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

发表时间:2021/7/1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3月9期   作者:廖家兰
[导读] 在高中的语文学习中,老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对学生进行思维培养
        廖家兰
        西藏昌都市第二高级中学  


        摘要:在高中的语文学习中,老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对学生进行思维培养,不仅有利于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目标也会更容易实现。本文就高中语文中学生的思维培养进行分析,探究有效的对策,为语文教学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高中语文;思维培养;研究策略

        前言:高中的学习过程中,老师对学生的分数过于重视,基本上都在考虑学生如何多拿点分,如何多做对几道题目,而不是让学生研究知识,注重思维的培训。根据教学改革课程,在高中的学习中,学生最主要的是建立语文思维方式,重于“质”的训练,而不是“量”的训练。
一、培养学生语文思维的意义
        学生有良好的思维习惯是提高思维能力的前提,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发现学生的问题,帮助他们及时排除障碍。有的学生喜欢听老师讲课,不爱发言;有的学生不独立思考,遇到问题就喜欢问别人;有的学生遇到题目就找答案,依赖心态严重;还有的学生自卑,怕被笑话,不敢表现自己;还有的学生机械式的学习,不会转换知识。古人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有在学习中思考,思考中学习,才能有助于语文思维的培养。
        语文学科具有较强的综合性特点,涉及的内容广泛,所以在高中语文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坚持以语文教材内容为主,合理拓展多学科知识,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比如就语文作文来说,写的内容取决于作者给的题目而不是自己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很多人跑题的原因就是如此。就江苏省某年高考题目《车》,当年有很多人走题,因为他们很单纯的把题目理解成具体的车的组成和车的形状。而出题人是想把车当做一种工具,一个象征,更多是比喻的手法,是一种从实到虚的写作,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就在此时体现它的意义。再比如某个材料作文《蝴蝶和探险者》,命题人为了降低难度在文中加上一句话:小小的蜡烛竟然会带来这么大的影响,是想告诉学生细节藏在魔鬼之中。而很多学生只注重文章的内容,没有考虑到总结性的语句,很多人从改变自然和社会、探险角度去写文章,这就相当于走题了,分数自然不会高。
二、思维方式的本质
        思维方式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立思考,发现问题所在,而不是老师一味的灌输知识。思维方式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本,让学生从多方面思考问题,探究问题的本质,对学生未来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有几种思维方式值得大家参考。
        第一:聚合思维。指的是把各种信息聚合在一起,朝着一个方向得出答案的思维。学生在语文课本上众多答案中选择出一种,在许多模糊的理论中总结出来统一的结论。
        第二: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指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发散性的思维时学生思维往不同方向扩展,各个方面都有所涉及,由于语文答案不唯一,这种发散性思维容易产生更好的解题思路。举个例子,19世纪末,法国园艺学家莫尼哀从植物的盘根节错想到了水泥加固的方法,当学生在思考一个问题时,一旦受到身外事物的启发,可能就会产生一种奇妙的联系。
        第三:系统思维。就是对一件事有全面的认识,从大局观出发的基本思维能力,系统思维可以有效地抓住整体,抓住问题的本质。学生在学习语文课文时,从一篇文章的主旨入手,抓住每一段的重点,从整体到部分的作用过程来认识文章。系统思维的培养是学生素质教育的一种要求。语文知识发散性广,有很强的随意性,概念很模糊,还带有感情色彩,系统思维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克服语文学习的迷茫,帮助学生养成善于总结的习惯。


三、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措施
(一)课堂教学的改进
        最好的老师便是兴趣,所以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便需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高中语文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始终是以老师为主体,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这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感到枯燥无比,学生的注意力也难以随时集中于课堂教学中,从而严重影响了学生语文思维的训练。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该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运用多媒体和情境式教学等方式,有效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从而确保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大半部分时间都始终处于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状态,真正达到拓展学生语文思维的目的。
        很多高中老师在课堂教学时,没有留给学生很多独立思考的时间,语文这门课程主要是学生思维的体现,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决定了学生是否学的好这门功课。
        比如在学习《雨巷》这篇课文时,有些老师对于文章的意思都是直接教授,之后让学生背诵。这种方法束缚了学生的思考能力,课堂的效率也会大打折扣。“一万个人有一万个哈莫雷特”,学生如果不去思考问题的本质,不自己去研究,则很难有很深的印象。而在课程改革后,老师让学生自行翻译,自行去讲解课文知识,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勇于表达自己的意见,不仅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二)多方面去分析问题
        由于语文答案的不唯一,给了学生很大的发挥空间,学生在思考一篇文章时,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作者想表达的意思,主观性的问题可以考虑的更充分,不仅能让学生在考试中得到较好的分数,学生在解题时间上也会大大缩减。在教学《蜀道难》这篇课文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蜀道难,难在哪里,从哪几个方面看出来蜀道难等等问题,学生在学习时,带着这些问题去思考,研究作者想表达的内涵。学生在之后的学习中分析问题不片面化、绝对化。
(三)敢于挑战权威
         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名篇佳作较多,这些作品中都含有对学生语文思维激发和培养的内容,高中语文教师应充分分析和挖掘教材,对有关语文思维训练的内容进行积极探索,再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相结合,启发、引导、点拨和示范等教学方法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让学生学会质疑和探究,进而在质疑和探究过程中有效训练学生的语文思维。
        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敢于发言,敢于说出标准答案的某些错误,这是难能可贵的本领,这就说明学生对问题有一定的思考,有自己的见解。
        老师在教学时,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意见,不管对与否,这都是自己思维的一种表现。在对答案有质疑时,要表达自己的观点,如果质疑是错的,老师在讲解过程中更能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学习效果。
(四)学生主动思考
        语文学科是一门具有较强主观性的课程,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课堂学习中主动思考。高中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应试教育,教学中没有留很长的时间去思考,不利思维能力的提升。也不利于对语文课程的理解,也很难有效提升语文课程的教学水平。在学习《淡之美》这篇文章的时候,大部分老师都将文章的主旨大意和思想情感告知学生,让学生机械性记忆。这样不利于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发挥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缺少主动思考问题的机会,严重影响思维能力的发展。这样为了提升语文思维能力,便需要老师优化教学课程,让学生独立自主地思考这篇文章的主旨大意,如作者在写这篇文章时的社会背景。通过在尊重学生主观性和自主思考的过程,学生才能够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深入理解语文课程的内容,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能力才能得到培养。
结语:
        高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不仅有助于学生分析并解决问题,还有利于学生在社会上生存,老师要把锻炼学生思维放在首位,其次才是学生的知识学习,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提高学生成绩的同时也要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升,要做到学生的全面发展,成绩和思维能力都不能落下。
参考文献
        [1]王峥屿.论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J].高考,2021,(14):117-118.
        [2]尹红霞.浅析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J].新课程,2020,(11):193.
        [3]沈林章.浅议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J].学周刊,2019,(31):7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