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小雯
广东省阳江市江城南排小学 广东省 阳江市 529500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是一个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数量关系反映了各个量之间的关系,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关键。本文主要指出了问题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旨在分析和探讨小学问题解决教学中的数量关系教学策略,以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数量关系;教学研究
引言:小学数学学科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思考,特别是在数量关系的教学过程,但是我们从各个方面进行了解,让学生能够知道数量关系的深刻含义,这样他们在解决数学问题的时候,才会更具有思维逻辑。我们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不同的数学问题,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在理解这些数量关系,这样才会让学生从小就有数学思维,在高阶段的学习中能够掌握更好的学习方法。
一、解决问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1)目前小学生的生活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小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还不能够了解一些超过年龄的概念。我们在进行数量关系引导的时候,需要深刻的注意数量关系的引导教学,要学生能够掌握这个方面的需求,这样学生在进行平常的练习,才能够把数学的问题带入到日常的生活之中,把这些问题和我们的信息进行深入思考。(2)我们在日常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具有更好的学习氛围,让他们能够利用自己的数学知识,想办法解决问题。学生不懂数量关系容易导致学生对这些问题的探究兴趣下降,导致学习动机下降。从目前的小学数学教材来看,对数量关系没有明确的介绍,除非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支持,否则教师很容易忽略数量关系的教学。
二、解决小学解决问题中数量关系教学的策略
(一)渗透教学法数量关系分析
渗透教学法既有利于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自主性、创造性,综合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教师渗透立德树人的教育。数学问题的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内在关系是数型结合的基础。它不仅分析了它们的代数意义,而且揭示了它们的几何直觉。要充分利用这种组合,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使问题变得困难、复杂、简化。小学数学教学中数量关系的培养数量关系是从一类有共同规律的数学问题中总结出来的揭示某些数量之间的本质联系,并以数量关系式来表示这种联系。其目的是充分发挥题型的生动性和直观性,以及数字的标准化和严密性。小学数学的教学必须要让学生能够真正的理解数学的思维。现在很多的学生都缺乏这个方面的思维。目前,在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中,学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被灌输,使学生记忆相关数学公式,忽视了数量关系的分析。小学数学教学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过程,数量关系反映了各个数量,在教学实践中采用渗透教学法,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与综合,以此全面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一年级《9加几》。基于刚入学两个月的一年级学生特点,老师用生动活泼、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引导学生借助学具探究算理、发现算法,并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学生通过“摆一摆”、“移一移”、“圈一圈”等操作活动,实现了图式结合、算法相融。课件的慢回放也帮助学生牢固建立了“凑十法”等基本口算方法的模型,展示了信息技术助力学科素养提升的魅力[2]。三年级下册的第七单元《小数的加减法》。课前通过创设超市购物的情景,让学生收集商品的价格、提出问题、独自解决等让学生回顾整数笔算的加减法。随后又出示三个商品的单价,让学生所理解的数量关系自主提出四个加法和三个减法问题。抛出问题后,让学生独自选取问题进行解决。练习中,老师不仅考察学生算理和计算能力,还考察了学生运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还有在关于速度、时间、路程的练习中,小红从家出发向附近超市买饮料,来回总共需要2个小时,已知小红到超市用1.2小时,由超市返家时走相同路线,小红从超市回家的速度是每小时8千米,求小红从家到超市的速度。
绘制线段图,通过时间、速度、路程公式,推导出速度=路程÷ 时间,路径未知的时间为1.2小时,即速度=路程÷ 1.2,然后将问题放在路程上,到超市的路线与超市回家的路线相同,所以到超市的路程=到家的路程,即路程相等,路程=速度× 时间=8×( 2-1.2)=6.4(km),最终计算速度=6.4÷ 1.2≤5.3(km/h)。在《平均数》导入环节,教师精设情境将精彩的“六一跳蚤市场”引入课堂,学生针对课题质疑。老师做到了解学生认知水平,定准教学起点使教学更切合学生的实际需要。针对疑问引导学生利用手中的探究任务单通过移一移、画一画或算一算的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促使数学教师转变观念,反思自己在教学中运用“数形结合思想”的做法,并做出相应的策略调整,同时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高“数形结合”的应用意识,提升数学学习的能力。
(二)发现差异,理清数量关系
课堂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有效地利用学生的思维冲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知识检索环境,为学生提供探究空间,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渗透人物与形式相结合的思想,发现差异主要是发现不同数学问题之间的差异和联系,数学知识的抽象很难理解,数量关系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3]。由于小学生对世界的参与不够深入,缺乏足够的生活经验,很难理解数学知识的差异和联系,这就要求相关教师在整体上帮助学生树立整体意识,从整体上看待数学知识。
例1:每只鸟笼有三只鸟,总共有多少只鸟?例2:有三个笼子,从左到右,第一个有两只鸟,第二个三个,第三个四个,共有多少只鸟?这两个数学问题很容易解决。但数量关系之间的差异和关系并不容易发现,数学教师是指导学生的必要条件,首先要求学生认真分析两个问题的异同。了解乘法和加法的区别和关系,找出几个用乘法和加法来解决问题的学生。例1你可以同时使用乘法和加法,并列出公式:3×3=9,3+3+3=9;例2可加法计算,教师可以提前将公式进行板书,然后让学生删进行比较的练习,这种方式虽然较为常见,但是教师可以通过话语的引导,让学生发现这些不同数量之间的差异。有时候在我们的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找到自己的思维特点,利用这种学习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知道数量关系的不同,就可以发现这种转化的例子,这种简单的对比模式,可以让学生尽快发散自己的思维,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应用水平,也帮助学生能够利用自己的学习知识来解决问题[5]。
结束语: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的整体质量是由于学生的年龄和有限的经验造成的,因此,教师应帮助学生树立整体意识。为了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增强学生的思维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师要学会在教学内容中把“隐性”的图形与形式相结合的思维方法传授给学生,重视解决问题中数量关系的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形体结合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 鲍丽花. 构筑"数学"生态圈 寻觅"解题"之刀刃-浅谈小学六年级运用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的教学研究[J]. 生活教育,2012(17):63-66.
[2] 孙林美. 让问题解决于可循的章法之中——对小学一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思考与策略[J]. 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47):190-192.
[3] 王姜玲. 妙用"假设法"巧解数学题 ——用"假设法"解决小学中高年级数学实际问题的策略[J]. 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2019(9):26-28.
[4] 陈国权. 让学生充分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对小学数学解决问题过程中三个步骤的思考[J]. 小学数学教育,2015(7):10-12.
[5] 包德力格尔胡. 蒙古族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调查研究——以“鄂尔多斯市蒙古族小学”为例[D]. 内蒙古: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