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琳
平潭国彩学校
“变式”“变脸”共同之处同为变化,都以一个基础上变拓展变延伸。那么我们是否也可以把学生认为枯燥、乏味的数学也变变脸,给它人造一层神秘的面纱,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引导学生用猜测、验证等多种途经去学习数学,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把枯燥的数学理论知识传授变为学生的实际操作,让数学真正溶于生活,在生活中大展身手。那怎样给数学学习与教学“变脸”呢?以下就结合平时教学活动中的几个案例,来谈谈我给用“变式”给数学教材的“变脸”。
一、变例题
案例⑴:《长方形的周长》教学片断。
师:龟兔赛跑后,兔子一直不服气,这不强烈要求象爷爷当裁判在森林里再举行一场跑步大赛,要与乌龟一决高低。于是象爷爷就把它们带到了两个跑道面前。(出示长方形跑道,正方形 跑道。)
[此时,学生的注意力已完成被黑板上生动、可爱的兔子和乌龟的卡通形象吸引住了。]
师:那乌龟和兔子应怎样跑呢?谁愿意当当小乌龟和小兔子比比赛,跑一跑给大看一看。
生:(跃跃欲试)选2名拿教鞭上台表演。
师:要绕着跑道跑1圈不能跑出跑道外,要遵守比赛规则。1、2两组给小兔子当啦啦队,3、4两组给小乌龟当啦啦队。预备跑。
生:(呐喊助威声不断。)
师:刚才小兔子、小乌龟表现的怎样?(很好)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小兔子与小乌龟绕着跑道跑1圈其实就是我们学过的什么?
生: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师: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是几条边的总和呢?(结合教鞭指示)小兔子不同意了,跑道不一样长,这个比赛不公平,象爷爷也急了,两个跑道到底有没有一样长呢?你们愿不愿意帮它们解决这个难题。
案例(2):《应用题常见的数量关系》其一:单价×数量=总价 教学片断。
师:谁能说出你一件上衣多少钱?一条裤子多少钱?
生:我的一件上衣35元;一条裤子40元。
师:那这样的3件上衣,4条裤子分别是多少你们会求吗?
生:(在练习本上练习)
师: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生:一顶帽子13元,5顶多少元?……(板书算式)
师:刚才我们所说的一件上衣35元、一条裤子40元这都是指物品的单价;3件、4条、5顶这都是指物体的数量;所求要用多少钱就是求物品的总价。现在请你们仔细观察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生:讨论得出:单价×数量=总价。
师:利用这个关系还可以求什么?
生:知道桌子的单价及数量、就能帮学校算出要用多少钱买课桌。
生:也可以帮学校算出制作20面黑板,要用多少钱?
二、变学习方式
案例⑶:《长方形的周长》教学片断。
1、出示学具卡片,全班学生先指一指其周长。
2、小组合作交流怎样求长方形的周长。
3、小组汇报,说一说怎样想的。
A:量4条边B:量一条长、一条宽。
长+长+宽+宽=长方形周长 长×2+宽×2=长方形周长
C:量一条长、一条宽,先算一条长与宽有多长。如下:
2×(长+宽)=长方形周长
(教师用教具辅助了解C种想法)
4、算法择优,小结长方形周长公式。
5、提醒:要求长方形的周长必须得知道什么?
案例⑷:《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片断。
①导入
师:同学们猜一猜老师手中这枚1角硬币的厚度有多少?
生:1毫米
生:5毫米
生:1厘米…
②认识毫米。
师:刚才大家都提到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板书课题毫米的认识)下面请你们观察一下直尺,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A:生汇报。
B:师小结:1厘米=l0毫米(板书)
C:用手势表示1毫米的长度。
③亲身体验1毫米的长度。
A:验证硬币厚度。
B:说说身边哪些东西可用毫米做单位。
三、变习题
案例⑸:《长方形的周长》教学练习。
1、继续情境练习,算奖牌花边长。
2、找生活中的长方形的实例,估一估,算一算其周长。
3、帮张奶奶靠墙围个小花园。
4、帮老师设计一个周长为60分米长方形钢笔字栏。
四、“变脸”的启示
(一)“变脸”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方式,给课堂常来了生机和激情。
传统课堂教学中“复习一新授一巩固一练习”的教学模式己经无法适应现在的教学要求了,所以就决定了不管是老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要发生变革。
变革一:创设一个美的课堂情境,把学生置于听故事,说故事,帮故事主人公解决问题的有趣情境中,有明显的主线贯穿始终,加强了课堂新课与练习的整体性连贯性,这样学生学习兴趣浓,表现出较强的自主性。案例(1)很好的说明这一点。
变革二:取之生活,用之生活,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将数学护识与之相联系,既能使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又能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帮助他们强化所学知识,例如案例(2)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变革三:教育家波利指出:学习任何新知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容易掌握内在规律和联系。因此培养学生猜测的意识,这是创造的前提。正如案例(4)中让学生猜测1角钱硬币的厚度,其实已经引发学生去验证的好奇心。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小组合作讨论的学习方式来学习新知,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方式产生变革。
变革四:新课标中倡导“尊重学生的个性,让每一个学生自主发展”、“不同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精神,在习题“变脸”中就更加注重了层次性与拓展性,如案例(5)。
(二)“变脸”给课堂带来生成。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我时时体验着“变脸”给我和我的学生带来成功和快乐,同时“变脸”给课堂带来的生成又使我感到意外。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学生情感上的生成,而另一个是学生学法上的收获。
在教学案例(2)时,学生在不断举例生活中例子时,举到计算学校黑板及课桌价格时会说到原来学校要用这么多钱布置班级让我们学习,我们要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不要随意破坏。这是学生发自内心的声音,我想这比教师站在讲台桌上花40分钟时间教育还不及几分钟片断教学所达到的效果。
另外,在教学《毫米、分米的认识》中,我请学生用长度单位来总结一下这节课的感受,很多学生都说得很好,会说我要学习毫米那样精确与认真,有的会说我要学习“米”象一个大哥哥,照顾好班上小弟弟等。
而在《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中,我又发现肢体语言教学更容易让学生接受而且课堂互动气氛也很好,学生既然在课尾会提出结合手势给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排排队,这又是课堂上一大亮点,感谢学生给课堂带来的“意外”。
虽然在数学“变脸”中有着不尽的酸甜苦辣,但我都觉得是一份财富,把“变脸”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