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个性 激发兴趣-----为作文教学插上腾飞的翅膀

发表时间:2021/7/1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9期   作者:徐丽芳
[导读] 在当前教育环境下,笔者以为要让学生真正愿意写作文
        徐丽芳
        浙江省浦江县第四中学     322200
        【摘要】在当前教育环境下,笔者以为要让学生真正愿意写作文,学会写作文,首先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创作个性,让作文内容回归性灵,让作文主体回归学生,鼓励和引导学生写出独抒性灵的文章,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避免那种假、大、空的陋习。其次,作文教学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因为到底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而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就离不开生活和阅读这两大源泉。
        【关键词】 个性   性灵   主体   兴趣   生活   阅读

        语文难教,作文更是难教,应该是语文教师共同的感受。在我们的作文教学中,令老师们头痛的是学生的作文总是大同小异,总是那么空洞无物的几句假话、空话、套话;而每次的作文课,学生们也总是叫苦连天、头痛不已。造成这种现象的因素当然有很多,有传统的影响,也有现实的压力。作为一名身处教育一线的语文教师,我们必须尽自己的所能把学生教好,把作文教好,这是我们的责任。那么在现实条件下,该如何把我们的学生引上作文学习的正确道路呢?对于作文我们要做的事情有很多,我觉得有两点很重要:一是尊重学生个性,二是激发创作兴趣。下面就此来谈谈个人的一点想法。
        一、尊重学生个性是作文教学的前提
        每个学生都应该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体,他有自己的思想、性格,有属于他自己的处事方法,也正因此,才造就了我们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丰子恺曾经感叹道:“孩子能撤去世间事物的因果关系的网,看见事物本身的真相。他们是创造者,能赋给生命于一切的事物。他们是‘艺术’国土的主人。”而在传统作文教学中,“文以载道”是为文之法则,因而许多教师认为,作文必须高扬真善美、批判假恶丑。其他的思想即使不说离经叛道,也是难登大雅之堂。当然,真善美需要高扬,假恶丑必须批判,但如果仅仅抱着这些“传统”而排斥一切,棒杀一切,作文教学会是怎样一种境况呢?“崇高、伟大”会成为作文立意的桎梏,陈旧的材料,堆砌的词藻,千篇一律的“八股”模式就会占据学生作文的全部空间……久之,又何以展现学生个性的锋芒?又何以维持学生创作的热忱?所以说,尊重学生个性是作文教学的前提条件。
        1、让作文内容回归性灵
        作为老师,我们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耳朵去听,用自己的心去感受,允许他们有自己的看法、观点,即使是不很正确,我们也不要轻易地去否定,而要诱导他们从多个角度去观察、思考,不仅要看到表面的现象,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尊重学生的个性,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当代中学生身上,其实并不乏创新意识及个性展露。关键还是教师要解放思想,为学生创设一个放飞心灵的平台。要敢于像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那样,“用惊奇、赞叹”去治疗“大脑两半球神经细胞的萎缩、惰性和虚弱”,让学生在作文中敢吐真意,发真情,冲破一切虚伪的自我包装和他人设下的牢笼,放飞自己的心灵,展示多彩的内心世界。   
        2、让作文主体回归学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述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我、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写作不仅是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更是培养学生个性的重要手段。学生是作文的主人,作文教学要以学生为本,弘扬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发展学生的个性。作文教学应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需要出发,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上,尊重学生的生活,时时关注学生的需要、情感和发展,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作文教学中来,产生写作的兴趣,从而达到“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真”。


        
        二、激发创作兴趣是作文教学的关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一切创造的源泉。因此写出最佳作文必须首先要挖掘学生心灵中的积蓄,激发创作的灵感,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特别是一些所谓作文差生,要善于采取相应的对策,有效的排除作文差生的心理障碍,提高其兴趣。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也曾经说过:“如果人们吃饭时没有食欲,勉强把事物吞到胃里去,其结果,只能引起恶心和呕吐,最少也是消化不良,健康不佳。反之,如果在饥饿的驱使下,把食物吃到胃里,那它就会乐于接受,并很好的消化它……”从本质上讲,每个学生都是愿意把作文写好的,只是很多人因为种种原因对作文产生了畏难心理,从而失去了对作文的兴趣。我们也想用各种办法来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但大都是治标不治本。其实,要让学生乐于写,首先得让他有东西可写,因为只有这样,他才会觉得写作原来是件轻松的事情。生活和书籍正是两座取之不尽的宝库。只要身入宝库的人就再也不用为自己的“财”思枯竭而担心了。
        1、让生活成为作文不竭的源泉
        作文是观察、思维、表达的密切结合,而良好的观察能力又是学生表达能力、分析能力形成的前提。新课标强调学生个人鉴赏感悟和富有个性的个人体验,要求学生作文要说真话,抒真情。只有让学生摆脱课堂束缚,投身于生活中,回到广阔的天空下,自由自主地去感悟生活,充实生活,才会产生丰富的体验。人生的酸甜苦辣,人间的悲欢离合充斥内心,有一种宣泄的欲望,这样才会“情动于中而发于言”。因生活而作,因情感而写,这样自然能从真情实感出发,抒发出真实的、深厚的情思来。
        初中生作为知识的学习者,其知识面比较窄,思想较单纯,生活经验也不足,要其写出思想深刻、正确性强、很有深度的文章,这无疑是一个过分的要求。要真正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就要在指导学生广泛阅读、积累词汇、借鉴范例的同时,指导学生细心观察,深切地感受生活,积累生活素材。“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因此作文教学应启发学生关照自身,思考现实,体味生活,使作文的空间与时代的空间,与学生的生活空间相融。
        2、让阅读成为作文飞翔的翅膀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离开了阅读,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是肤浅而贫乏的,学生的语言积累也无从谈起,写作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对于阅读的重要性,古来已早有高论。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破万卷”是说书读得要多,书读得多,知识才厚实,才能博古通今,写起文章来才能厚积薄发,才“如有神”助。但仅仅靠多读是不够的,韩愈说:“学以为耕,文以为获。”这是说阅读是写作的先导,没有读的“耕耘”,就没有写的“收获”。因此强调学生对所读之书还要进行熟读精思,融会贯通,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学会迁移,并运用到作文中去。作文时,才能吾意所欲言,无不随心所欲,左右逢源。总之,加强课内外阅读,一定会对作文水平的提高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果能进而发展到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一种享受、一种内在的需要,那么,我们的作文教学才算是真正成功了。
        总而言之,尊重学生个性和激发创作兴趣,两者应该是互为因果而又相辅相成的。只有尊重学生的个性,让他们为自己的内心而写作,他们才会有创作的兴趣;反过来,只有激发创作的兴趣,让他们有满腹的话想要倾吐,他们才会更加自觉地去关注社会、关注自我,从而使自己的个性得到更完美的展现。也只有这样,我们的作文教学才会是富有成效的。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2】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北京: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10月版。
        【3】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年版。
        【4】В.А.苏霍姆林斯基著,周蕖等译,《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
        【5】倪文锦,欧阳汝颖,《语文教育展望》,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