合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将美术融入到音乐教育活动中,以音乐教育为主;第二种是将音乐融入美术教育活动,主要是以美术教育作为活动的主要内容,兼顾音乐领域的内容,保证实现美术课程的教育目标。例如,在美术欣赏活动《老鼠嫁女》中,可引导幼儿欣赏作品中嫁女儿时迎娶队伍敲锣打鼓的的热闹场面,观看老鼠们的各种神态迥异,同时配上乐曲《喜洋洋》,这首乐曲节奏欢快明亮,唢呐的声音令幼儿激动澎湃,整个乐曲声在教室里回荡,幼儿不由自主的被感染。于是听着欢乐的乐曲,看着热闹的场面,孩子们也不自觉地哼着小调跳动起来。因此在美术欣赏活动中,如果可以加上合适的音乐会有助于加深幼儿对美术作品的理解,更好地感受作品要传达的意境,也可以进一步地投入到其中,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完成美术课程的教育目标。
四、评价方式游戏化,鼓励幼儿参与评价
        一次完整的美术活动是需要评价与反思环节的。在美术活动结束后,教师和可采用游戏化的方式对幼儿作品进行评价和反思,以快乐学习的理念贯穿在评价反思过程中,针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以教师评价为主,以教师的标准来评判作品的好坏的现象,教师需要改变以往的模式,让幼儿共同参与评价,以幼儿作为评价的主体,采取幼儿自评和他评相结合的模式,鼓励幼儿充分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另外教师需要遵循激励性原则,不仅仅要评价幼儿的美术作品,还要注意评价幼儿在美术活动过程的各种品质,比如幼儿的主动性、专注性、兴趣性、创造性、独立性、习惯性等,注意幼儿的心理状态,以正面评价为主,尊重个体的差异性,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帮助幼儿保持在以后活动中的兴趣和克服不足之处的动机,以此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提升美术课程游戏化的质量。比如在开展《神奇的点彩画》的评价与反思环节时,教师可采取分组的方式先让幼儿对自己和其他组员的作品进行评价,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教师对幼儿个人作品进行评价,评价的用词应丰富有情感,不可只用“很好”“很棒”这些简单模糊的词语,可以说出具体的优点,说出作品好在哪里,好的原因,并随之指出改进建议,比如“这部分创造地很逼真,像真的一样”“某某小朋友的想象力真丰富”“某某小朋友在创造的时候很专心,用棉棒蘸的颜料量刚刚好”“某某小朋友的色彩搭配非常漂亮”等这种具体细化的方面,我相信这种具体化的评价语比随意的评价语效果要好得多,进而幼儿与教师也会越来越平等、密切,形成和谐有爱的师幼关系,促进两者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林琳,朱家雄,主编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与活动指导》[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2][1] 李季湄,冯晓霞,主编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褚陈子, 硕士, 渤海大学,就职于滕州市实验幼儿园)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