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1/7/1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9期   作者:韦碧婵
[导读] 在我国科技不断发展,各领域技术水平逐渐提高的今天,了解数学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

        韦碧婵
        广东省湛江市开发区觉民中学   524076
        
        摘要:在我国科技不断发展,各领域技术水平逐渐提高的今天,了解数学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让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得以形成,这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有着积极的影响,能够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数学文化;思考
        引言
        数学知识中也包含了丰富的人文元素,将数学文化融入数学教学之中,有助于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正确认识,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背后的历史和人文知识,树立学生良好的数学学科素养,让学生认识到数学这一学科从古至今的发展和进化历程,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索之心,让学生以更加科学、理性的思维来学习数学知识。
        1数学文化的概念
        数学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当前,很多学者都对数学文化进行了科学性和理论性的定义。广义上的观念认为数学文化包含数学史、数学美、数学教育、数学与人文的交叉、数学与各种文化的关系等;狭义上的观念认为数学文化主要是指数学思想、精神、方法、思维和观点以及它们的形成和发展。
        2数学文化的教育价值
        数学注重推理证明,其知识体系内在的逻辑体系和严格的推理联系,会让学生认识到严谨的重要性。通过数学学习,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掌握数学规律的同时,更激发了其对知识的渴望,对科学的探究和良好品质的形成。在数学史上,有很多研究者敢于质疑、敢于批判、勇于探索,他们质疑探索的精神至今仍是我们的力量源泉。正因为有了对“万物皆数”的怀疑,才有了第一次数学危机,才有了无理数的发现。正因为有陈景润对“1+1”的痴迷和几十年如一日的演算研究,才成就了他摘取“数学皇冠上的明珠”的美誉。数学家华罗庚一心为民,发现优选法,解决了人民群众生活中的难题。科学的研究方法固然重要,但坚强的意志品质更是成功探索数学的重要保障。通过对数学史的了解,人们在与数学家的“对话”中,感悟数学精神,提升学习思维的探究品质,形成正确对待挫折的态度,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数学的美体现在数学的简洁、对称上。我们无法写出所有的实数,但一个字母a就可以代表所有的实数。在日常的数学学习中,这些美将引导学生追求美、创造美。
        3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措施
        3.1在课堂导入环节渗透数学文化
        教师在导入环节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对提高课堂效率,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很大。高中生在经历过愉快的课间活动后,并不能立刻投入到上课的氛围中。为帮助学生成功转移注意力,教师应该精心设计课堂导入环节,让导入变得生动有趣,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其学习效率。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文化被潜移默化地融入教材内容中,以“生活中的数学”“你知道吗”等方式出现。这些内容生动有趣,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可充分利用这部分内容。
        3.2关注学习动态,提升学生的数学文化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切实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以寻求更多教育契机,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学习离不开实践,让学生自主解决并探究数学问题,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文化知识、学习技巧和方法。学生的学习动态包括学生自身的学习表现,当然也需要切实关注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自主分享以及独立思考的学习过程。倾听能力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实践探究是学生掌握基本知识技能的学习途径,用发散思维去学习知识,能让学生主动获取数学文化知识。学生只有在不断地倾听、发现、思考、探究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才能逐步提升。多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引领学生主动参与,将实践操作与思维认知紧密地结合起来,丰富学生的数学文化知识。


        3.3注重个体差异性,提升数学素养
        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是不可避免的,不能因为不同学生在对知识吸收、理解上存在偏差就区别对待,教师应当重视并且正视这种现象,正确对待这种差异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对数学产生更多兴趣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创造性。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理解和见解,要做到积极引导,在实践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在课堂内外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数学文化的引入,能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认识数学,这样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通过数学文化加深对数学运用的理解,开阔个人眼界,真切体会数学存在与发展的深意。教师要注重个体差异性,注重实践,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3.4将生活元素作为渗透数学文化的载体
        众所周知,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很多数学定理和知识点是从丰富的实际生活体验中总结出来的。因此,教师可以将生活元素作为数学文化的渗透载体,提高渗透的质量和效率。首先,教师要结合数学知识,在生活中寻找与之相应的元素,并将相关的数学文化融入其中,使生活元素、教学内容和数学文化三者有机融合,如此不仅可以提升数学教学的质量,还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其次,为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在选择生活元素时,教师还要结合小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以达到提高学生感知能力的目的。
        3.5挖掘教材内容,感受数学传统文化
        在高中阶段研究数学的文化因素,就是要通过加强数学文化对课堂的渗透,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有效培养,这是数学文化教学的深层意义。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当立足于数学课本,从教材中开发有效内容,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中蕴含的传统文化。例如,在教学“概率”的概念时,教师向学生介绍“卖油翁”的经典故事,以此作为概率教学的案例。比如说“铜钱d=2cm,将铜钱的中间凿出一个长为1cm的正方形小口,然后用水滴向铜钱,求水滴直接穿过正方形小口的概率是多少?”教师的这番引导,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他们运用自己学到的概率知识成功解决了这一问题。可以看出,在此过程中,教师将传统文化引入到了数学教学中,为课堂教学增添了更加丰富的内容,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现了概率的知识,学生经历了有趣的学习体验,加深了他们对概率知识的掌握。
        3.6注重知识延伸,教学融入数学科学文化
        数学作为一门理科类知识学科,本身具有较强的科学属性,教师要将数学文化融入数学教学中,就要善于在教学中融入数学科学文化,从小培养学生严谨的数学精神与学习态度,让学生从科学的角度来理解各种数学知识,实现知识间的跨学科交流,引导学生将不同学科间的知识联系起来思考,学会将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并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发展和创新,真正实现数学学习的意义。在数学科学文化中,既包含了物理科学,也包含了地理科学,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将物理与地理的知识与数学知识结合起来,拓宽学生的大脑思维,让学生能够在不同学科知识的结合思考中,碰撞出新的思维火花,产生更多新奇的思路与想法,促进学生创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发展。
        结语
        数学文化已引起广大学者的关注和重视,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数学文化是大势所趋。广大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养,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发展水平,充分挖掘数学本身丰富的文化内涵来打造高效课堂,让枯燥、理性的数学知识变得活泼、感性,让学生们在良好的文化熏陶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张萌.数学文化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现状与对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20.
        [2]刘富森,苗东军.渗透数学文化落实育人目标———“巧算24点”教学探索与思考[J].小学数学教育,2020(09).
        [3]陈娟,钱鹏.数学文化渗透的高中校本课程研究[J].新智慧,2020(36):67-68.
        [4]金益锋.数学文化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J].数理化学习(教研版),2020(12):19-20.
        [5]孙林.数学文化与高中数学教学[J].数学大世界(中旬),2020(11):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