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与爱读”共成长———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发表时间:2021/7/1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3月9期   作者:王玉霞
[导读] 新课改不断推进,其教学目标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王玉霞
        河北省沧州市东光县第二实验小学 河北 沧州  061600
        摘要:新课改不断推进,其教学目标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一个教学难点。小学生由于知识储备,认识理解和分析判断能力都比较薄弱,独立阅读的能力非常有限。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对“阅读与爱读”共成长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让小学生爱上阅读,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实现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导言:
        小学语文的教学活动通常以阅读课本为基础,从而培养学生从文字获取思想的能力和建立正常的阅读观,良好的阅读习惯和优秀的阅读能力可方便学生认识自己、认识世界以及获取更多的知识。但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背景下,目前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教学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为此本文就针对让“阅读与爱读”共成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展开探讨,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供参考。
        1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积极意义
        第一,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阅读是获取知识的必要手段,小学生通过广泛阅读各类书籍、报刊、电子读物等,可以陶冶情操,促进个人身心修养的全面提升。深入广泛的阅读还能极大地拓展学生的眼界,从而促进学生个性化能力的发展。
        第二,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水平。汉语言作为我们的母语,是学生需要学习掌握的基础语言工具,利用汉语言工具,学生才能够独立自主地学习和探索,提升个人素养。同时,阅读也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通过广泛深入的阅读,学生才能了解汉语言实践运用的各种形式,才能通过有效的输出迁移运用,全面提升语文能力水平。
        第三,有效促进学生理解能力的发展。阅读的过程就是一个自我学习的过程,学生在这一自我学习过程中需要进行独立思考,并在独立思考中逐步提高思维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理解能力。
        第四,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受益终身。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学生的成长作用是明显的。俗话说“学无止境”,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时间是短暂的,课外阅读则会伴随学生的一生,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具备了独立阅读的能力,对于其将来的个人修养提升、行为养成都具有积极作用,而这些素养的提升能让学生终身受益。
        2 如何让学生爱上阅读的方法
        2.1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调动学生阅读的主动性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主,以兴趣为先导,加强教学环节的有效设计,为学生努力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动机,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与生活阅历,使他们在阅读中形成更多富有个性化的见解,形成独立的思想。教师可在小学生语文教学中,引入故事、多媒体、游戏等教学方法,针对小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的特点,开展生动、活泼、直观、形象的趣味性教学,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例如,在学习《桂林山水》这一课时,笔者就利用多媒体视听结合、声画色并现的特点,把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风景如画的特点,通过多媒体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置身其中的感受。这样的教学,比我们对着课本干巴巴地给学生条分缕析地讲解要好百倍,并让学生在好奇心与求知欲的驱动下主动展开阅读活动。
        2.2 引导学生以读为本,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要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爱上阅读,就要实施“以读为本”的教学策略,让学生以文本为主多读,在阅读中找到使自己读出感情的部分,产生共鸣。例如,在学习《窃读记》这篇课文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想象若是自己的窃读会有什么心情,并让学生通过文中对窃读的心理描写,感受文中主人公的心情,让学生产生共鸣。然后再结合以下阅读方法,让学生更透彻地理解课文思想,和主人公窃读的心情:
        2.2.1首先让学生掌握文章大意,理清思路。


        2.2.2让学生齐读、个人读,真切感受窃读中的心情和主人公的心理活动。
        2.2.3用多媒体让学生听标准的阅读,进行比较,找出差距。
        2.2.4引导学生再读,充分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从中体会和学习窃读中的思活活动,和主人公爱学习、爱阅读的好习惯。这种以读为本,让学生产生共鸣的学习方法,不但能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学透课文,而且还能让学生在与作者的思想和情感产生共鸣的过程中,爱上阅读,从此积极、主动地开展阅读。
        2.3 科学鼓励引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当引导者的角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热爱阅读、主动阅读、享受阅读的过程,养成良好的,使学生终身受益的阅读习惯。
        2.3.1要培养学生在阅读中自觉思考的习惯。读而不思就相当于食而不化,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消耗精力和时间的阅读。教师要提醒学生在阅读中学会专心致志,静下心来体会文章的意境,思考文章的主旨。
        2.3.2教师要鼓励学生在阅读中不断提出问题。学生只有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他们才能进入文章的中心思想,与作者进行思想沟通,情感交流,这样才能达到阅读的效果,走进文章。
        2.3.3要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在阅读中勤动笔,及时把文章精彩的语句和片段摘录下来,积累知识,学以致用,以便在自己的写作中能随时参照借鉴,提高写作能力。
        3 加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措施
        3.1 制定科学教学目标
        要按照新课标的具体要求合理的制定和规划教学目标,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体现了知识学习的价值和思想价值,阅读教学教学生认字,帮助学生体会文章的意境,因此教学目标制定需要实现教学综合习惯,教学目标的制定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学生的心理状况,将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相结合,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发展,目标设置不能过高或过低。
        3.2 确定科学教学内容
        第一,需要选择精准的教学内容,按照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在阅读文本内容的选择上,需要帮助学生理解文本中的内涵和意蕴,可利用人物形象的解读来作为切入点,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针对当前的教学内容进行加工和创新,语文阅读教学是动态发展的,实现师生互动,强化教学过程的预测能力,注重对阅读问题的层次化设计,强化对重点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第二,设定语文阅读的情景,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为了满足学生学习的多元化,由此调动学生的知识情感,体会语文阅读的精髓。首先可设定情景,以情感人;实现师生互动,创造感动;知识学习无边界,利用情感教学。
        3.3 选择适当教学方式
        第一,需要按照语文阅读教学的具体要求来确定具体的教学方式,利用创设情境,情感导入的形式帮助学生在情感层面感受到阅读课文的情感体验,使学生自然地融入到教学的情境之中。第二,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状况来选择教学方式,教师可根据小学生的审美发展情况实施教学结构的构建,建立起帮助学生感受阅读的情境,促进小学语文的审美资源丰富学生的心灵感知。第三,按照具体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情境灵活使用教学方式,语文教学活动具有动态发展的特征,需要按照教学情境进行调节,因此教师需按照课堂教学实际来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效果。
        4 结语
        总之,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因此,要让小学生爱上阅读,在阅读中提高综合素质、学习能力,教师就要在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以读为本以及科学鼓励引导的同时,还要制定科学教学目标、确定科学教学内容以及选择适当教学方式等措施来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教学的质量,让语文阅读教学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高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2020.
        [2]张蕾.如何改进小学语文主题阅读的教学方法探讨[J].2019.
        [3]伏玉芳.新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析[J].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