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霜
(重庆对外经贸学院 重庆 401520 )
摘要:红色艺术是中央苏区时期最为重要的文化表征之一,它具有独特的审美特性、时代背景以及瞩目的教育性特征。随着学界对红色文化研究的不断深入,发掘其教育价值也逐步成为研究重点。高校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在面对如此复杂而艰难的教育环境,如何用一种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来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文以赣南师范大学的红色艺术教育为例,力图揭示其教育价值与实用价值,以求为社会发展服务。
关键词:红色艺术教育;思政教育;文化价值
引言
红色艺术教育既是红色文化的表征之一,也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一部分,更是一个时代精神的代表,它承载着那段光辉岁月,并时刻激励着我们牢记历史、不忘奋斗、展望未来的决心。有学者认为:“红色艺术是我国特有的文化艺术形态之一,对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坚定信念、无私奉献、热爱祖国的精神风貌进行了展示,将中国共产党人忠贞不屈、英勇顽强的光辉历史呈现出来,使得中国共产党人崇高的革命精神和优良的革命传统得到了彰显,是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1] 由此可见,发展于中央苏区的红色艺术,不仅是当时社会形态的表现,也是当下进行革命教育的永恒主题。
一、红色艺术内涵及其教育属性
就目前学界研究成果看,对于红色艺术的内涵和内容主要从狭义和广义上去界定。“红色”的字面意思是指颜色,从内涵出发代表的是一种革命时期的积极时代。“艺术”则是一种表现形式。所以红色艺术在狭义上的解释是指一切积极的、革命的艺术形式。是“以革命话语为主要题材创作的文学、影视、绘画、雕塑、戏剧等作品。”[2]从广义上来说,我们的红色艺术反映的是在特定的时期,我们的革命先烈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创造出来的一切具有正能量的,有影响效果的所有作品。红色艺术教育是一个特有的文化类型。刘燕认为,它蕴含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浑厚的艺术积淀、深厚的革命情感。[3]因而红色艺术教育不管是作为一种文化的类型还是作为功能来探讨,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就本研究而言,红色艺术的教育性体现在一下几点:1.视觉教育作用。红色艺术是红色文化的良好形态之一,自产生初期就带有强烈的视觉艺术色彩。将这些视觉艺术色彩挖掘与整理,与社会教育进行有机对接,产生出具有浓烈革命教育性质的红色文化,不仅对其本身是一种超越,对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也是一种全新介入。2.思想指导作用。红色艺术是红色文化的凝练,它将大量的红色故事以漫画、连环画的形式展现出来,具有浓烈的叙事倾向,同时较之于单纯地宣讲故事而言,具有精简性、时效性、高速传播性等特征,这些特征可以有效指导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3.时代意义。红色艺术凝练于抗战争期间,产生于特定时代。但其来源于民间的特性将始终保持与民众生活高度吻合的特点。可以这样认为,红色文化是民众生活的一部分。因此,红色艺术的时代性特征不仅体现在抗战时期,也应体现在当下民众生活中。民众生活是与时俱进的,红色艺术教育亦是如此,挖掘红色艺术的时代教育意义,重申红色文化的作用,在当今的大学教育工作中不仅重要而要必要。
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从新时代成长起来的一批90后大学生对于红色艺术、红色文化的了解还停留在表层。面对当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发挥好红色艺术教育的功能和价值对于我们培养新时代的“四有”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将红色艺术存在的隐形价值开发出来不仅有利于丰富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形式,还有利于当代大学生学习红色历史文化,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红色传统。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各种思想在国内呈现出是“百花齐放”的场景,对多元文化的态度也是“兼收并蓄”。当代大学生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知识碎片化的时代中成长,这也为我们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加了难度,思政教育课程本就具有时代性、综合性、人文性、实践性等特征。理论性比较强,这让很多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课的实效性难以提高,具体表现如下:
2.1 课程内容对于红色艺术的重视度不高
在本科阶段,大学生的思修公共课都设有“思修”、“毛概”、“形势与政策”、“近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五门主要公共课,对于才升为大一大二的学生们已在高中的政治历史课本里接触学习过相关知识,明显会感到无聊乏味。纵观这几年的教材,内容上也少有更新,关于红色文化教育的素材几乎没有,联系相对紧密的就只是在“近代史纲要”的内容中出现,其余的课本里几乎不见。
2.2 教学形式过于传统,缺乏时效性
“世界在呼唤新的设计教育:一种不乏创造力却更负责、更智慧的设计教育,一种将重点放在以问题为导向的全新的、突破的、颠覆的思维超越教育,一种适应时代要求的设计教育。”
但高校公共课形式大都以大班教学,公开授课的形式,教师一人在讲台上教授理论知识,同时面对好几个不同专业或者相关专业。通常情况是台上教师一人讲的“口干舌燥”,台下学生“睡意浓浓”。这种单一的讲授模式,使学生和教师缺少交流机会,教师在课堂上也是常常照本宣科,思政教学也往往流于形式,无法真正达到教学效果。
2.3 教学理念落后,缺乏创新性
刘德福老师在《师道》中提到:“教师也可以分为三种:谋生型,职业型,学者型。划分的标准是教师参与教育教学实践的深度。谋生型,是最低级的层次,这些教师对教书育人工作基本没有兴趣,但是出于生活考虑必须在学校里谋生,他们的未来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退到实验室等教学辅助岗位或者转行;职业型,这些教师对教书育人工作有较浓厚的兴趣,是学校教育教学上的中坚力量,但是,由于功底和学养的限制,到了一定的程度时就出现了业务上的“胶合状态”,被称为“教书匠”;学者型,这些教师对教书育人工作具有浓厚的兴趣,由于功底和学养的深厚,再加上刻苦努力,己经从教育教学的自然状态走向自由状态,随着经验的丰富积累,能摸索到教育教学的规律性东西,是人们称的“教育家”的胚子。”[4]从这个数据来看,我们很大一部分教师在其教育理念上都存在一些问题。部分教师认为公共课对于学生而言只是一个凑学分的科目,上课质量好坏并不起任何决定作用,更不用说在教学观念上的创新了。思政教师同样也是“长期处于“象牙塔”又没有生存压力,改变教学观念进而改变教学计划与方式的动力在哪里?”需要解决的问题已经变得迫在眉睫,红色文化作为一种具有鲜明时期标志的教育形式必将为我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辟一个崭新的春天。
三、红色艺术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嵌入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四线政治教育提出了总体的要求,为我们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以了解社会、服务社会为主要内容,以形式多元的活动为载体,以稳定的实践基地为依托,以建立长效机制为保障,引导他们走出校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5]将红色艺术以一种教育的方式纳入高校思政课堂不仅可以创新教学形式,同时对于我们了解中国历史、勿忘国耻等有深远的意义。姜鸣认为“一切文化创造、文化生产,应当是而且必然是传统的承继和发展。”[6]红色艺术来源于红色文化,一切产生的红色文化也都是历史的传承和发展。红色艺术教育的素材来源于历史来源于生活,对红色艺术教育在提高我们大学生思想政治水平的过程中具有如下几种价值:
3.1明确了大学生思想政治的发展方向
红色历史、红色文化是我们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源泉和重要组成部分。而红色艺术作为红色文化教育的一个重要的表达方式和形式,这对于我们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利用好红色艺术的教育形式有利于完善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课堂,课上课下结合,线上线下互动,将红色艺术带进课堂可以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有助于帮大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和信仰。例如赣南师范大学设立的中央苏区历史博物馆,为了深切缅怀老一辈革命先驱的丰功伟绩,打造一个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中共党史教育的生动课堂和实践基地,让党在苏区形成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不断发扬光大,赣南师范大学以建设“中央苏区历史博物馆”的这种独特的教育形式来感染我们的大学生,让他们在这种带有红色艺术的环境中去感受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树立起真实的政治信仰。
(赣南师范大学中央苏区博物馆)
3.2 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资源
红色艺术做为红色文化教育的一个重要的传播途径和形式,是我们大学生了解革命先辈,学习红色精神的有效资源。红色艺术形式多种多样,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通过采用多种红色教育形式来丰富我们的思政课堂。例如开办红色绘画展览,组织观看红色革命电影,举办红歌比赛等,通过各种形式来丰富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教学资源。也有利于从多方位、多角度、多维度的形式来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素材。
3.3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效果
艺术这个概念本身可以是宏观的,也可以是个体现象,既能够捕捉与挖掘、感受与分析、整合与运用(形体的组合过程、生物的生命过程、故事的发展过程)也可以通过感受(看、听、嗅、触碰)得到的形式来展示出来的阶段性结果。红色艺术也不例外,教师通过利用不同教学表达形式,借用红色艺术来增强教学效果,将思政教育的教学内容日益多样化,具体化,将抽象转化为形象,有效地将知识逻辑和学生的生活逻辑相结合,不断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效果。
3.4 丰富红色文化表达方式
红色的艺术表达方式有很多种,例如唱红歌、演绎红色话剧、观看红色题材的影视作品、绘画红色主题海报等。通过开发红色文化的教育形式,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中引进红色文化,带动学生主动参与。不仅能对我们的红色文化起到一个传播和传承作用还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体会到史实,铭记历史,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四、红色艺术资源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新构建
教育部2014年年初颁发的《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中特别指 出“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开发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 地方艺术课程,建立开放灵活的艺术教育资源共享 平台”。这也给我们高校大学生思政工作提供了新思路,红色艺术对于赣南师范大学而言,既是一种校本课程的再次开发利用,也是创新当代思政课堂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4.1 构建“2+2”教学课堂
构建“2+2”教学课堂。“2+2”教学课堂是指构成的形式即“2” 与“2”的关系和量变形成条件。前者的“2”指两门思政教育的课程。而后者的“2”是变化量,指红色文化教育的理论知识和实践项目;根据“2”的课程内容来决定“2”的实践理论内容与目标。将红色文化植入进校园文化。将红色文化与校园文化进行有机的结合,例如出版校园红色刊物,让学生们在文字中去感悟革命精神的熏陶;修建红色建筑物,给学生营造一种与他们当今时代不同的学习环境。带领同学们或让同学们自行参观红色文化基地,领略先辈们的为建设国家所展现的奋斗精神。以下是一份关于将红色艺术以课程的方式融入到大学课堂的访问调查一段对话节选。
“同学你好,很高兴你能抽出宝贵的时间为我们做这一次简单的采访,下面我将就几个关于红色课程入课堂的内容对你提几个问题。”
“好的。”
“目前我们学校是以怎样的课程类型将红色艺术融入到你们的学习过程中的呢?”
“我们学校开设红色课程主要是以选修课的类型。其中,选修课中还分为鉴赏课程和实践课程。”
“课程的科目都有哪些呢?”
“例如,有文学方面的,像《红色经典选读》、《红色文化鉴赏》等;还有艺术方面的,像《影视赏析》、《红歌留声机》等;除了鉴赏课程以外,还有一些实践课程,例如《红色歌舞会》、《赣南苏区革命历史考察》等课程。”
“这两种课程,你更喜欢上哪种课程呢?或者说你觉着这两种课程给你带来的最直接的体验是什么?”
“怎么说呢,我认为两个的可比性不是很大。那我说一下这两种课程给我的不同感受吧。我觉得文学类的课程和鉴赏类的课程相比较的话,我和同学们可能更喜欢鉴赏类的课程,因为鉴赏类的课程相较文学类课程更加生动有趣,因为素材更加丰富,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实践课的话,我觉得更加有特点吧,因为红色艺术课程对于我们90后而言,它一直是一个有着年代感和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的一个知识,我们学校又恰巧身处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地方,所以跟着老师们一起去探索革命先辈们留下的足迹,感受红色精神,用红色艺术来丰富我们的教育对我们当代大学生而言,用这种新颖的方式来加强思想政治素质、丰富我们的文化视野是相当有意义的。”
通过这次访问调查结果的分析,在一定程度上虽然带有学生们一部分的主观意识,所以对于结果的合理和研究性带有一定的影响,但也在客观上反映出将红色艺术纳入大学课程的特色和认可度。因此,在赣南苏区红色艺术资源进校园的背景下,通过“2 + 1”这种课程设置形式来提高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是具有明显而强烈的地方特色。
4.2将红色艺术植入进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历史发展的积淀,它以一种独特的形式承载着学校自身的特有理念和办学风格。将红色艺术与校园文化进行有机的结合,例如出版校园红色刊物,让学生们在文字中去感悟革命精神的熏陶;修建红色建筑物,给学生营造一种与他们当今时代不同的学习环境,这也有利于帮他们树立起一种珍惜现在生活的观念,从而激励学生好好学习,继续艰苦奋斗;打造红色基地,丰富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这都有利于帮助他们在思想上树立起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总结与讨论
红色艺术教育是今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有效形式,还有很多的价值和能值得我们去发现。充分利用我国红色宝藏,再赋予其艺术的形式,多角度复合式的与我们的政治制度、大学生自身实际情况相结合,因地制教,以生为本,充分实现红色文化教育的价值和功能,使其发展成我们大学生思政政治教育手段常态化的方式。
参考文献:
[1]邱懿武.重构设计教育[J].创意设计源.2013(9):28-33.
[2]郑文锋. 红色经典艺术文化传播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相互渗透探析[J]. 梧 州学院学报.2014(4):105
[3]刘燕.红色文化在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工作的功能和运用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5(5):232-233.
[4]刘德福.学校·校长·教师的三种类型[J].师道.2003(3):12-13.
[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R].2004-10
[6]姜鸣.传统传承[J].创意设计源.2015(1):1-3.
[7] 王志强,涂丹丹. 赣南苏区红色艺术资源视阈下地方高校艺术教育创新模式构建研究[J].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5(12):83
项目基金:2020年度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科研项目“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价值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 KYSZ202002)
吴霜(1994.2-),女,重庆人,重庆对外经贸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