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玛丽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龙江镇华东小学
摘要: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精髓,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教育价值。在我国社会的发展变迁过程中,传统文化的地位曾发生动摇,近年来人们又开始理性思考传统文化的功能和价值,并在多个方面得到了应用,其中之一就是其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本文以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为例,分析了传统文化的德育功能和在小学德育中的运用策略,以提升小学生的国学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水平,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传统文化;德育;小学德育;思想道德建设
引言
从我国小学德育现状来看,形式传统、内容比较枯燥是普遍现象,而传统文化存在形态多样,资源类型丰富,且具有与时俱进的发展性,如果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德育教学活动,对改善当前小学德育困境,提高小学德育实效性将有很大帮助,不仅能够拓展小学德育形式,丰富中学德育内容,还可以在提高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同时实现红色文化的传承发展。
一、传统文化的德育功能
(一)有助于培养小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发表讲话:“思想道德建设,重要的是要激发人们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践行能力。我们的先人们,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形成了一整套传统美德规范。如中国古代就有崇仁爱、重民本、守诚信、讲辩证、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其中很多具有永恒价值的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这些思想观念汇聚了大量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够指导小学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和课堂教学使传统文化在小学生的心中播下文明的种子,从而培养小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二)为小学生树立正面导向
我国传统文化包含历史传统、革命精神、名人故事、民间传说、建筑遗迹等。这些文化经过口口相传,文字、影像、声音等多种途径记录和传播之后保留下来,汇集成中华文明的精粹,是具有时代标签的精神文明财富,在社会上具有正面的导向功能。在对小学生进行德育的过程中合理运用传统文化内容能够为他们树立典型,让他们从历史人物或者在社会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身上学习优良品质,激励他们争做有远大理想的青少年。
(三)约束和规范小学生的言行
经过千百年的发展演变,传统文化在一次又一次的传播中具有愈来愈顽强的生命力。本质上,传统文化发挥着道德规范的作用,只要是人们认可的、接受的文化,就会深刻地影响人们的行为,约束和规范人们的行动。传统文化对小学生具有显著的约束和规范作用,通过教师的讲述和引导,小学生汲取传统文化中具有启示作用的内容,让自己的一言一行合乎社会道德规范,养成健康的习惯和文明的行为,成为言行合一、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二、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德育的现状
从传统教育模式过渡到素质教育时代,小学德育的环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在传统文化应用到小学德育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不利于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
(一)学校的重视度不够
我国大部分小学仍然存在对德育工作的不重视抑或是重视程度不够的现象。虽然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使得“唯成绩至上”的现象得到了一定的改观,但是社会、家长和学校对小学生的关注大都指向了考试成绩和排名,就学校和教师而言,过分专注于学生文化课的学习,对学生的德育有所轻视,导致传统文化融入小学生德育长期处于口头说教层面,没有付诸教学实践,并没有对小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起到应有的规范作用。
(二)传统文化与课本结合的现状不理想
语文课程是对小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小学语文课本中包含的传统文化知识有所增多,语文教师弘扬传统文化的意识也越来越强。
就《语文》作为中国儿童母语教材的要求,外国文化篇目所占比重仍然很大,在一定程度上挤占了传统文化内容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存在的空间,因而不利于小学语文教师借助传统文化知识开展德育工作。
(三)传统文化课外活动欠缺
课外活动是小学生娱乐身心、增长见识、团结同学的重要渠道,学校和教室可以借助课外活动传播传统文化知识,提高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从目前我国小学生课外活动的普遍情况来看,一些小学,尤其是农村小学不重视小学生的课外实践,更不用说举办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活动了。小学举办优秀传统文化课外活动的次数少,形式单一,降低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德育教学的最终效果。
三、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德育工作的实践途径
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强、学习效率高,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小学课堂对他们进行德育教学活动,将会增强小学生的文化自信,提升他们的民族自豪感,也有助于提高的道德水平和人文素养。
(一)营造崇尚传统文化的校园氛围
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喜欢钻研和探究新鲜事物。为了更好的促进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课本,学校首先应当塑造有利于传统文化传播的氛围,如在新学期开学的时候可以根据典籍的相关记载举办新生入学礼,提倡小学生尊师重道,懂得尊重师长,渴望学习知识;其次,所有的教师应以身作则,在教学工作中和日常生活中举止文明,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宗约束自己的言行,在耳濡目染之下小学生就会习得精髓,自然明白传统文化的重要;再者,学校应当增加体现传统文化的课外实践活动,号召小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强化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体会,促进他们形成自己的见解。
(二)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生的日常
小学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形成、学习和生活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利用传统文化对小学生进行德育,应渗透到他们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不是只出现在课堂上。除了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讲解传统文化知识之外,小学各科任教师都应提倡传统文化,在恰当的时候利用传统文化中的相关内容对小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让传统文化和小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在教导小学生学习和做人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增加与传统文化有关的课外书籍
课外书籍是教师对小学生进行德育的工具,优秀的传统文化通常以书籍为载体。小学语文教师应给小学生推荐传统文化课外书单,在情况允许的时候可以和小学生一起阅读,为他们讲解重点内容,加深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理解。小学生阅读与传统文化有关的课外书籍,一方面要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另一方面还要培养小学生热爱阅读的良好习惯,增加学生的思想认知,陶冶精神情操,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三)提升小学教师的文化素养
小学语文教师和其他科任教师应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重视对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了解传统文化内容及现象。只有自身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才能将传统文化知识运用到实际小学中,不断优化教学的方式,提升教学水平,提高德育工作的效率。在信息化时代,小学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传统媒体和智能终端设备等了解传统文化知识,再结合一些新颖的教学方式施教,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激发小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
结束语
总之,传统文化对小学生德育具有极大的帮助,学校的管理者和教师都应重视传统文化与小学德育的融合,为小学生接受传统文化、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思想道德水平创造有利的校园氛围。社会也应重视对小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和督促小学生养成规范、文明的言行习惯。
参考文献
[1]孙涛.浅析在小学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渗透传统文化[J].课程教育研究,2017(41):80-81.
[2]韩生功.小学德育教育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44):82
[3]王旭峰.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渗透小学德育课堂[J].新课程(上),2019(06):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