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与弘扬中华文化相融合教学研究----以大连艺术学院音乐学院教学为例

发表时间:2021/7/1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9期   作者:节娟娟
[导读] 本文通过分析艺术类高校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传统文化缺失的现状,强调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节娟娟
        大连艺术学院,辽宁省大连市邮编116600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艺术类高校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传统文化缺失的现状,强调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之后又对于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途径进行探究,希望能够找到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肩负起文化传承的任务。
        关键字:艺术高校  英语教学  中国传统文化

        语言是文化的结晶、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是文化的集中体现,语言和文化水乳交融、相互依存。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决定了语言教学中文化的重要地位。一门外语的学习,是语言和文化的双重学习,其核心不仅仅是学生掌握目的语言,更重要的是能够熟练运用外语进行跨文化的交流。高校,是科技、文化发展的前沿阵地。它代表着一个国家在科技、文化、医疗、工程等各方面发展的最高水平。而艺术类高校,由于自身性质和特点,所设专业与文化有着比其他高校更为紧密的联系。这就要求艺术类高校的英语教学,一定要以自身教学为平台,不仅让学生了解西方文化,更要让学生了解、熟悉中华优秀文化,肩负起承传并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历史使命。
一、艺术类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中传统文化缺失的现状
        大学英语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跨文化意识,让学生通过学习,可以把英语作为向其他国家表达和传播中国文化的媒介,可以进行跨文化交流。但是艺术类高校的学生,普遍英语基础薄弱、听说读写能力较差,对英语学习兴趣不高。所以长期以来,大学英语教学中重点集中在英语基础知识,以及为了能够更好的消化英语知识,重点集中在讲授西方国家的文化上,对我国传统文化鲜有涉及,这使得母语文化在英语教学与实际应用中处于很尴尬的境地,大学英语教学中传统文化缺失,使得大多数学生不能很好的用英语表达我们自己的母语文化,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
1、过分重视英美文化而忽视本土文化
        以大连艺术学院2020级音乐学院为例。由于大多数学生从小学习声乐、器乐。文化课学习的较少。声乐专业的学生,大多数对美声唱法、流行唱法比较熟悉;器乐专业的学生对小提琴、竖琴、长笛,双簧管等乐器较熟悉。而这些唱法和乐器都源于欧洲,所以很自然的,学生对西方的文化更了解。另一方面,艺术类学生从小忽视文化课的学习,导致对母语文化了解甚少,所以经常发现音乐学院的学生对莫扎特、贝多芬、巴赫、复活节、感恩节,圣诞节娓娓道来,却很难把中国音乐家、把清明节、中秋节记在心上。
2、忽视我国国情而单纯讨论英语问题
        大连艺术学院的领导特别有远见、有长足发展的眼光,经常会邀请国外知名大学的讲师、教授来我院讲学、交流,指导艺术专业学生的专业学习。2015年本人有幸作为翻译参与了来自英国高校的教授亲临我院指导长笛专业学生的实践活动。在本次活动中,除了个别专业性极强的单词需要翻译之外,大部分时间都是我院学生与英国教授自如的交流。但是同时也暴露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在谈论西方文化、乐器时气氛是融洽的,我们的学生可以侃侃而谈,但是当说到中国乐器、文化时,我们的学生就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如果这种情况长期得不到改变,对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培养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二、在艺术类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1、促进大学英语教学根本目标实现的需要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英语课程要“满足新时期国家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这个需要指的是,一方面,国家急需增强文化软实力。中国文化的传播是每个中国人都应该承担的义务,尤其对于艺术高校的学生来说,使用英语向外国人介绍中国的国情和文化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另一方面,西方人对中国文化存在误会的现象屡见不鲜,要满足外国人对于中国文化的求知欲,消除他们的误解,除了官方的宣传介绍之外,更要依靠国人在与外国人的交往中,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向他们介绍中国的传统文化。由此可见,中国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融入,不仅增加了我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同时也促进了英语教学目标的实现。
2、适应四、六级考试改革的需要
         近些年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对四、六级考试的试卷结构和测试题型做了布局调整。翻译部分“原单句汉译英调整为段落汉译英。翻译内容涉及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等”。对于艺术类高校的学生来说,这种调整意味着四、六级难度更大了,同时也使教师与学生认识到,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以及在大学英语课堂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势在必行。
三、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途径探究
1、提高教师自身的文化素质
        在高校英语课堂中渗透中国优秀文化,这无疑是对高校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教师自身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自身文化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效果。英语教师在有深厚语言功底的基础上,更需要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和文化传播意识。除此之外,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大学英语教师也应当积极引导学生文化平等交流的意识,避免崇洋媚外,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使学生在传统文化的传承的历史重任前真正做到不辱使命。
2、在教学中实现弘扬中华文化
1)在词汇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
        词汇在语言教学中一直处于重要的地位。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词汇可以作为很好的切入点。比如,在给本学院2016级音乐专业学生介绍贝多芬这篇文章时,不仅向大家介绍了folk(民歌)、orchestral music(管弦乐)、R&B、blue(蓝调)、hippop(嘻哈)、jazz(爵士)、country music(乡村音乐)还向大家介绍了中国特有的Beijing opera(京剧)、Sichuan opera(川剧)、yangko(秧歌)等;在讲解贝多芬用钢琴(piano)创作出了好多世界闻名、不朽之作时,不仅向大家介绍了harp(竖琴)、organ(风琴)、violin(小提琴)、Viola (中提琴)、Cello (大提琴)、Guitar (吉他)、Bass (贝司)、 Flute (长笛)、Piccolo (短笛)、Clarinet (单簧管)、Oboe (双簧管)、Saxophone (萨克斯)等,还向大家介绍了一些中国乐器,包括:luteerhu(二胡), bass drum (大鼓),pipa(琵琶)、dulcimer(扬琴)、zither(古筝)等等。这些词汇都有着浓郁的本土文化特色,不仅让学生了解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应该在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基础上,知道如何用英语去表达我们中国传统的文化,清晰地传递中国文化内涵,将中国文化推向世界。这不仅是教师的责任,更是高校大学生肩负的责任。
2)在教材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
        挖掘教材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资源。以本学期所讲授的第六单元 Passage A English humor vs.American humor: is there a difference(英式幽默和美式幽默:有差异吗?)为例,由于英美两国文化的不同、国情的不同,虽然官方语言是相同的一种语言——英语,但是他们对于幽默的理解、对于幽默的表达方式、欣赏角度都存在着差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介绍马三立、陈佩斯、郭德纲等人的代表作品、陪同学生一起欣赏相关视频,并组织学生进行发言,比较中西方表达幽默的不同手段以及不同特点。教师也可利用课外的优质的学习资源,重点选择能够体现国家民族地区文化的新闻或是社会热点问题,启发学生参与对中外文化的思考,和探索解决现代问题的方法。通过这样的交流、讨论的方式,逐渐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结合本土文化,渗透中华优秀文化。以听力课unit 6为例,本单元听力练习是介绍两位欧洲歌手的,席琳迪翁和玛利亚凯莉的。教师课前除了深度分析语篇承载的中外文化知识外,还要有意识的挖掘本土文化,通过对两位歌手歌曲风格的分析外,还可以补充本土引以为豪的多种音乐风格。比如,中国京剧、广东粤剧、苏州昆曲以及西藏地区的藏戏等。使学生感受本土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意识。
        根据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不同分数段统计情况,本学期初,在本人所教授的班级中,挑选出成绩大致相当的两个班级,作为此次教学实验的班级。他们分别是16级本科声乐2班和器乐2班。声乐2班在上学期的期末考试中,90-100分:3人;80-89分:12人;70-79分:10人;60-69分:5人。器乐2班,90-100分:4人;80-89分:11人;70-79分:8人;60-69分:7人。器乐2班,仍旧沿用先前的教学方法,而声乐2班在讲授词汇时侧重相关词汇的扩展以及相关中西方文化内容的渗透。到目前为止,本学期已经接近尾声,我们已经完成了6个单元的学习,每结束两个单元,本人都会有针对性的对实验班进行单词、口语测试(口语测试内容包括单词运用准确率、所陈述内容丰富程度以及对所陈述内容相关的中西方文化了解程度),测试成绩如下表:



四、结束语
        两个实验班的教学还在进行当中,在实践教学中不难发现,没有有意识的渗透中华文化的班级,在授课过程中,虽然学生注意力集中、学习态度认真,但是测试效果并不理想。相反地,在有意识的渗透中华文化和相关的西方文化的班级,学生无论是在掌握的词汇量上还是在口语表述的内容丰富程度上都要略胜一筹。这一点在测试中有所体现。但是,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并不是每个单元都有适合扩展的相关单词、不是每个单元都有合适的中西方文化可以在课堂上渗透。这对教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断的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循环反复,这就是科研的真谛吧。
        在艺术类高校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文化是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不断的总结,不断的完善,并且与艺术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相贴合,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艺术院校的学生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了解中西方文化,肩负起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使命与任务,这是作为一名艺术类院校的一线教师,与时俱进、弘扬本土文化、大胆实践的最初目的。

参考文献
        [1] 鲁京.晶外语教学中母语文化缺失现象及其对策研究 [J].浙江海洋学院报 , 2013 (30)
        [2]崔刚.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的渗透[J].中国大学教学,2009(3)
        [3]尹彬.论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渗透的途径与意义[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4(1)
        [4] 那丽芳.中国本土文化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渗透——以一节综合英语课为例 [J].文山学院学报,2016(2)
        作者简介:节娟娟(1980.5—),女,汉族,辽宁大连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英语教学研究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