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初中德育教学的难点与对策研究

发表时间:2021/7/1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3月9期   作者:王秀侠
[导读] 近几年,伴随着我国教育内容的不断创新改革,初中德育教育广受人们的关注
        王秀侠
        黑龙江省绥化市望奎县海丰镇中学  黑龙江152183

        摘要:近几年,伴随着我国教育内容的不断创新改革,初中德育教育广受人们的关注,本论文就当前初中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索,分析该怎么通过新媒体环境下完善初中德育教育方式,从而有效提高初中生的德育素养。
        关键词:新媒体;德育教学;初中
        引言
        我国比较重视学生的德育工作,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均会设立德育学科。初中生正是青春叛逆阶段,他们思想灵活,喜欢标新创异,思想观念还不够成熟,
在面临外在影响时极易动摇自己内心,为此,初中环节德育教学工作的目的、方法与理念具备自动特征。现阶段,中国初中德育教学工作依旧存在教育方法落后、教育内容陈旧等现象,德育工作成效较差,初中学生早恋、犯罪及厌学等情况时常出现。伴随着新媒体的广泛应用,初中生的生活习性、交流沟通的方法及获得信息方式均产生了巨大改变,老师的地位正逐渐降低,初中德育教学工作迎来了巨大的挑战。
        1现阶段新媒体的几大特点
        1.1互动性强
        新媒体属于给广大居民提供的一个开放平台,广大居民均可在该平台上分享或是接受信息资源,真正意义上实现资源共享目标。因为新媒体具备随时性及双向性,让每位参与信息流动的个体间均可实现双向互动。
        1.2个性化和社群化强
        和以往的“大众媒体”相比较而言有所区别,新媒体属于“小众媒体”,广大居民均可按照自身的爱好来选择信息分享与接收的模式、以及信息搜索的方式。新媒体会按照不同用户间的特征,给他们推送其喜爱的信息数据,为此,新媒体具备较强的个性化特征。在互联网时期,具备不同兴趣爱好的网民集合一起,形成多样化的社群,例如:微信群、百度贴吧、QQ群等,进而让新媒体发挥出其较强的社群化特点。
        1.3空间虚拟性强
        普遍情况下,空间虚拟主要包含两层意义:第一,传播的虚拟性,即是信息通过数字化型号在虚拟的空间进行分享,广大居民没办法感受到;第二,广大居民交流的虚拟性,在计算机时代,网民埋藏自身的身份、地位及年龄等信息,每个人均是一位普通的网民,在该虚拟环境下,网民方可放下现实生活中的社会角色,尽可能的呈现出一个真实的自己。
        2 现阶段新媒体环境下初中德育教学的几大难点
        2.1新媒体环境下初中生的改变
        当前初中生思维活跃,好奇心极强,正是青春期叛逆的时间段。对于充满自己生活的新媒体,初中生的交流方法、思维意识,以及互相间的语言表达、探讨的问题均发生较大的变化。但是大部分初中生教师年纪较大,并不了解或是熟悉新媒体,与学生间缺少共同的语言与话题,极难走进学生的内心,更别提与学生交朋友。其次,管理学生的方法较为落后,一般是采用不厌其烦的教学方法,造成初中德育教学方法效果差。
        2.2 学生离校后无法进行有效的监督
        学生在校时期,老师还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有效监督学生的行为举止。不过学生离校期间,学生的德育教育只可依赖家长与周围环境的影响。部分父母只关注学生的成绩是否达到要求,忽略学生的德育教育。一些父母虽关注自己孩子的德育教育,不过每天工作繁忙,出现有心无力的现象,还有一些父母自身没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于学生错误的行为并不进行批评教育,甚而进行鼓励。
        2.3 新媒体环境对学生的负面影响
        新媒体时代的来临,大部分初中生均是人手一部手机。通过网络的方式,初中生极易接受外界的多样化信息。

新媒体信息充满着许多暴力、色情等不健康信息,还存在宣传个性化主义及拜金主义等思维,初中生相对较为简单,没有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法律意识及政治意识较为淡薄,且初中生较为叛逆,尤其是喜欢看一些异乎寻常的观念,为此,极易受到这些负面信息的影响。在我国传统文化理念中,老师的地位很高,随着新时代教育理念的成立,中国文化开始倡导师生平等、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在新媒体环境下,网络的广泛应用使得初中生和老师具备相同取得信息的方式,老师不再是唯一为初中生提供知识的主体,老师在学生中影响也日趋薄弱。
        2.4老师无法有效监管新媒体
        以往的初中德育教育工作大部分是通过课堂与课下面对面进行,初中生面临的问题,老师基本可通过其言行举止察觉出来,且大部分学生遇到心理问题或是困难均会找老师解决或诉说。但在新媒体环境下,初中生的社会方式发生巨大的改变,他们可通过微信、QQ、微博等平台进行发泄晴雪,找到处理问题的关键渠道,造成老师大部分时间对学生的思想状态不清楚。老师无法有效监管吗,新媒体,学生日常在网络做什么,浏览什么内容,其互联网社区成员的背景,交流什么话题,这些老师都极难进行掌握,造成没办法第一时间察觉问题,问题产生后极难采取相应的对策。
        3 现阶段新媒体环境下初中德育教育的几大措施
        3.1德育教学老师不断提升自身的新媒体素质
        德育教育老师承担着对初中生实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义务,为此,需不断提升自身的新媒体素质,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这样才可与初中生存在共同话题,全面了解与掌握初中生的互联网语言,与初中生交朋友,还可以自身丰富的知识,与时俱进顺应时代潮流,勇于接受新鲜事物的教师形象影响学生。
        3.2成立学生心理问题辅导机构
        许多初中生面临问题只愿意在互联网上发泄自己的问题,向互不相识的网民进行诉说,主要因素在于初中生担心其他人了解自己的秘密与困惑。对于该现象,教师可设立面对全部初中生心理问题辅导的机构,初中生可选择匿名的方法向教师咨询困惑。若想确保与激励学生参加,教师可以社会人的角色,通过陌生网民的身份与学生交流沟通,了解学生的思想活动,这样可以有效监管学生行为活动。
        3.3建立政府、家庭与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互动方式
        我国政府部门需承担起互联网监督的主要义务,创造德育教育品牌网站,提升其对初中生的吸引力,可更深入规范互联网平台行为,例如:互联网游戏进行实名制,网站对初中生的约束制度等。学校需主动配合政府,严格审核流入校园网络信息内容,第一时间杜绝负面信息。针对于家庭环节,父母需改变以往的观念,在重视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还需着重关注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需做好自己孩子的榜样,针对于学生运用新媒体,不可一味禁止,需为自己孩子的把关好,通过新媒体掌握自己孩子的思想行为,也可与孩子共同探索互联网热门话题。同时,家长与老师需多交流与沟通,在孩子德育教育环节需站在统一战线上,避免出现初中生在学校与家庭两副面孔,避免家庭教学与学校教学成对立面。
        4 结束语
        总的来说,新媒体融入教育行业,完成资源共享目标,大幅度减少老师的负担,给初中生提供一个多姿多彩的学习环节。同时,还大大冲击以往的德育教育环境,为德育教学与管理工作带来巨大的难点。不过新媒体环境下所存在的问题均是技术手法造成的,德育教育的本质没有产生根本性的改变,老师可充分借助新媒体下的诸多信息技术,强化对初中生的监督,提升自身的新媒体素养,转变教育教学方法,这样方可提升教师德育教学的工作效果。
        参考文献
        [1]饶启慧,李玲.当前我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科技风,2016,12:49
        [2]刘姣,杨定兰,李旭,等.新媒体环境影响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原因浅析[J].经营管理者,2016(4):15-16
        [3]王 彬 2019《提升教师课堂育德能力的方法探索》,《2019 年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教师教育论坛资料汇编》。
        [4]吴明焕 2019《学校美育育德功能的现实困境及其破解》,《贵州教育》第 7 期。
        [5]李凯.新媒体环境下初中生德育工作面临的难点与对策[D ].四川师范大学,2017,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