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雨
辽宁 沈阳 东北大学110819
摘要:能源的使用、产品的生产以及产品的交换形成人类文明的主要结构特征体系,在不同的文明时代变表现出不同。工业文明一方面把生产工序和零部件标准化,另一方面还将社会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甚至语言都进行了模范化。通过标准化原则把原本纷繁复杂的世界变得惊人地同一化。工人们非人性化的程度也达到了顶峰,卓别林在默片电影《摩登时代》成为了机械时代版的"堂吉诃德",观众在忍俊不禁的同时更多的是表现出深深的同理心。为改变现代设计设计“千城一面”现象,增添人文色彩。
关键词:人文主义;现代设计;建筑设计
引言:同步化特征。社会的标准化、专业化要求人们与之同步化。为了适应工业化社会机器运转的需要,人们从小就被培养要有时间观念,朝九晚五成为东西半球人们标准的工作方式,世界呈现出千篇一律的生活景象。最大化特征。为了获得最大的利润,扩大生产规模成为降低生产成本的必要手段,因此工业文明时代的固有特征是追求最大规模化生产。在工业文明泛滥的机械化、标准化大生产中,连房屋都是采用预制构件现场组装的方式来进行建构。
在强调高效的同时,其中不乏持反对意见的声音,一位漫画家在1911年作了一幅颇有讽刺意味的漫画,画面所描绘的场景是一位头戴礼帽、拄着拐杖、看起来有些执拗的绅士,他正漫步在大街上,突然惊奇地站住了,因为他发现自己设计的建筑立面图,竟然与翻开的井盖一模一样。漫画的矛头直指洛斯和他设计的百货商店,"卢斯的百货商店中人与房屋,人与环境之间没有情感,这幅"盒子漫画"是功能主义的极端表现,也是对纯粹功能主义的讽刺。"心之人"是王阳明主张的"万物一体"的宇宙人文主义,即大人之所以能够觉察宇宙的理性,与天地万物共情的能力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特征。以人为本,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关爱以及对人类终极关怀的人文精神。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在设计的严谨性的基础上不乏对人的关怀。世界变大了,也变小了。人情的冷漠"笼子"你不必关心别人,别人也不必关心你。
各项科技的应用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时间与空间距离,而彼此之间的心灵情感却愈加疏远了。柯布西耶"房屋是居住的机器"到197年7月15日,"国际式"下午3点3分于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城,帕.鲁伊特.伊戈(Pruitt-Igoe)居住区被炸,宣布现代建筑死亡[2]。工业化,标准化,忽视了人的存在,转向人是生活的主体,环境的主体,环境设计是"让人诗意的栖居"。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心理学问题。当人站在高处俯视地面或眺望远方,从上往下看在四米和高度为三米的情况下,这个绝对危险和安全的高度。例如在越高的空间中进行设计时我们需要加上人机因素中的"心理安全高度",往往围栏栏杆的设计会比绝对的安全高度更高一些,一项成功的设计无不在各个细节体现着对人的关怀。北欧的设计他们的设计具有尊重天然材料,崇尚有机形式的特点。在芬兰的设计中,还具有相当的艺术表现成分,一方面以保护和重振手工艺传统,另一方面,也为设计师提供一个通过新形式和新技术表现创造冲动的机会。苏博苏园林苏州园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意境美"一方天井,几株兰草,三二梅枝"除了形式层面的设计,设计文脉还涉及到中国传统文化设计的精神,发展应该具有公平性、可持续性、共同性。"在这个定义上,建筑城市的发展必须基于可持续性的目的而可持续性是一个动态术语,好像生态、社会、经济、文化一样,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而不是一个简单的物理目标。在生态方面,可持续性发展追求平衡、最佳生态系统;从社会性方面,追求在改善人类生活品质的同时,做到人类生存水平不超出生态系统维持负荷的能力;从经济方面来看,可持续发展在确保自然资源、自然环境品质的最大维护的前提下,经济发展也达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科学界认为,发展应做到不降低环境品质、不破坏自然资源[1]。
只有做到这两点,才有可能做到可持续性经济发展,而那些工业型、劳动密集型的经济发展,并不具有可持续性。进入21世纪以来,在建筑界比较多人使用的一个词是"绿色建筑",进而从建筑的永续发展角度来看被称之为"可持续建筑",界定的主要标准是在整个建筑使用周期内能够节能低碳的排放。国际上对绿色建筑的设计,基本是从三个方面来要求的:高效能的使用能源、水和其他资源;保护建筑使用者的身体健康;提高使用效率;减少污染排放和保护周边环境就仿佛在与历史与自然对话,每一块斑驳的木头、风化的石头、参天的大树,它们都是有生命的,我们应该感受到它们的语言,人类开始重视与大自然融合的态度。只有把大自然本身的元素设计融入到其中,才算赋予了建筑生命力,"敬天惜物,师法自然"自然质朴的材料。
现代设计针对地方特点、民族文脉的发展在过去20年中有了很大的发展。既具有现代的结构功能,同时具有地方特点、民族特点的设计,形成具有民族性的现代设计。这种探索由来已久,到21世纪依然是一个引人注目的探索和设计方向。这种探索有两个方向:第一,这一类设计并没有沿用民族传统形式,而是在新的设计中突出民族审美的内涵。第二,吸收一些民族传统形式而设计的现代作品,设计流派中人文主义在维特鲁威的的《建筑十书》中为了人的设计对人类本身的关注和研究是设计的前提,这一信念犹如一条红线贯穿于十书之中[3]。
布置是指对构件做出适当的定位,以及根据建筑物性质对构件进行安排所取得的优雅效果。如果是湿的则有毒。因此,这些弊端应加以避免,也不应该让许多聚落发生过的情况再次出现,例如莱斯沃斯岛(Lesbos)上的市镇米蒂利尼(Mytilene)建得堂皇而优雅,但环境却很差。这个社区中,南风吹来人们便生病,北风吹来人们便咳嗽,而北风吹来他们虽然恢复了健康,但因为太冷而不能聚集在街头巷尾。风是气流无节制无规律的运动。当热与湿相碰撞,撞击的震动使得能量排出,形成了一阵风。如果风被遮挡住就可以营造出有益健康的环境,而且即便碰巧有些流行病因其他感染而爆发,有益健康的气候也会解毒或治疗的效果。因为风口已被关闭,温和的空气更适宜治疗流行病。自然采光,应当注意的是,所有建筑物都应具有良好的采光,但显然在别墅中这一点都不难办到,因为没有邻居的墙壁遮挡光线[4]。而在城里,共用的墙壁很高,场地狭窄,有许多障碍物,使得有些地方陷入黑暗之中。以下便是测试环境的方法。沿需要采光的地方引一条线,始于墙的顶端,延伸到光线需要照射到的地方;从那里抬头向上看,如果可以看到一片开阔晴朗的天空,那么这个地方就能毫无阻碍地采光。但是,如果横梁、过梁或者托梁位于其间,那么就得在高处开窗,使光线照得进来。简言之,在这建筑物中任何可清楚看到天空的地方,那里就应保留开窗的空间。按此法行事,建筑物总是拥有良好的采光。的确,像餐厅之类的房间是极需要光线的,过道、坡道走廊和楼梯间亦是如此,因为人们通常会搬运重物通过楼梯从一个房间走到另一个房间。也有声音和谐的地方,他们称为声音和谐之地。在不和谐的地方声音先升高,声音先升高,然后遇到坚硬的物体表面的阻碍升得更高,当它被挡回,发生偏移并落下来时,便会阻止其他声音的升起。在消散的地方,声音因循环而被压缩,在中间高度上被消解,由于听不到话语的尾音而使其含义不明。在共鸣的地方,声音一旦接触到坚硬物体的表面,被撞击产生回响,复制出同样的声音,使人听上去词尾有重复音。在和谐的地方,声音从下部增强,从上升起逐渐放大,使人听上去精确而清晰。
结语:
与天地万物共情的能力是人之所以为人而区别于其他物种显著特征。该思想贯穿与人类社会以关爱和关怀人的人文精神贯穿始终,充分体现“人是万物的中心和本源”。这些在以尊重自然、敬畏自然的思维方式,为化解人与自然的矛盾冲突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科学的方法论指导。
参考文献:
[1]凌继尧.艺术设计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56
[2]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第2版)【M】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5:453
[3][4]维特鲁威.建筑十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 :68 、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