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富娟
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琵琶九年制学校 746000
小学阶段,计算教学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可见数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知识技能莫过于计算教学。但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许多老师发现,小学生在做计算题时,普遍有轻视的态度,一些计算题并不是不会做,而是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抄错题、运算粗心、不进行验算等造成的错误,也有一些是由于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导致作业的质量不高,阻碍了学生成绩的提高。
一、调查目的
了解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探究解决的策略,促使学生减少计算的失误,逐步提高计算能力,能够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更好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课题组于2020年10月对武都区安化中心小学二年级10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本次问卷中的学生问卷由课题组骨干教师杨金娟、姜成祥、张淑芳三位老师设计,由我校课题组成员同共设计完成。
三、学生计算能力的基本现状和成因
通过对调查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我们发现现阶段农村小学二年级的计算存在以下几种情况:
(一)学生不良学习习惯造成计算失误
学生在计算中出现的错题,究其原因,其中许多原因与不良的学习习惯有直接的关系。
1、审题不认真
计算是数学中最重要的内容,但学生对它的重视程度往往不够,因此经常有些同学做完题目了可能连题目的要求是什么也不清楚。一旦出现问题,往往简单地归结为马虎或不认真等原因,以至于屡次出现同样的计算错误。而我们的一些老师在学生发生同样的错误时可能只会简单地说上一句“你真粗心啊”或是“下次看题目要注意了”,而没有教会学生怎么样去审题,怎么样从平时养成仔细审题的良好习惯。
2、书写不规范
书写不规范也会给学生的计算带来一些影响。在教学中,我们许多老师都发现这一现象,一些学生在抄数字时把“6”写成“0”,把“7”写成“1”,把“6”写成“9”,直接改变了算式的原样,从而导致错误的出现。如:在计算“16-7”时,有位小朋友把“16”抄成了“10”, 10-7=3。而许多这样的错误不是没有看仔细,而是因为他们的数字写得不端正,不规范,经常把数字写得自己也认不清了。因此书写不规范也是小学生在计算时常见的毛病之一。
3、做完不检查
我们在调查时也发现一些学生没有良好的检查习惯,许多学生在做完题目以后就直接上交或者做其他的事情了。其实许多题目只需要稍稍仔细地检查一下,就可以发现一些错误或失误的地方。如在计算“25-17”时,要求列竖式计算并验算,有些同学在列竖式和验算的过程全是对了,可是在抄写得数到算式后面时却抄成了验算的结果“25”。因此,审题不认真、书写不规范、做完不检查是低段学生在计算时常出现的不良学习习惯,也是导致学生计算正确率低下的主要原因。
(二)学生不明算理够造成计算错误
就我对二年级教学过程中我了解到:许多学生计算出错的原因除了不良学习习惯造成以外,还有许多学生是由于对算理算法的掌握不够导致计算出错。
在教学中,只注重了让学生模仿练习,而忽视了学生的思维体验,学生有了一定的算理知识,在实践中,没有很好的使其与自己的表达思维相联系,致使知识在掌握上出现异常。
四、如何提高计算能力的对策研究
(一)端正学习态度,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从小学生的计算中可以看出,学生对于计算的方法已经掌握,但仍有学生在练习、考试中计算出现失误,经分析原因有以下几点:对数字的书写不规范;审题不认真,看题不仔细,导致看错,抄错题目;计算过程未按要求进行;做完不检查,不验算。因此,我们应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从书写开始。要求学生认真书写阿拉伯数字和运算符号,计算后要检查。教师要教育学生拿到题目后认真审题,看清楚题目要求,想明白算理,然后再算,算后仔细检查,作业要写得干净整洁。
2、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老师应培养学生在计算时一丝不苟、严肃认真、及时检验的学习习惯。对学生在作业本上出现的计算错误,先不打叉,而打个点,让学生找出错误改正后,再打对号。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只有在教师严格要求下的反复训练,坚持不懈,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逐步形成。。
(二)创设教学情境,促使学生明白算理
低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因此,教学时要特别注意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事物的感知来理解算理。例如,“9加几”的教学,可以让学生通过实物操作来感知“凑十”的过程和方法,进而理解“凑十”的算理。
(三)加强计算练习,提高学生计算水平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速算和笔算的训练,引导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通过必要的练习逐步达到教学要求。
1、进行经常性的基本速算练习。速算是笔算的基础,它具有花时少,容量大、形式活、速度快的特点。因此,通过速算训练,可以促使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2、加强课堂练习的指导。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计算方法,掌握计算法则,而且要多给学生练习的时间,力求在课堂上多练,完成课堂作业,特别是对学生在计算中易出现的失误应及时指导。
3、重视运算过程的检查。在批改混合运算的计算题时,如果得数不对,先让学生检查运算过程,找出问题,及时纠正运算程序中的错误。这样,学生就会养成主动检查的习惯,从而不断地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4、练习的形式多样化。教学时要吸引学生的主动参与,变“老师要我练”为 “我要自觉练”,把练习过程变成小竞赛,挑战同学,挑战自己;把练习变成技巧的探索,我发现,我总结,我成功;把练习变成是小游戏,我游戏,我快乐,我喜欢。
五、注重思考,做好反思
在课改的今天,一些老师认为课程改革降低对学生计算能力的一些要求,就是说计算教学不那么重要了,进而大大地放松对计算技能的练习,这是一个误区,非常有害的。实际上,学生的计算能力直接影响到学生其他方面数学能力的提高。因此,在计算教学过程中,我们老师应该首先从思想上重视计算内容的教学,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加强练习,不断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进而发展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本文系陇南市2020年度教育科学研究课题《提高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LN(202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