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红莲
安徽省芜湖市清水小学 安徽 芜湖 241121
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浅谈如何在教育教学中帮助学生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从而更好地体现新课改以来的三维目标,使人人获得良好的数学素养,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感悟数学思想,把握数学的精髓。
数学教学有两条线,一条是明线,即数学知识的教学,一条是暗线,即数学思想及方法的教学。而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精髓,是学生形成良好认知结构的纽带,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观念和创新思维的载体,在教学中我们必须重视数学思想的渗透教学。
1.在基础知识的理解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
数学知识的掌握应以理解为基础。为了帮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知识,教学中应注重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与学生学科知识的联系,组织学生开展实验、操作、尝试等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运用知识进行判断。如教学《加法》一课,通过观察主题图,分析小朋友在做什么,语言复述,手势表示合起来,理解“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就是把3个和2个合起来。”介绍“合起来可以用加法计算,‘+’这个符号叫做加号,表示合起来的意思”。理解“+”号表示合起来,渗透符号化思想。
教师还应揭示知识的数学实质及其体现的数学思想,帮助学生理清相关知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如教学《9加几》一课,一组练习后,请学生观察,看看有什么发现,得出“一个加数都是9,另一个加数增加1,结果也增加1。”可能学生的语言并不是太规范,也没有高度的抽象概括,但在观察对比中,渗透了函数思想,一个常量,一个变量,结果随着变量的变化而变化。
2.在基本技能的掌握中,感悟数学思想。
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技能操作的程序和步骤,还要使学生理解程序和步骤的道理,有时这里也有数学思想。如乘法竖式计算,用乘数4分别去乘2、乘1、乘1,分别算出多少个一、多少个十、多少个百,然后把每次相乘的结果合在一起,体现了分类组合思想。教学中虽不需要明示,但可以让学生感悟这种先分再合的思想,包括一些口算也是这样,如23×3,20×3=60,3×3=9,60+9=69。
3.在小结复习中,提练数学思想。
一节课进行小结时,除了对学习内容的小结,也应引导学生对数学思想的小结,学完一个单元的内容,应该在整体上对该单元的内容有一个清晰、全面的认识。因此,在小结与复习时提炼、概括这一课、这一单元知识所涉及的数学思想,可以更为全面的观点分析所学过的知识。如《找规律》中的一一对应思想,出现了“两端相同”与“两端不同”两种情况,如果以“一一对应”的思想为原型建构通用的数学模型,以不变应万变,更能体现数学思想的价值。又如四年级平面图形面积这一单元进行复习时,让学生回顾平形四边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分别是怎样得到的——转化成学过的图形来研究新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从数学思想方法的角度进行提高与精练。用思想去引领学习到的知识和方法,学生们的认识才不是僵化的知识,才能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专题教学中,明确数学思想。
现在不少版本的教材,都有对数学思想的专题教学,如人教版的数学广角,苏教版的解决问题的策略,通过一些具体的事例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或者介绍一些比较著名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能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经验和能力。如几个版本都有的《鸡兔同笼》(或《假设》)最重要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接触这些重要的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经历猜想、推理、调整等数学探索的过程,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数学教学,本质上是师生共同进行数学活动的教学,所以学生获得相关的活动经验是数学课程的一个目标。特别是,其中有些精神“只能意会,难以言传”,必须要学生自己在亲身经历的过程中获得经验;有些内容虽能言传,但是如果没有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亲身体会,理解也难以深刻。正如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的:“数学学习是一种活动,这种活动与游泳、骑自行车一样,不经过亲身体验,仅仅从看书本、听讲解、观察他人的演示是学不会的。”
1.关注学生生活经验,在悟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学习离开了生活,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如《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从学生分苹果、分矿泉水,到分蛋糕,让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来探究学习新知识——将一块蛋糕平均分给两人,每人各得到这块蛋糕的多少。引导学生把生活经验悟化为数学经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设计数学活动,在做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靠模仿和记忆,在小学阶段,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借助动手操作,不仅能有效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形象性的矛盾,而且对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提高动手操作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意识,积累丰富的探究经验。如教学《认识长方形与正方形》,带着长方形(正方形)的边与角有什么样的特征,学生进入了动手操作,学生通过量一量,折一折得出了长方形的特征,又把这一方法运用到正方形的探索中,通过多次对折也得出了正方形的特征,这时适时引导学生“如何折能一眼看出四条边长度相等?”植入有一定思维深度的问题,启发学生拓宽思路,引导学生经历操作与思考的过程,积累有效操作的活动经验。
3.创设问题情境,在探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积累探究经验不是通过简单的活动和思考就可以完成,它更强调的是一种真实的情境,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和体验。因此,教师应精心创设问题情境,组织适度开放的探究性活动,让学生多方位、多角度地获取多样化的信息。如《鸡兔同笼》一课,通过谈话明确有这样一个有趣的古老的数学问题——鸡兔同笼,根据信息你能猜出鸡兔各有多少只吗?尝试运用学过的策略来解决问题,引导学生经历自主、多样化的体验过程。然后依据体验重点体会假设一种数据后如何进行合理的调整找到正确的结果,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4.开展实践活动,在用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四基”虽然是由4个部分构成,但“四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数学教学的主要载体,数学思想则是数学教学的精髓,数学活动是不可或缺的教学形式与过程。“两基”变“四基”,对数学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数学老师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促进儿童健康成长,使学生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使人人获得良好的数学素养,那么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性人才就具备了良好的条件。“两基”变“四基”,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