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战争史教学设计的几点思考

发表时间:2021/7/1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9期   作者:杨敏
[导读] 教学设计是指教员以现代教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的观点与方法,为优化教学效果而制定实施方案的计划过程
        杨敏
        北京特警学院 北京昌平  021000
        
        
        
        摘要:教学设计是指教员以现代教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的观点与方法,为优化教学效果而制定实施方案的计划过程。在战争史的学习中如何正确进行教学设计;如何有限的学时内,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战争,学习有关战争的知识;如何以教与学的理论为依据,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对此本文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一、 分析课程地位及教学对象,找准教学切入点
        战争史教学涉及领域广泛,内容包罗万象,如何准确对课程地位、学员及教学内容的情况进行分析,找准教学切入点,是本课程教学设计首要解决的问题。
        (一)课程地位的分析
        战争史教学虽然学时不多,但是在提高学生整体综合素质方面却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本课程旨在帮助学员了解从远古至今的战争概况,引导学员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观察和分析战争史问题,系统掌握战争的背景、时间、交战方、战场、经过和结果及战争评价。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不仅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理论分析能力,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的视角和方法发现、分析、处理当前国内外所面临的各种复杂现实问题的意识,还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智慧。
        (二)学生总体情况的分析
        只有对学生的总体情况进行认真的分析,才能面对学员知已知彼,做到心中有数。如何才能使这些有特点、有个性的学生学得最好,达到最佳授课效果,对此我进行了认真的走访调研。
        通过调研,我认为,只有当学生对所学知识有兴趣的时候,学得最好;只有当学生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时,学得最好;只有当教学内容能够用多种形式来呈现时,学得最好;只有当学生面对知识的挑战时,学得最好;只有当学生发现知识对个人意义重大时,学得最好;只有当学生能够自由参与探索和创新时,学得最好;只有当学生被老师鼓舞和信任时,学得最好;只有当学生有更高的自我期望时,他们学得最好;只有当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时,学得最好;只有当学生对老师充满信任和热爱时,学得最好。
        二、制定教学策略,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教学策略是对完成特定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教学活动程序、方法、形式和媒体等因素的总体考虑。制定教学策略,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是实现本课程教学目标的关键环节。
(一)教学内容的设计
        战争史教学内容的设计要以学为中心,重在学生参与,倡导研究性学习。让学生的眼睛亮起来,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
        例如在研讨课中,针对目前我国中日关系的热点问题,对中日甲午战争的有关问题进行专题讨论。讨论之前,首先系统梳理中日历代的关系及战争,重点介绍中日甲午海战的时代背景、战争过程、战争影响等一些关键资料,帮助学生理清有关知识点,充分发挥学生的最大能动性。讨论中,对学生的讨论进行适时引导,把握大局,并对讨论的过程进行总结评价,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战争史知识的兴趣,使学生在研讨中进一步加深了对中日甲午海战及对处理现实各类中日关系问题方式的理解。
(二)教学方法的设计
        在教学方法上,采用讲授法、研讨法、案例法等多种形式,驱动、引导、启发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每个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例如研讨法是一种进行知识信息交流、智慧碰撞、互相启迪的教学模式。其基本特征是将单向平面型的知识传递变为多向立体型的知识传递。在战争史的研讨教学模式中,一方面,要让学生各抒己见,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使学生在讨论中接受知识,激发思维,增长智慧。另一方面,供学生研讨的资料应有丰富的信息量、知识量及学术研讨性,要精心选择研讨问题,注重研讨问题的针对性及注重培养学员运用史学的角度分析、鉴别、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讨论过程中,老师必须站在学科前沿,善于引导、分析、总结学生在讨论中的不同争鸣。
        再如案例教学是指学员通过对案例的阅读、思考、分析、研究与争辩,对教员设计的问题做出判断和决策的一种教学模式。其主要特点是以学员为主,以案论策。所以我认为本课程的案例教学应以讨论或扮演角色的方式来进行。例如,在戚家军仙游保卫战的案例教学中,我首先对仙游保卫战的作战背景、作战方案及战术运用作简单介绍,提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如果你是保卫战指挥者会采取何种战略战术?”的问题;然后将四个队的学生分成两组进行讨论,各组讨论结束后,由每组派出一名代表来扮演戚家军的指挥者,上台讲解在保卫战中战略战术的具体运用的方案;最后再由老师进行总结归纳。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学员身临其境、参与其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极大的激发了学员学习战争史的能动性,真正达到使学一脑子动起来的目的。
        三、讲究艺术,提高讲授水平
        教学中的知识传播、思维引导、认识提高、能力培养都是经过教师的讲授来实现的,因此教师讲授水平的高低是关系教学设计成败的关键因素。如何使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讲究艺术、提高讲授水平,我认为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一)提高教学语言的艺术
        提高教学语言的艺术,首先应做到语言用词准确规范。语言的准确性是指教员在教学的过程中,语言必须要规范,用词必须确切,表达要清晰,逻辑要严密,无任何知识性错误。战争史的教学特点决定其教学语言必须言之有史,言之有据,才能准确的揭示战争史发展的规律,不然就会给学生造成误导。
        其次,语言用词必须生动形象。生动形象是战争史教学语言中的味精。在课堂里,教学语言风趣幽默,可以调节学生的心理节奏,活跃师生合作的和谐气氛;可以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会使学生听得见几千年前陈胜在大泽乡“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振臂高呼,看得见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开赴前线的壮观画面,触摸得到中国古代形式多样的冷兵器,感受得到无数民族英雄金子般的报国热情。
        最后,教学语言要适当引用原文。在教学中,有的老师担心引用原文会增加难度,其实,有时候引用一句原话、一节原文,看似增加了难度,但却加深了时代气息,简化或者概括了教材内容,更加便于学生记忆巩固。如讲汉武帝反击匈奴战争时,引用“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展现了将士们准备追歼匈奴的豪情,一句“从此漠南无王庭”,能唤起学生一串联想。诸如此类的教学语言不仅鼓起学员学习战争史的兴趣,也会使学生自学历史的能力得到相应的提高。
        (二)注重导课和结课的艺术
        俗话说“工于开头,巧于结尾”,古人也曾把写文章的要求概括为 “凤头、猪肚、豹尾”,战争史的教学也是同样,在每一堂课的教学中,教员都应注重导课和结课的艺术。依据教学的特点,做出适当的调整。一般来说,战争史的导课通常采用开门见山、温故导新、巧设悬念、启迪思维、创设情境等多种方法。但注意要有针对性、审美性、精练性。
        结课的艺术在于归纳全篇,深化主题;重点强化,突出要点;巧布悬念,再激新疑;首尾相结,前后一贯;留有余地,回味无穷。但在战争史的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结课要围绕讲授内容进行,有助于对讲授内容的深化;二是要简洁明快,干净利落,切忌拖拉,淡而无味;三是要照顾整体设计,注意和导课相呼应,使终曲弹得有声有色。例如在抗美援朝战争这堂课中,用“联合国军”最后一任司令员克拉克在签订朝鲜停战协定后所说的话,“我是第一个在没有获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美国司令官。”作为本课的结束语。从而进一步引起学生的思考,加深对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原因的深层次理解。
        总之,战争史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老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十分准确的确定自己的教学设计,制定教学策略,运用优美的语言组织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追求课堂讲授的艺术性,从而创造一个“知、能、情、趣、理、美”多位一体,水乳交融的最佳教学境界。
        作者简介:杨敏,(1984-7),性别:女,民族:汉族,籍贯:山西临汾,职称:讲师,学历:硕士,研究方向:党史,单位:北京特警学院,单位所在地和邮编:北京昌平  02100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