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章云
广东省汕尾市陆河县河城第二中学
[摘 要] 传统单一的传输知识的教法,会让课堂出现各种弊端,所呈现的课堂效果不佳。而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打破传统教学方法在实施教学的前提上组织多项任务或单项任务,使学生随着任务的进程或层次去发现和处理问题,遵循针对性和开放性原则,因材施教,旨在增强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力。本文从任务驱动式教学的基本概述、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的现状、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有效运用策略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应用它的现状瓶颈和相连益处,尽可能更好的培养初中生的合作、自主的探究能力而不断摸索。
[关键词] 初中数学;任务驱动教学法;运用策略;探究
随着“新课改”进程的不断深入,新颖地拓展教学方式在当今的教育体系中逐步占据重要的地位。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无论在传统理念或理论探究,还是在课堂实践都面临众多挑战。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是课堂改革的一种有效方法,它不仅对课程的实施起着很好的促进作用,而且对学生的兴趣培养和综合素质有重大意义。与此同时,还有利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从而逐步形成自我学习的良性循环的态势。
一、关于任务驱动式教学的基本概述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师者在打破传统教学方法在实施教学的前提上组织多项任务或单项任务,使学生随着任务的进程或层次去发现和处理问题。就它的本质而言,主要是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以任务为主线,让其教学目标与相关教学设计围绕着相关的层次任务为次线,使学生全身参与其中。当然,我们在创设任务时,要遵循针对性和开放性原则,而在实施中更加要有理有条,应注意以下几个小点:
1、完成任务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只是导向者,改变“被动”的现象。
2、任务的设计要紧扣目标,让学生之间讨论和自主探究,变为“主动”现象。
3、提供多方面的丰富学习资源和多彩的学习活动,创造良好的情景。
4、多强调学生学习应同实际生活相联系,引导学生探索问题的开展思维。
总的说来,任务驱动教学法要具备明晰的教学动机,要有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知识的热情,并在反复操作中增进自身的探索能力和学习意识,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的能力。
二、关于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的现状
目前,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虽然有部分教师已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但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仍出现比较多的问题。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课堂的教学任务不明确。
许多时候,教师设置的任务不明确,轻者会影响到授课的质量,重者就会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成效了。例如:当教授的内容与设置任务不相匹配或严重脱节时,就会让学生感觉到课堂的任务不合实际和不明晰,导致在执行任务时,没有更清的方式去实现其目标,即会产生困惑。
2、课堂的中心依然以教师为主体
虽然新课题的改革要以学生为中心,为主体地位,但在实际的教学中,依然存在“主体”为教师的态势现状。如:采用了任务驱动教学法,师者依然是亲自去执行任务,而不是在旁引导。如长此以往,会脱离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用意义,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近者会滋生依赖的现象,远者会削弱学生的主导性,这是非常欠缺考虑的。
3、课堂纪律趋向于松散状态
众多学生认为:以学生为主的课堂应该是放任自由,可以不管课堂纪律。而任务驱动教学法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学生之间有较多的互动和讨论环节。多数的师者都认为只要布置了任务给学生就可以了,不用去管理他们。当我们认真地纵观下初中生,这是一群年轻的群体,活泼喜动、秉性潇洒,一旦开始讨论起来,会产生吵闹的现象,这会大大影响到课堂教学了,这也是不可取的。
三、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有效运用策略
(一)以“任务”为线点,创设合适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
任务驱动教学法从字面来看,主要是以“任务”为主要路线,贯穿整个教学的过程,以便达到某种目的为终点。而从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教学内容与任务结合起来是否更合理,是判断“任务”设计可行性的导向标。为此,任务的布置将会直接影响到数学教学的有序进行,也会扰动教学目标的能否实现的一个“基准”。
所以,在过程进行时,师者要重视任务布置的内容,既要符合教学目标和要求,也要贴近实际、科学合理,以此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和基本需求,让其主动学习与探索,保证教学的顺利完成。众所周知,初中数学的学习主体由众多小组结合起来的一个群体,他们的学习目标主要是按照教学任务阶段性,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来实现的。作为师者,适当的创设任务情境,来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信心是十分可取的。
例如:在授教“三角形的稳定性”的相关内容时,师者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参与或寻找异同形态的图案,并有效地进行分组讨论此图案的不同特征(有条件的可以做出相应模型),尽可能地让每个成员亲自去探究这些图案的稳定性。这个任务的布置,不仅可以让学生理解三角形的形状,还可加深学生对三角形稳定性的判定,以此来探究稳定性主要原因的来源点,再通过对比和讨论,学生会对学习内容更加有清晰的理解和掌握。这些任务的布置可以提高学生初步的操作能力,还可以培养寻找问题根源的积极性,这种参与有利于学生对教学重点的透彻。
(二)以学生为“主体”,开展任务式的小组合作,提升协作探究能力
课堂学习并非是师者向学生单一的传授知识,而是在学生的自我建构体系中渐渐地感触知识的过程。在其中,师者只是侧面地起到了引导的作用,而学生才是“主体”。一个完善的体系当中,对同知结构有起到相互的关联作用,学生在不断地获取新信息的同时,也在融合旧知来理解新知,这个“主体”只有学生自己能体会。再由于学生之间的年龄成长有所不同,包括心理、生理等,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所呈现的状态存在异同的,有的需要监督,大部分会依赖教师或家长,有的可部分自学学习,但学习效果不佳……因此,想要让学生完全自主学习是不切实际的。
例如,在授教《平面直角坐标系》时,教师可以设置任务,学生可利用本校的平面图作为数学的原始模型,从各个点找起,再从各个坐标系中把抽象的数字剖析出来,从现实中实物中去证实其数据的准确性,让其明白本课的目标和内容。
又如,在授“勾股定理”一课时,可要求各合作小组学生用查找资料的方式来获取知识点,让他们在这个过程中亲身亲为。这个过程可以是:A组的学生指出前面学者提出的证明方法后,由B组的学生进行补充,指出“欧几里”的证明的解释方法,再提出哪种方法最为合适或最为便捷。这时可以让各小组之间展开交流,让他们在互动与合作中形成团体知识网络,加强对此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只有学生通过亲身的实践,并和其他同学进行有效的讨论,组成合作关系,这样的问题会迎刃而解。当然,此过程的学习中师者的指导也是不可缺少的,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要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为学生提供帮助。这样既会激发学生运用数学的兴趣与创造性,也能提高学生小组探究数学知识的欲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学生接受任务的意识也会提高了,会更主动地去寻找相似的“任务”。所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能保证任务驱动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而小组合作的方式,更能提升学生协作探究的能力。
(三)让学生学后反思、查缺补正,拓展学生的数学知识面
结合初中生的特征之后,为让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成效更好,其学后反思与查缺补正是重要的环节之一。只有让学生更加真实地认识本身,完善不足的部分,这样才可以正确的判定课堂的完成效果。所以,在完成教学后,师者有必要依据课堂的情况,进一步指导学生对之前的探究活动进行反思。主要的反思方向有以下两个方面:
1、从技术方面,主要体现是通过查找资料、合作学习等方法进行归纳反思。这种方法对所学知识点,存在的不足点和弥补等有很多的帮助,也对培养学生学习意识和学习习惯有着比较明显的意义。
2、从知识掌握方面,主要体现是让学生反思所探究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然后进行有效复习和补充不足,有针对性的处理或求助与师者的正确点拨。
故此,学后反思、查缺补正可以让学生加深对问题与知识点的理解,并能让他们在反复的练习中形成良好的查正意识与学习态度。当然,作为师者,在渗透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同时可导入合作学习和竞争机制,这不但可以扩展当课的数学知识内涵,而且还能提升整体教学效果,为他们以后的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总之,任务驱动教学法存在瓶颈和益处,只有在师者的合宜运用当中,才能明确是“宝剑”,还是“魔剑”。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正确地运用各种策略,不仅可以增强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力,还能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合作、自主的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 邹成霞.互动教学下的初中数学教学实践[J].学苑教育,2016(13):58.
[2] 赵娜.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
[3] 李俊.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探析[J].学周刊,2018(07).
[4] 杨洪雪.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的特点及过程设计[J].教学与管理,20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