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翠平
湖北省仙桃市张沟镇初级中学433012
摘要: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报告发布以来,语文素养及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就成为了基础教育阶段语文教学转变的催化剂。而作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四大素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因教学目标的差异,也会在教学诸多环节中发挥着不一样的作用。基于此,以下对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语文教学;传统文化;渗透策略分析
引言
我国是一个具有5000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文化传承过程当中留下了许多重要的价值观念,对当今社会的发展及人才的培养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人自古以来都比较注重孝文化,而孝文化在当前的教学当中,也可以算得上是独树一帜,通过融合传统的文化和当前社会新思想进行融合,从而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
一、利用传统文化内容,丰富语言积累
知识对学习起着一定的指导作用,课上,要想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应利用好传统文化,丰富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积累。文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语言载体。实践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阅读经典篇目,于读中欣赏优美文字,积累好词佳句。阅读中,面对不同文体,要教会学生采取浏览、泛读、精读等不同的阅读方法,以保证他们的语言积累变得更为丰富。同时,阅读期间,要注意引导学生对文中用词造句进行细致品析,学习如何进行遣词造句,进而做到融会贯通。其中,在《游山西村》古诗词教学时,可抓住文字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课上,在一二两句教学时,可先引导学生自由读,根据注释理解诗意。当学生初步理解了诗意以后,提问他们:“你能从哪些关键字中体会到人民的热情?”面对这个问题,可先为学生举例说明“足”字的用法,简单阐述“足”字有足够、丰盛之意,体现了山民招待客人的淳朴、好客情感。接着,学生将自主研读重点词句,分析诗中“莫笑”一词的用法,总结出诗人用这个词表达了对村民热情的赞美。在这里,通过分析“足”和“莫笑”重点词句用法,学生将积累一些语言知识,于日后写作中学会使用已积累的知识表达自己的情感,由此提高语文核心素养。
二、高效运用古诗古词,提高审美鉴赏
课上,要把握好文本中对传统文化的描写,精心为学生设计丰富多彩的审美活动,引领他们用心体会美,以树立起正确审美观。当学生掌握美的规律以后,要引领他们用古诗词学习中掌握的传统文化创造美。在追求美的过程中,学生审美鉴赏能力核心素养将得到显著性提高。其中,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古诗教学中,可准确把握文中对“中秋”这个传统节日的描写,用多媒体教学工具为学生直观展示中秋优美景色,营造一轮明月升上了深蓝色天空的美景。在美的意境下,引导学生鉴赏诗中上阙对望月的描写,赏析诗中用明月、酒、青天、风等实物刻画了月下饮酒景象。
在这里,结合“中秋”传统佳节营造美的意境,不仅能深化学生对月下饮酒景象描写的理解,还将使他们在美的熏陶下养成好的审美鉴赏能力。
三、渗透学科核心素养,创新初中语文教学过程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不仅是重构教学设计的基础,更是创新教学的源动力。在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过程既要渗透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更要以创新教学来落实其核心素养的培养。如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诗词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通过文本细读进一步加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发展,而且还可以引导学生用现代文进行翻译,从而加强学生的语言素养培养。如《蒹葭》中的“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在学生细读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翻译。笔者在教学时,有一位学生就将这句话翻译为“我心心念念的人儿啊,却在可望不可及的河对岸,教我怎能不思念你呢?”从表面上看,这种翻译与原文有一定的区别,但却是学生理解之后有感而发的真情流露,对心爱的人的思念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也表现出全诗优美的意境。更为难得的是,通过这种读写一体的语文教学创新,学生对课文理解,对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有了更直观的感受。同样,在审美鉴赏与创造上,对《蒹葭》进行审美鉴赏也是教学创新的重点内容之一。在中国传统中,对爱情的追求不是占有,而是对美的欣赏,因此,“所谓伊人”,一定要“在水一方”,由此引发一个孜孜以求的执着追求过程。由此可见,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创新初中语文教学过程,实质上是将学科核心素养转变为教学过程中可见或可感的形式,通过学生的自主参与,形成学科核心素养与教学创新同步发展,从而使教学过程更富新意。
四、利用我国遗留下来的孝文化书籍,开展相应的校园文化活动
我国有着丰富的孝文化书籍。教师就可以利用这些书籍培养学生的学识,创建丰富多彩的教学引导活动,加强学生对孝文化的认知。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孝文化经典的阅读活动,书籍有《弟子规》《孝经》《二十四孝》。通过阅读这些书籍,然后再举行丰富的活动,比如征文比赛、朗读比赛、孝文化演讲比赛等等。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开展,让学生能够在阅读当中明白中国传统孝文化对于自身成长和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与重要性,以及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从本质上认可孝文化,接受孝文化,并且受到社会文化的熏陶和影响,形成学生自身正确的价值观,并运用这种价值观来规范和约束自身的行为,从而实现对学生的引导。
结束语
在对学生核心素养进行培养时,要积极渗透传统文化。期间,为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要利用好传统文化理论,丰富学生对知识的积累,锻炼学生语言技能。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阅读中传统文化,以养成良好思维品质。另外,要积极运用古诗词传统文化,熏陶学生审美鉴赏能力,并在合作学习和实践学习活动中,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文化理解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龚锡龙.初中语文教师核心素养课堂教学之传统文化教育[J].文理导航(上旬),2020(12):10-11.
[2]吕雪静.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9.
[3]余登燕.初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教学策略研究[D].伊犁师范学院,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