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红
保定市徐水区教体局教育教学研究室,河北 保定 072550
摘要:数学课程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以及创造能力的重要学科,尤其对于身心发展尚处于发展阶段的小学生而言,为了更好地促使其感知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师就需要将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融入到数学教学过程中,将能够更好地促使学生寓教于乐,深化对数学知识的认知理解。本文将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路径进行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日常生活
引言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开展生活化教学,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不断提高。教学无定法,要使生活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师必须合理利用课堂资源,引导学生在生活的学习氛围中感知数学的魅力,通过创造日常的数学情境,合作探索,加强实践巩固,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也才能成功地实现小学数学高效教学的目标。
一、基于学生生活体验,巧用悬念激趣
良好的课堂情境导入是优化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基础,其间数学教师需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使得学生能够在激发好奇心以及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深化对后续知识的学习和运用。为了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教师不能只在某节课上利用某点激趣,而是要注重各环节的趣味性,善于利用悬念进行激趣,做到全程激趣,促使学生激活思维,形成相应的学习兴趣。
以“分数的初步认识”为例,在知识内容的导入环节,教师应该注重兴趣的激发,当学生初步学习与了解分数的概念后,可以鼓励学生针对一个问题进行认真解读和剖析。然后教师可以设计相关的故事情境,即:明明过生日,妈妈为其准备了一块精美的生日蛋糕,妹妹吃掉了一半,弟弟吃掉了剩余的一半。这时教师可以抓住时机进行发问:能否利用所学的分数知识来表达故事情境中的内容呢?若学生一时无法表达,教师则要把握时机来设置悬念,告知学生下节课学习该项内容。
再例如在教学三年级课例中,教师上课直接以谈话形式进入主题:你们在等候火车时留意过火车里程表吗?然后出示行车路线图和里程表,让学生独立观察,指导学生从线路图和里程表中获取相关信息,最后鼓励学生将表格中的数据在线路中标出来。这样就将理解与应用有机结合起来,便于学生理解这些信息所表示的含义,同时也能够为后续的路程问题学习提供悬念。
一、唤醒学生数学经验,深化数学认知
数学学习更多呈现的是严谨和专业性的特征,由此在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下将使得学生对数学知识内容难以理解,而在数学知识联系日益紧密的情况下也将使得学生走入听不懂一学不会一厌学的恶性循环中,因此新时代教师需要充分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深入钻研教材,进而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感兴趣、喜欢听、听得懂”的数学氛围,进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百分数》的相关知识点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相应的应用题型,促使学生能够基于百分数的概念对实际问题进行解决。例如在数学问题“我校图书馆已知有图书1500册今年我们新购进图书12%请问今年我校图书馆一共有图书多少册?”在解答中,学生可以基于已有的乘除法知识点储备的基础上,通过列式的方式对问题进行解决,由此更好地将以往的知识点与新知识点实现有效串联,唤醒学生的学习经验,进而更好地强化知识点之间的深度联系。
三、深度解读教材,巧妙融入生活情境
深入的关键点就在于教师需要对教材进行精准解读,并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做好教学内容的编排和设计工作,以此为推进教学工作提供保障。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需要对数学教材上的重难点知识进行理解,同时还需要基于多种内容资源的整合实现教学方式的融入,为学生提供更加生动有趣的内容呈现方式。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基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做好喜好的调查,将数学知识融入到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中。
例如,在学习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混合运算》一课时,可以通过角色扮演以及竞赛的方式学习基本的运算发展以及计算方式步骤的创新性探究,数学教师可以假设一个班级需要购买班服参加合唱比赛的场景让小学生扮演商店老板、买家,以此让小学生更加真切得感受到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其中班服包括30元一件的上衣以及46元一件的裤子,教师给予学生时间进行思考如何将班级中36个人班服总费用支出计算出来。
一般情况下,学生首先将全班的上衣费用支出先计算出来,而后再对全班的裤子费用支出进行计算相加,以此将需要进行三次的运算,当某一环节计算出现错误时,将导致整体的计算结果出现错误。在此情况下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分组讨论,通过小组竞赛的方式创新计算方法,以此更好地提升计算的精准度,其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每个人身上班服的总费用为 30+46=76元,那么36个人的班服总费用为76×36=2736元。通过不同方式的计算引导使得计算环节得到简化,同时也利于开拓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教育游戏中体验数学知识的趣味性,同时期间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机智的发挥,使得学生能够在欢快的学习氛围中加深对教学内容的掌握。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打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对教学活动的限制,积极组织学生利用翻转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等新的教学模式来展开探究式学习,教师要注意利用问题做好对学生的引导,并指导学生如何将学校所学知识应用于社会生活实践,以此来不断提高小学教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并且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掌握教材中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并借助教师的引导,全面了解每一个知识点在社会生活中的用途,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四、注重课堂体验,增强学生经验认知
课堂体验强调以知识的讲述为基础,积极关注学生的情感和心理,这也是对学生学习兴趣加以培养的重要体现。如果在课堂学习活动中,教师只是一味灌输知识内容,学生往往难以获得良好的课堂感受,更遑论学习兴趣的培养。对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采取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习得数学知识的同时,强化价值观与情感态度。以“复式条形统计图”为例,在课堂开始环节,教师可以询问学生:大家对自己朝夕相处的同学是否了解呢?学生纷纷点头;这时教师可以持怀疑态度,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调查班级中的女生和男生,让同学从运动、看书、打游戏、看电影中选出自己周末最喜欢做的事情。当各组学生完成调查后,适时引入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概念,让学生利用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方式表示自己所统计的人数。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不仅能知晓周围同学的喜好,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还能获得良好的课堂体验,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结束语
总而言之,日常生活是弱化数学知识抽象性的重要途径,期间在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通过生活化内容的融入,将能够促使学生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深化对数学知识的认知和理解,进而更好地促使学生将数学公式和原理融入到问题解决中,为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尹雅琳.浅谈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如何运用生活化教学模式[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2).
[2]侯春玲.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生活化教学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8(12).
[3]林明来.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优化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7(11).
作者简介:张建红,男,1973年11月3日,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区,大学本科,中小学二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