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育促进随迁子女心理健康发展

发表时间:2021/7/1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9期   作者:何薇
[导读] 新课程改革后,素质教育越来越被注重
        何薇
        广西桂林市叠彩区胜利小学   541001
        【摘要】新课程改革后,素质教育越来越被注重。在素质教育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很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一旦学生心理健康出现问题,就会影响其生活、学习,不利于其形成核心素养。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严重。尤其是外来进城务工父母的随迁子女,由于家庭、学校等因素,致使这些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较多。如何给予这些学生正确的心理导向,促使其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成为小学教师较为关心的话题。而以美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教育策略,可以为学生提供高雅、健康的心理环境,促使小学生的心理朝积极、健康、阳光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以美育促发展;心理健康;教学策略
引言
        学生每天要在学校当中度过较长的时间,与同学教师所接触的时间比家长还要多。因此,学校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利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干预。目前我国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进。尤其是随迁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缺失现象尤为明显。以美育促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是非常有效的手段,能够弥补以往心理健康教育当中存在的不足。本文就以美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教育,进行了以下几点研究,希望能够给予相关从教人员一些建议,为随迁子女的心理健康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随迁子女心理问题成因
        首先笔者所在学校是市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示范学校,有配备专职心理教师和心理室,使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师资力量较为薄弱,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仍然不容乐观。
        其次,笔者学校大多数随迁子女的家长文化水平较低,不了解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和成长特点,教养孩子方式多是放任式和专制式,使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严重,影响学生今后的发展。再者小学阶段的学生不懂如何排解心理压力,并且对周围环境较为敏感。尤其是随迁子女由于从农村转到城市,生活学习环境、学习环境的改变,使得他们面临快速适应的挑战,更容易产生自卑心理、自控能力不强、意志力薄弱、戒备心理强等不良现象,从而出现自暴自弃的现象。这些都是随迁子女心理健康问题当中较为常见的。

二、以美育促进随迁子女心理健康发展的对策及案例
(一)音乐教育对随迁子女心理健康的作用
        在小学教育中,教师合理利用音乐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培养健康的情操以及健全的人格。因此可以利用音乐教学来促进随迁子女的心理朝健康的方向发展。
        增强学生集体观念:一些随迁子女的心理问题,表现为集体感较差并且自卑、消极、喜爱独处。长此以往,会使学生更加内向,不利于学生形成乐观的性格。小学音乐课大多以集体参与的形式展开,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构建友好、亲密的合作关系,使学生能够在和谐的集体当中生活、学习。例如:教师为促使学生能够敞开心扉,获得快乐的体验,从而形成积极的性格。将学生随机分为两组,为学生组织合唱比赛。结果学生之间不仅会主动互相帮助、互相学习,而且彼此之间的相处更加和谐、融洽。每位学生的脸上都能洋溢出快乐、满足的笑容。为帮助集体获得荣誉,每位学生都积极的参与到音乐学习当中。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够促使学生形成集体荣誉感,体会到竞争学习的快乐,而且学生能够形成阳光健康的生活态度。


        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新课程改革后,素质教育成为重要的教学策略。因此,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成为重要的教学任务。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恰当的方法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个人道德品质。在学生艺术素养的同时,更注重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培养,从而使随迁子女的心理得到良好的发展。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讲述音乐创作背景及故事的方法,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容,感悟音乐的魅力。例如:教师在教学《义勇军进行曲》时。可以将作者创作时的故事及其所要表达的主旨讲述给学生,或者利用多媒体形式为学生演示相关内容,在学生欣赏优秀音乐时,以歌曲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的坚强斗志与不屈精神来引导学生;通过田汉与聂耳两位艺术家的生平事迹来感动学生,促使学生学习他们身上的爱国精神。教师讲述音乐创作背景及相关故事的方式后,不仅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课程的学习当中,而且帮助学生形成了爱国主义情怀。由此可见巧妙的运用音乐教育能够促进学生个人道德品质的形成【1】。
(二)巧用美术教育促进随迁子女心理健康发展
        小学生的心理正处于发展阶段,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其今后生活、学习的必要条件。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同样应创新教学手段,利用美术学科的优势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对随迁子女不良的心理问题进行干预,促使学生能够健康的发展。
        改变学生消沉、厌世的心理:随迁学生大多是随父母工作而来的学生。由于其并不熟悉周围环境,加之缺乏沟通技巧,往往会与他人产生矛盾。长此以往,便会形成孤僻、消沉、厌世的不良情绪,甚至这种情绪会发泄在父母身上,影响亲子关系。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帮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及身边美好事物的方式,陶冶学生的情操。例如:教师在组织绘画活动时,可以带领学生到校园内或公园中去寻找绘画素材,使学生能够发现植物的美丽、动物的可爱及千姿百态的四季美景。结果当学生拥有发现美的眼睛后,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对美的感悟能力,从而更加热爱生活,以积极的方式与同学、家人相处。以往那种消极、烦躁、厌世的不良情绪悄然而逝。由此可见,巧妙地利用美术教学,能够促使随迁子女的心理朝美好和谐的方向发展【2】。
        促使学生运用美术语言释放情感:一些随迁学生在心理产生问题时,并不愿意与教师或家长沟通。由于家长及教师并不了解学生的真实情感,因此无法及时地帮助学生调整心态,长此以往会对学生的心理形成不可逆转的危害。而教师可以利用绘画教学的方式来引导学生,鼓励学生将自己心中所想,以绘画的方式进行表达。如此教师便能够在学生的绘画当中发现随迁子女的心理问题,并积极主动地与学生进行谈话交流,鼓励学生将自己心中所想表达出来,并及时的对其心理进行干预。如此,那些不善于表达、内向的学生,慢慢变得愿意主动与教师沟通,并积极配合教师的心理教育。由此可见,利用美术教学能够有效地促使学生释放情感,帮助教师展开心理教育,促进随迁子女心理健康的发展【3】。
结束语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被注重,教育从业人员更加注重如何培养学生的个人道德素质、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尤其是随迁子女其受成长环境影响,心理问题较多。因此需要教师利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对其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干预,避免随迁子女形成畸形心理,影响其今后的生活、学习。教师应帮助随迁子女克服心理问题,形成积极、健康、乐观的生活态度,促使其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符彦虹. 在音乐中升华心灵--心理健康教育在音乐美育中的开发[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05(5):36-37.
        [2] 高琳琳. 美术欣赏课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可行性及案例分析[J]. 大众文艺, 2015, 000(024):191-191.
        [3] 覃守达. 广西农村中学美育和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研究初探[J].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11, 000(002):185-18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