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莉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刘海粟艺术幼儿园 213000)
摘 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强调,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事实上,幼儿从事的所有活动都像游戏,他们的学习活动就是在游戏中进行,又以游戏的形式表现出来。游戏的过程,是幼儿探索世界、获得经验、自主表现并促进自我成长的过程。推进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就是要转变儿童的学习方式,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让游戏承载学习的功能和快乐的元素,教师要成为儿童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尽可能多地为每一位幼儿创设参与游戏的机会,支持、推动他们在游戏中尽情体验、快乐成长。在游戏活动中学数学,就是让幼儿在各种游戏活动中感知、体验、积累有关数学的知识、经验,从而达到数学教学的目标,掌握所学内容。在游戏活动中学数学会使幼儿有意无意地亲近数学,愉快地步入数学世界。
关键词:幼儿 游戏 兴趣 数学活动
幼儿时期是培养学习兴趣、态度和信心的重要时期,他们感知周围事物,并不决定于事物本身的价值、意义,而完全是以自己的兴趣、意愿出发,自己感兴趣的就是“重要”的、“有价值的”,从而作为感知的对象,对不感兴趣的,无论实际上多么重要,也一概不作感知。这种不随意性的感知,是表现在整个幼儿时期的相当突出的特点。因此,研究和探讨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对发展幼儿智力,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我们都知道,如果单纯地灌输形式实施于幼儿,那肯定行不通。幼儿园的孩子在认知过程中容易受外界事物和自己情绪的支配,无意识记占优势,常常在无意中记住一些事物,而有意记忆的内容反而记不住。而数学由于其学科特点,相对而言比较抽象和枯燥,因此,在数学活动中要让幼儿产生兴趣,让幼儿有意无意地亲近数学,愉快地步入数学世界。兴趣是一种认知倾向,属个性特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幼儿学习的动力。兴趣可以激发儿童的求知欲,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那如何提高幼儿的兴趣,使其能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呢?
一、利用游戏化语言的讲解进行数学教学
语言是组织活动最重要的工具,生动有趣的语言、夸张起伏的语调,形象搞笑的动
作(身体语言),对于吸引幼儿都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以游戏为主课堂活动,少不了要对游戏规则进行讲解。首先要考虑幼儿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然后决定使用的讲解方式。如“中班给纽扣宝宝排队”教师的指导语为:“纽扣宝宝要去游戏了,请小朋友帮忙把它们按顺序排好队。”小班“图形宝宝开火车”活动开始就以“你们想不想来玩开火车?”的游戏口吻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在活动中教师的语言语速不能过快,要抑扬顿挫,富有感染力,使孩子们身临其境,就像真的到了游戏王国,从而在游戏活动中孩子们更具激情,更能主动参与活动。
二、利用情境故事的讲解进行数学教学
幼儿的特点:爱听故事,而且喜欢与故事情节融入一起。因此,在设计一些数学教学活动时,我会请幼儿担任故事中的角色,激励幼儿更加认真地听故事,参与故事,从而完成数学教学内容。
如让孩子认识图形“椭圆形”时,为了激起幼儿的兴趣,我事先画了几只熊猫,再请几个孩子把画好的熊猫贴在他们身上。课上让他们随着音乐跳着舞蹈欢快地进教室说:“看小熊猫来我们教室啦,”孩子们立刻兴趣盎然,于是我马上说:“你们看它的头、眼睛是什么形状的?”,“再看看它的耳朵、身体、腿是什么形状的,象什么?”,通过情景来扩散他们的思维能力,认识椭圆形。为了帮助幼儿巩固学到的新知识,我用找图形形式巧妙地安排:老师做熊猫妈妈让幼儿当小熊猫,教室当家,然后通过故事情节边玩边找椭圆形。在这活动中我还要求‘小熊猫’动脑筋想一想,在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是椭圆形的,以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后让他们在‘家’里找找是椭圆形的东西得以巩固。最后,我给他们准备了一个自由放松、具有创造性的游戏,请他们用各种几何形拼成自己喜欢的各种东西。
他们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很快拼搭出了小鱼、小老鼠、小娃娃……拼好后各自欣赏同伴的作品。如让幼儿学习组成时,我让幼儿进行“猫和老鼠”的游戏,他们玩得可开心了,当游戏结束后,我请小朋友数一数“猫”一共抓到了几只“老鼠”!他们很快地说出数字。接着又说:“我们把这些‘老鼠’分成两份,看看有几种分法?”他们七嘴八舌地分开了。这次体育游戏,孩子们玩得可开心了,同时从中学习了数的组成。再如,认识白天、黑夜的活动,老师戴上猫妈妈的头饰扮演妈妈,幼儿带戴小猫头饰当小猫,猫妈妈带小猫一起玩钓鱼和捉老鼠的游戏,在玩的过程中通过提问使他们认识了“白天”和“黑夜”等等 。
在孩子认识数字是我利用数字儿歌:1像铅笔能写字,2像鸭子水上飘,3像耳朵听声音……一起加动作说数字,把数字形象化,幼儿非常容易理解;我和幼儿一起说儿歌: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没打到,打到小松鼠。相信松鼠有几只,让我数一数……幼儿念这首儿歌,我请幼儿和老师比赛同时掰手指,借此掌握一至五的数量和数序;而儿歌《数青蛙》: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扑通一声跳下水。2只青蛙……边说脑子快速反应,当遇到难度时借助图片请幼儿观察,帮助幼儿认识加法,并寓有乘法含义。再如我和幼儿一起唱歌曲“打电话”帮助幼儿学习了序数。音乐游戏“我们邀请一个人”每唱完一遍,便问问幼儿甲队少了几个人?乙队多了几个人?再唱一遍,请幼儿数一数原先有几个人?现在有几个人?多还是少?多几?少几?在音乐游戏中帮助幼儿理解了多1和少1。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情节,在适当的时候,将一些教学内容巧妙地、合理地融入之中,会让小朋友感受了快乐,又学到了知识。
三、利用情境游戏的扮演进行数学教学
根据教学内容,要求设计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有趣的游戏,使幼儿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活动中。如小班活动“饼干商店”,由开饼干店——分饼干——买饼干——送饼干这一系列游戏情节来激发幼儿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幼儿能根据形状、颜色进行正确配对、分类。再如小班活动“做客”,由小朋友每人戴一朵红(或黄)花去作客——乘汽车(分别乘坐与花颜色相同的汽车)——买礼物——送礼物。在这一串富有情节、生活化的情境中让幼儿根据颜色将物体分类。我尽量在数学活动中设计游戏让幼儿在 “玩”中从事数学活动,让幼儿在积极愉快的情绪下获得数、形的经验和知识。
总之游戏教学是最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一种活动,是幼儿自由意志的体现,它能给幼儿以快乐并从中受到教育。在游戏中,幼儿既能操作各种材料,又能与同伴交往,其动作、言语、思维、想像、情感等身心各方面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数学可以大大提高了幼儿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在愉快的情绪中,轻松、自然,饶有兴趣地学习,从而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所以教师应确立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意识,让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让幼儿在游戏中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李冬.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开展现状的调查研究——以苏州市6所公办幼儿园为例[J].内蒙古电大学刊,2020(04):83-88.
[2]林华帧.幼儿园数学活动评价的“变”与“不变”——传统数学活动与生活化数学活动评价的比较分析[J].教育观察,2020,9(20):31-33.
[3]成海燕.在幼儿园数学教学中绘本的运用探究[J].才智,2020(15):210.
[4]陆晓静.幼儿园实施数学游戏化教学的策略探究[J].才智,2020(1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