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德育效益如何得到有效保证

发表时间:2021/7/1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9期   作者:何剑兰
[导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我国教育事业也腾飞了
        何剑兰
        广东省河源理工学校    571000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我国教育事业也腾飞了。教育的进步让更多的人有机会学习知识和技能。且随着学生群体的扩大,学生也趋于多元化和复杂化,这对学校教育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但是目前在学生德育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显然与现代学生的全面发展脱节,面对全民道德素质的下降,加强德育也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中职德育工作开展需要合理循序渐进,本文就此议题展开深入讨论。
        关键词:中职;德育工作开展;德育效益
        中职德育的重要性在于引导学生心理、行为等全方面的健康素养发展。中职学生德育发展的重要方面首先体现在其认知、心理、价值观方面,继而对学生人际交往行为、学习习惯、自立信念等实现或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因此,教师对中职学生的全方面德育教育工作开展,需要着眼于当下学生的品德发展现状、面临的环境、品德全面发展需求,以此为基础展开德育工作。教师在对品德发展迫切性有了解后,才能对症下药,从自身出发,利用所有软硬环境资源、人力资源,对学生的品德发展给予正确引导。中职学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中职教师必须有一套属于中职的职业德育模式。搞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将为提高我国技术人才综合素质作出巨大贡献,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任重而道远,本文就此方面展开了结合笔者自身德育实践的对策研究,希望对各位一线教师提供帮助。
        一、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合理德育目标
        首先,中等职业院校德育的最终目标应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区别于本科教育。中等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不仅需要合格、健全的道德观念,还需要具备中等职业道德教育的特点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而制定合理德育目标是中职德育工作开展的前提。德育目标是德育领域教育目标的具体化。它是指通过德育将受教育者培养成为思想品德人的总要求。它规定培养的人才是思想道德素质和规范,包括职业道德、职业理想、职业心理等中等职业人才的必要方面。因此,德育工作的开展才更具现实性和实用性,这也能突出中职学校的德育风格、特色和需求。
        例如,教师首先在研究学生基本品德情况和目前面临的实际品德发展处境时发现,学生普遍面临“进入职业学校混取文凭”的“缺乏信心”大状态环境。有些学生没有明确的职业理想。此外,学生还面临着信息爆炸的环境和严重的道德真空环境。有的学生结伙,欺负弱者,勒索弱者,故意破坏公物,说脏话,说粗话,等等。因此,学生诚信缺失、心理承压能力低,最终导致学生自控能力不足,从而产生许多不良行为的衍生情况。因此,教师的德育目标也是围绕学生的情况而制定的。教师要从改善学生行为入手,采取措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法治意识和文明行为,提高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增强公民意识,依法办事,待人友善。要培养自尊、自信、自强、快乐的群体心理素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职业心理素质,最终努力使学生健康乐观。
        二、融合学生认知特点,科学应用德育方法
        德育发展方式是指教师在学生德育建设过程中,为实现德育目标和任务而采取的工作方法和培养方法。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人格。在教师教育的潜移默化影响下,学生的思想觉悟、情感、意志、信念、意志都会得到提高。通过师生的共同活动培养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教师需要科学运用德育方法。

学校让学生不断增强自身良好的道德素质,提高学生对他人、对自己、对职业、对世界的认知。
        例如,教师采取师生共同参与的方式,将教师德育与学生德育自我建设相结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教育的主要角色,教师是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助手和推动者。德育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学生必须主动将教师传授的理论内化为自己的道德认知,外化为具体的道德行为。因此,教师采取的德育方法不是教师主导的生硬灌输,而是合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将外教与被教育者的自我教育相结合,培养被教育者的自我修养的能力和能力的巧妙方法。首先,教师重视学生道德行为能力的培养,积极促进学生道德修养。不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而是让学生将所学的道德思想和行为规范顺利地转化为自己的道德行为。教师利用德育课堂、班会和社团活动,学校开展的大型德育主题活动,中职学生的培训、实习等社会活动,引导学生践行道德。然后,教师运用明示、提示、暗示三种方法,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性。以一种微妙的方式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这样的方法不易引起学生的反抗,使德育过程变得轻松自然。当然,这种德育方式也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也在不断加强对心理方面知识的学习,确保能够正确、恰当地使用提示和暗示性教育方法,最终保证德育工作科学、合理。
        三、适时检测学生品德,保障德育途径有效
        德育是确立学校德育目标和计划的一种德育组织形式。学生德育、思想道德和行为规范的体现和实施,都需要依托德育的基本途径。因此,德育基本途径的重要性应引起中等职业院校的重视。但是,德育工作开展有效性需要得到确认,这样才能保证教师对德育工作改革及开展进行及时、必要的调节和固化。中等职业院校开展的主要活动和工作,需要通过德育基本途径来落实和开展。,德育基本途径的重要性应引起中等职业院校的重视。教师从各方面与学生交流过程中检测学生多方面品德,也是保障德育途径有效的方法。
        首先,教师发挥德育主渠道作用,开展德育课程,对徐盛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教育、创业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同时,使德育课程贴近中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实际生活,改进和加强德育课程的内容、方法和方法。在此期间,教师鼓励学生发言,表明其自身的观点和行为,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引导学生正确判断社会现象,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能力。第二方面,教师关心中职学生成长过程,从学生能够接触到的社会层面进行社会发展热点难点问题研究,丰富德育课程资源,丰富德育科学理论的魅力。最后,教师也巩固自身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综合素质,对自己提出比学生更高的要求。此外,教师还利用学生管理学生、监督学生,帮助教师开展德育工作。班级管理和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也是班级建设的指导者和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教师发布任务让其对本班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对其自身及其他学生出现的情况和问题进行引导和教育和提交讨论,这是促进学校德育实效的重要保障。
        综上所述,作为中等职业院校的教师,定期的自我督导和教学模式的改进,可以帮助自身从中发现问题,及时了解学生的品德状况和德育的发展情况。在德育发展中,中等职业德育要不断改进教学行为,更新教育观念,发挥优势,纠正不足,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同时,德育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最终达到教书育人的效果,促进学生良好心理观的形成,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面貌、校内良好的学风和校风。
        参考文献:
        [1]重庆市城市建设技工学校西部职教项目课题组,孙德魁. 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的现状、不足及改善对策探究[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21):75-80.
        [2]郑富兴. 工作德育:中职德育的理念与方法[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3(01):100-1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