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春梅
贵州商学院,贵州贵阳550014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互联网的兴起给大学生教育工作带来了非常大的影响。一方面它能快捷的传播大量信息,提供学生学习的新渠道,满足了学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接受知识,开阔视野的需求;但是另一方面网络游戏这种新型的娱乐方式也以其开放性、互动性、娱乐性等特点深受大学生的喜爱,更有部分学生沉迷网络游戏而荒废学业,封闭自己不愿与父母朋友沟通交流。这一现状,是高校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而紧迫的现实课题。因此客观认识大学生群体使用网络游戏的状况,结合网络游戏和大学生心理特点,引导大学生合理分配游戏时间,劳逸结合,同时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使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普遍得到改善,是高校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工作。
关键词:网络游戏;大学生心理健康;对策
引言
进入新时代以来,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互联网的普及对社会生产与人们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也促使传统生产、生活模式发生了改变,特别是越来越多的网络游戏层出不穷,然而一些大学生不具备较好的自我调节能力,沉迷网络游戏无法自拔,慢慢的便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高校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正确引导大学生合理的上网娱乐有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基于此,本文将简单阐述网络游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对策。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概述
随着教育工作的不断进步,大学生的思想水平和知识水平不断提高。学校和家长在对大学生掌握知识,身体健康的基础上,加大了对其心理健康的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指大学生心理的各个方面都处于健康的状态,能够对事物进行正确的认知,恰当地表述自身的心理需求,行为举止得体,对生活充满喜爱与热情。而大学生的心理和生理不是十分成熟,容易受外界环境以及家庭成长环境的影响,在面对学业、工作、就业等方面的心理压力很大,就容易产生各种个各样的心理问题,从而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志是生活中情绪稳定,对人际关系能够和谐处理,对外界信息能够正常认识不偏激,心理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强。
二、网络游戏对大学生身心健康产生的影响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带给人们越来越多的便利,人们通互联网进行购物交流,学习娱乐。网络游戏的开发正是给他们一个释放自己的娱乐场所,而现在网络游戏玩家中有一大部分都是大学生,他们已经成了网络游戏的主导者。适度的游戏可以增加与朋友之间的沟通交流,建立话题,疏解压力,甚至一些游戏可以锻炼脑力,提升观察力。但是过度游戏就会严重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长时间的沉溺网络游戏之后会产生注意力下降,反应能力变差,甚至会产生幻觉。网络游戏成瘾后,如果过不了某一关,在心理上就会产生焦虑的情绪,食欲不振,思维迟缓,对别的事物都提不起精神,甚至严重的还会使人的性格发生改变,变得自私易怒,失去对朋友和家人的信任,继而旷课、逃学,出现反社会心理,稍不如意可能就会做出危害社会和报复社会的行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现在大多数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本就缺少与人沟通的能力,处在青春期的大学生对父母也无法敞开心扉,如果整天沉迷网路游戏,就会更加觉得父母和自己格格不入,抗拒与父母交流接触,可能父母随便的几句话就会成为他们离家出走的导火索,甚至觉得父母不理解自己从而产生轻生的念头,从而导致家庭破碎。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3.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3.1.1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匮乏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不但要具备足够的爱心、耐心、恒心和热情,还要掌握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相关技能。目前来看,大多数高校已经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已经开始设立相关课程和教师。但是仍有部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配备人数还达不到要求,所掌握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还有待提升,还需要系统地学习相关的心理学知识,不断掌握和更新适合当今大学生特点的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的方法,满足高校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匹配专业心理健康教育的现实需要。
3.1.2缺少对大学生网络游戏的引导
大学生心理并未完全成熟,对网络信息的鉴别能力比较差,三观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对网络上良莠不齐的游戏网站和一些消极负面的游戏内容的设定缺乏免疫力。部分大学生沉迷其中,通过网络游戏寻求认同和刺激,虚拟的世界的“五彩缤纷”慢慢代替了与他人现实生活中的联系,不愿面对真实的世界。这种情况下,就很容易导致部分大学生出现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他们享受在游戏世界中逃脱社会规范与法律约束的感觉,久而久之容易淡化他们的道德意识与法律意识,甚至诱发犯罪。比如在恋爱观方面,玩家主导的游戏人物的随意性、自由性都很强,只要将游戏人物设置为不同性别,玩家与玩家在游戏中就可以随意地“结婚”和“离婚”。这种随意性较强的虚拟婚姻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容易导致大学生在婚恋观方面出现认知偏差。
而目前高校对于大学生网络游戏缺乏科学的引导,大学生对于网络游戏的认识不够全面客观,这导致了部分大学生出现荒废学业、沉迷网游追求刺激等情况,继而产生一些心理健康问题,比如网络游戏中的一些血腥暴力的场景让大学生感到新鲜刺激,慢慢发生心理扭曲,在面对现实生活中稍有不如意的事情也难以控制自己的心理状况和行为方式,容易产生暴躁的情绪,冲动之下做出伤害他人性命,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行为,造成无法承担的后果。从这类问题来看,高校在大学生网络游戏引导方面存在力量不足,这是当前需要引起重视并加以密切关注的。
3.2降低网络游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消极影响的对策
3.2.1落实心理健康教育与实践活动的衔接
课堂教学是完成理论教学任务的基本途径,是发挥教师指导和评价作用的主要场所。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学体系后,教师可以通过系统的心理健康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指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优化心理健康学习模式。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借助多元实践平台和不同渠道,帮助学生内化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调节方法。首先,教师要借助专业的校园心理网站,通过微信、QQ、电子邮件等线上交流平台,向学生介绍心理健康相关知识,搭建起心理援助的线上大门。其次,教师要通过不同的活动载体为学生传播心理健康的理念,从而使学生高度重视自身心理变化的趋势,积极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如教师可以不定期开展心理健康主题班会、心理健康戏剧表演活动、心理健康知识竞赛等。再次,教师要针对大学生的恋爱观、择业观、人际观等情况,开展相应的挫折训练和团体训练,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提高学生的心理抗压能力。通过有效的课外心理实践活动,推动学生全面深化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知识,并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逐步培养自身良好的心理素质。
3.2.2设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互联网平台
现代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对大学生的生活与学习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互联网已成为大学生学习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许多大学生习惯于通过互联网学习知识,因此高校应当结合互联网平台的教育优势,根据院校自身的实际情况与学生的心理特征,设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互联网平台。在平台上,大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和掌握心理健康知识,还能及时便捷地与心理教师进行沟通交流。高校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获取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与个别大学生的特殊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首先,高校可以在互联网平台规划“心灵驿站”板块,让大学生在该区域表达自身的心理疑惑,再由心理教师对其进行及时的解答与疏导。其次,可以在互联网平台设置大学生心理状况测试板块,鼓励大学生主动进行心理状况测试。这有助于大学生认识到自身的心理问题,还能帮助高校全面掌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从而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最后,高校还可以在互联网平台以趣味游戏、小故事等方式向大学生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通过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引起大学生对自身心理健康的重视。
3.2.3优化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立足点应该是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保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以大学生个性差异发展为基准,避免传统心理教育说教式的教育方法,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为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和效率,高校需要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首先,高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学活动的同时,可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学生心理状况进行了解,让每一位学生尤其是新生,通过心理健康检测系统进行自我检测,及早发现心理存在问题的学生,并且对其给予系统治疗,避免其因病情加重影响后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其次,高校开设更多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选修课程,多渠道多方面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向大学生传授正确的心理知识,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再次,高校可以积极开展有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实践教育活动,如心理剧表演、心理拓展活动、心理健康讲座等,让学生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提高学生与人相处的能力,帮助学生的人格和心理能够健全发展。最后,高校应积极鼓励心理健康教师参加相关的培训交流活动,提高教师心理教育水平和教育工作质量。
3.2.4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
网络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创新的关键点在于大学生需要树立正确的上网观念、规范自身的上网行为,提升自身对于网络信息的鉴别能力,增强自身对于不良网络思想的侵蚀能力。正确的合理的安排网络游戏时间,不沉迷,不跟风,树立正确的网络游戏观念。这样才能在享受网络游戏带来的益处的同时,减少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大学生正确网络观念的形成也需要家校合作,给予相应的引导与管控,通过开展相关讲座、组织相关活动,让大学生学会如何去区别虚假的、极端的、负面的网络信息,学会控制自己的上网游戏的时间,养成良好的上网行为,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网络游戏给大学生心理健康所带来的伤害。对于大学生来说,也需要遵循国家以及学校在上网方面的一些规定,从而用好网络这一工具来积极学习,而不是使用过度而深陷其中,忘记自己肩上的社会使命。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应坚持以人为本,以青年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为起点,切实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为了有效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不断积极探索,采用大学生喜爱的方式,走进大学生生活,加强与大学生的沟通和联系,减少负面的网络游戏对大学生的侵害,在大学生活动最集中、最活跃的领域最大限度地拓宽与大学生的联系渠道,探索当今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从而有效地帮助大学生疏导心理压力,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大学生适应社会、承受压力和调节情绪的能力,并进一步培养大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引导大学生发掘自身潜能,完善自身人格,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唐梦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展课程思政的路径探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34(06):90-91.
[2]岳思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黄河.黄土.黄种人,2021(05):54-55.
[3]王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模式研究[J].教育信息化论坛,2021(03):83-84.
[4]刘旭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教育信息化论坛,2021(03):85-86.
[5]郭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信息化论坛,2021(02):97-98.
作者简介:袁春梅(1972.02.09—)女,汉族,贵州赤水,学历:硕士,职称:副高,研究方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基金项目:课题号:黔科合基础【2019】11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