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德育工作中的应用实践分析

发表时间:2021/7/1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3月9期   作者:王晓岚
[导读] 伴随着社会的持续发展,对人才提出的要求也得到了相应提升,尤其是思想道德方面
        王晓岚
        阳西县第一中学   广东省 阳江市   529800

        摘要:伴随着社会的持续发展,对人才提出的要求也得到了相应提升,尤其是思想道德方面。对于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身体和心理发展逐渐趋于成熟,这就要求教师在德育工作中,提高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程度。本文从高中生的德育工作入手,对德育教育过程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提供了一系列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德育工作;师资队伍;心理健康教育
        引言
        高中阶段作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生涯中至关重要的时期,对其心理健康、价值观念以及日后的发展产生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在高中阶段,推动学生更好地发展,加强其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格外重要。而通过有机融合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可以更好地迎合学生心理变化特征,为德育工作的有序推进提供重要的保障。
        一、高中德育工作应用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高中生年龄以十五六岁居多,从心理层面来看,正值少年迈向青年的重要阶段,学生在这个时期心理上具有不稳定性,而且大部分或多或少存在心理问题,通常可以分成两种形式。其一,高中生内心慢慢开始向往美好的爱情,一定程度分散了学习注意力,对学习成绩的提升产生不良影响。其二,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自制力存在一定的不足,意志相对较为薄弱,心情非常容易受到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情绪容易发生大范围波动。针对存在的这些问题,究其原因,首先,现阶段独身子女占绝大部分,由于缺乏恰当的家庭教育方式,导致很多学生常常以自我为中心。此外,对于心理健康问题,一些高中生在认识上存在偏差,将这个问题直接视为了心理疾病,而且部分教师对于学生的心理疏导,以及对于学生爱情观的认识,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
        针对上述高中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在高中德育工作中应用心理健康教育是极其必要的。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主要分为三方面,一方面,可以全面考虑学生心理接受能力。在过去的德育工作中,学生容易产生抵触情绪,而通过引入心理健康教育,会关注学生心理变化,及时发现存在的心理问题并有效解决,为德育工作效率的提高助力。另一方面,目前部分教师更关注成绩优秀的学生,缺乏对成绩落后学生的了解,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更加关注后进生的学习和心理状况。再一方面,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能使学生拥有更强大的心理接受能力,促使德育工作更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心理健康教育在德育工作中的应用策略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在校园教育中,教师作为核心角色,其综合素质的高低对课堂教学效果产生着直接的影响,同时影响着学生的日常行为。作为人民教师,必须要担负起对学生的责任,不仅要完成日常教学任务,更需要注重学生身心健康问题。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和管理,教师必须要提升终身学习能力。例如,当学校发现校内整体教学质量出现下滑趋势时,有一部分原因是教师教学和管理不当所致,所以学校要加强教师的培养。在每年考核教师时,除了需要考核教师教学任务是否达到标准,还应通过学生和家长两个渠道,进一步了解其对教师的评价,实现教师道德素质的全面考核。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该学习更多丰富的德育和心理知识,由于现阶段心理学专业的教师人才比较缺乏,所以教师要不断丰富自身学识,掌握更多的心理学知识,为完善教学质量奠定理论基础,为心理异常学生提供心理援助。此外,教师要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积极发挥表率作用。


        (二)正确认识心理教育,明确教学最终目标
        在高中德育工作中,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应用,由于时间比较短,部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于两种教育存在认识不清晰的问题。因此,教师在开展德育工作期间,为了更好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清晰地认识两者的联系和区别。首先,两者的联系非常密切,都是以学生为服务对象,最终的目标也是相同的,都是致力于培养各方面均衡发展的人才。其次,两者的区别集中表现在六方面,分别是目的、内容、评价、方法、理论和原则。比如,德育教育的实施目的,面向都是所有学生,而心理健康教育则是主要是个体学生的心理健康。在内容方面,德育教育的主要以集体精神等思想道德观念为主,而心理健康教育更多的是情感问题、心理适应能力等。
        (三)提供良好的条件,营造校园文化环境
        学校作为高中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必须要重视良好校园环境的建设,从而积极地影响和引导学生心理健康和思想道德。首先,学校应该根据德育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两项工作的实际需要,创建优良的文化环境,为两项教育工作的有机融合创造有利的环境。其次,截止目前,大多数中学已经开设了心理咨询室,但是由于校内心理学专业教师数量不足,很大程度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广泛普及。为了改善这一问题,在高中生步入校园之初,学校可以组织统一的心理测评,要求全体学生都参与进来,对存在一定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初步的筛选,同时在全方位保护学生隐私的前提下,安排专门的心理教师辅以引导。除此之外,学校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投入一定物力和人力,大力培养心理学人才,并在校内开设专门的心理救助站,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帮助,尤其是心理压力过大的学生,从而消除学生消极情绪。
        (四)家育和校育一体化,优化德育教育效果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家庭教育与消炎教育相比,显而易见教育性并不那么明显,但是如果可以提高家庭教育的有效性,就能够为校园教育的稳定发展助力。对于高中生来说,无论是心理发育,还是生理发展都处于关键时期,情绪异常敏感。作为学生家长,需要密切关注孩子心理变化状况,身为教师,更要多关心学生平时生活。例如,当学生成绩下降,进而出现不良情绪之后,作为家长,切不可过分责怪孩子,要与孩子进行良性的沟通,找到成绩下滑的根本原因,家长要给予孩子试错的机会,更好地锻炼孩子勇于承担错误的品质;对于教师来说,也需要与学生家长保持沟通,及时掌握学生在家中的学习情况,并利用家访、家长访谈会等方式,与学生家长面对面沟通,从而优化教学的效果。例如,小刘同学自从爱上上网之后,成绩一落千丈,逐渐染上网瘾,笔者便与家长通力合作与共同监督,帮助小刘制定合理的上网计划,使其明确上网目的,逐步提高他对网络的正确认识。同时笔者积极鼓励小刘多参加娱乐活动,培养其广泛的兴趣爱好,使其课余生活越来越丰富,不再过度依赖于互联网,并慢慢改掉了无节制上网的习惯。笔者还与家长加强对小刘的了解和沟通,使其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和家庭的温暖,最终彻底改掉了网瘾,并树立成为宇航员的远大理想,将重心转移到学习上,学习成绩和能力都获得了大幅度的提升。
        结束语
        综合而言,近些年来,随着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学生压力持续增加,尤其是对于高中学校。而且高中德育工作的推进,也由于学生面临的巨大压力而出现不相适应的情况,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十分必要。在高中德育工作中,为了更好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应该加大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创造优质的校园文化环境,教师要明确教学最终目标,实现家育和校育一体化,改善德育教育效果,学校、教师、家长共同发力,为学生身心健康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刘玉娜.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中开展心理社团活动的实践研究[J].学周刊,2021(16):51-52.
        [2]张淑桃.高中班级管理中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整合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1(08):163-164.
        [3]魏毅道.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开展[J].高考,2020(13):13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