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智宏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 四川 绵阳 621000)
摘要:传统的数字影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高校摄影教育专业的改革迫在眉睫。本文从现阶段高校摄影教育专业教学现状入手,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并从教学体系、有效运用多媒体技术和师生教与学理念转换三个方面提出了教学改革措施。
关键词:数字化;高校摄影;教育改革
一、数字化时代下高校摄影教育的现状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审美需求也在不断提升,作为高校摄影教育专业的学生而言,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图像创新能力成为了必然。数字化时代的到来,要求教师不断更新教学理论,不断采用新方法提高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但这个过程中也有一些问题存在。
(一)重技术,轻艺术
高校摄影教育专业的教学内容分为四个方面:摄影基础、审美理论、后期制作和摄影实践。具体课程内容包含了器材操作技术;摄影美学和史论学习;Photoshop等软件技术;新闻摄影、风光摄影等专题训练。从教学内容上我们可以发现,高校摄影教育专业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摄影技术和技巧,可以让学生在完成学业后成为一个合格的摄影工作者。但是,重技术,轻艺术的培养方式,无法让学生创作出打动人心的作品,这是因为没有艺术感的作品是无法具有丰富的内涵。
(二)教学模式单一,市场脱节严重
一般而言,高校摄影教育专业,教师都会利用课堂教学实践讲授摄影相关理论知识,然后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布置课后摄影实践作业,学生在课后自行完成摄影作业。这样的教学方式似乎融合理论和实践,但从实际教学来看,摄影相关理论知识比较枯燥,在理论教学时间,学生很难集中注意力,对于理论知识一知半解,在课后摄影实践作业中,由于没有扎实的理论知识,遇到问题时经常手足无措,却又无法及时与教师沟通,进而影响了作业质量,要知道的是摄影课程需要师生之间及时有效地沟通才能让学生在教师带领下打开摄影世界的大门。
同时,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数字图像出现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优秀的作品视觉冲击力极强,能够影响到人们的行为、情感,这使得摄影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变化,更需要全面掌握图像创作和独立摄影技术的高级人才。但是目前阶段高校摄影教育专业很难培养出这样的人才,与市场需求脱节严重。
(三)器材缺失,师资水平参差
摄影教育专业教学中需要建立摄影棚,需要购买数码器材,学生后期制作软件运行需求的电脑配置比较高,这意味着高校需要先期投入大量资金,增加了教育运营成本;从学生角度来看,为了更好地完成学业,同样需要购置相关学习资源。从教育投入的方面讲,学校、学生都缺乏必要的专业摄影器材,这也就导致了教学效果不佳。
从师资力量对比来看,摄影教育专业的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教师的摄影实践不足,只能依靠理论知识灌输来支撑教学过程,学生摄影实践不能得到有效指导,无法从实践中获得创新发展,自然摄影灵性更是无从谈起。
二、摄影教育专业教学体系深度优化
(一)课程设置优化
首先,摄影理论课程设置有加强视觉艺术素养的培养。数字化时代的摄影强调的是视觉效果,教师要改变原有“器材为王”的理念,把摄影教学回归到本质上来,更多的倾向于影响本身所表达的意境。摄影理论课程是摄影创作的基础,指引着学生摄影创作的思维,教师要积极拓展思路,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学生作品,结合摄影理论进行点评,促进学生的视觉理解能力和创意提升。
其次,摄影技术课程设置要重点培养学生视觉感受能力和体验能力,重视发展学生作品内涵表现力,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当然在后期编辑制作方面,要让学生掌握现代图像处理技术,通过对摄影作品的设计、加工、合成来适应新兴媒体的特性。
(二)课程形式要创新,多样化
摄影理论知识的枯燥无味,会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提不起兴趣,教师要打造“问题中心”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基于自身的认知积极思考,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参与到课堂自由讨论中来,让学生批判的认识理论知识,在思考、讨论中学会创新。
传统的摄影实践课,都是教师指定拍摄作品,从艺术创新的角度来看对学生十分不友好,因此,摄影教育专业教师要打开思路,把摄影实践作为“项目”任务来布置,引导学生以任务为目标,通过摄影实践验证理论知识,发展自身摄影技术,并最终创作出带有个人鲜明特色的摄影作品。
理论课和实践课之外,摄影教育专业的教师还需要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赛事、社会项目等活动,提高学生接触社会的广度,此外,为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活动,教师还应注重各种“课外培训”,聘请经验丰富的新闻记者、摄影编辑、制片人等开设讲座,不断打造立体化培训体系,增强学生创新能力,让学生的作品更加适应社会需要。
三、有效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理论和实践教学
(一)案例教学
数字化时代前的摄影教育专业课程以器材使用、暗房冲洗等为主要内容,与数字化时代的需求完全脱节,教师要彻底摒弃传统教学方式。从教学发展的角度组建摄影实验室,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拓展摄影教育设计领域。在教学中,教师要意识到数字化影响提高了教学的科学性,能更加快捷、更加严格的训练学生的摄影技术,当然在简化了摄影操作以后,学生的图像艺术要求也就更高。因此,在强调个性化的数字化时代,教师要有效利用多媒体技术提升学生的技术技巧和图像艺术,让学生的摄影作品能够体现出自己的特点。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获得更多的摄影作品案例,然后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通过这样的案例解读,让学生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然后要求学生比照案例自己去进行实践创作,促进学生有效利用案例学习。
(二)创新摄影工作环境与模式
在理论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师,声音、图像、动画等结合起来把抽象理论形象化展示,通俗易懂的解释能让学生接受和理解起来更容易,也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实践教学中,要借鉴理论教学的方法,把摄影器材、电脑、后期制作软件、打印设备、电源设备等带到摄影实践场地,学生的摄影作品现场打印对比,通过不同角度让学生揣摩画面效果的细微变化造成的意境不同,从而得出理性认知,让理论到实践的路径变得“更短”。
四、师生共同转换理念,促进教学相长
(一)注重实践,培养创新精神
从社会需要的角度分析,图像创新能力和意境表达能力越来越重要。因此,摄影教育专业要高度重视创新实践训练,重视创意思维的培训。图像创新、创意思维决定着摄影作品的艺术魅力。创意思维是由多种思维共同构成的,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被摄对象,积累直观形象、发散抽象、逆向联想等视觉信息,从而找到被摄对象的最佳拍摄角度,让学生对被摄对象的理解融入到摄影作品中,使作品充满个性,突出特质。
(二)融合人文学科,提升作品内涵
数字化时代的摄影作品不仅仅要体现作者的摄影技术,还要通过作品给观看者以心灵的启迪。因此,摄影教育专业要注重学生文化素养、综合素质的提高。在教学体系中适当增加一些人文类学科,全面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作品的公共性。如理论课程中加入哲学、政治学、社会学、传播学等学科,在实践课程中加入新闻摄影图片评析、艺术摄影评析等,从全新视角拓展摄影教育的长期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朝辉. 数字化时代下高校摄影教育改革的探索[J]. 课程教育研究, 2017(10).
[2] 周婷. 数字化时代下高校摄影教育改革的探索[J]. 艺术教育, 2015, 000(009):204-205.
[3] 董在俭. 高校摄影课程数字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探究[J]. 速读(上旬), 2016, 000(009):157-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