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平 吴光生 邹冬兰
(新余学院数学与计算机学院 江西,新余 338000)
摘要:围绕国家立德树人,为党育人的国家层面,探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改革目标,提出围绕《离散数学》实施思政教育的改革方案。《离散数学》课程思政改革应该从课程思政元素库、课程思政教学策略和课程思政教学考核评价等角度出发,构建课程思政背景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基础课《离散数学》教学模式,为其它专业基础课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课程思政;CDIO工程教育理念;离散数学;立德树人
一、引言
课程思政是党中央提出的立德树人思政教育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各类层次学校都积极行动起来,去探索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新模式。课程思政却是思政政治教育的一部分,也是专业课程教育的一部分。如何实现专业基础课和思政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最终实现全课程思政和全员思政,是重中之重。《离散数学》作为为现代数学的两大分支之一,为计算数据的结构化,软件系统的逻辑化起到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将OBE理论与课程思政深度融合,探讨《离散数学》的课堂教学新模式,进一步将该教学模式应用到其它计算机专业基础课教学中去具有非常得要实际意义。
二、离散数学课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离散数学课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必要性
《离散数学》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讲解离散型数学的基本概念、定义、定理和推论。《离散数学》一般在大一下学期或大二上学期开设,这时的大学生己经逐渐褪去对大学的新鲜感,对陌生的生活环境、自由的学习氛围、如何与同学相处、遇到事情如何处理都在逐渐形成自己的认知,同时个性突出、种类多样的新兴媒体也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和判断.这个关键期需要教师适时适当适度的引导,所以在课堂授课时加入特殊的“课程思政”元素,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导向。离散数学的课时一般为32-64,有部分院校己经逐步开展实验教学,开课时间长也为离散数学“课程思政”的实施提供了优势。
(二)离散数学课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可行性
《离散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性,概念多、定理难,相比起其他计算机课程,《离散数学》兼具数学学科的推理特性与计算机学科的应用特性,这正为实施“课程思政”提供了保证。《离散数学》包括数理逻辑、集合与关系、图论、代数系统四大部分团,与后续课程紧密相关,《离散数学》中的数理逻辑可以用于数字电路的设计,谓词公式的表示是人工智能的重要知识表示方法,关系的应用是关系数据库的基础,其中一些特殊的关系是数据挖掘的理论基础,图论被广泛应用于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运筹学、人工智能等中,图论中还有很多重要应用,包括图的着色问题、货郎担问题、最短路径问题等,《离散数学》与这些课程的联系为“课程思政”提供了内容上的优势。离散数学具有开展“课程思政”的天然素材,教师要善于结合离散数学课程特点,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方法,关注当下热点问题,将课程内容与思政元素、时事热点等巧妙结合,从而达到思政教育的目的和学生修养的全而提高。
三、课程思政背景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基础课《离散数学》教学模式构建
(一)开发《离散数学》课程思政元素库
《离散数学》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集合论、数理逻辑、代数系统和图论四个篇章的讲解,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为后续计算机专业课的学习打下理论基础。除此之外,蕴含在与《离散数学》相似的其它设计领域的丰富的思政元素也可迁移到这个课程教学中。为了利于推动《离散数学》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创新发展,在现有《离散数学》课程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增加课程思政教育目标及内容,从《离散数学》课程本身或相似领域,有效挖掘《离散数学》课程隐藏的思政元素,构建《离散数学》课程思政元素库是顺利开展《离散数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首要前提。
(二)制定《离散数学》课程思政教学策略
《离散数学》课程的相关思政元素很多,但本课程毕竟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课程,内容多、难度大,讲课任务繁重,而课时又比较有限,如何在讲授专业知识的时候有机融入思政元素而又不至于“喧宾夺主”,这就需要事先制定恰当的思政施教策略。本课题拟从教学内容、教学设计和教学方式三个方面落实《离散数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具体做法如下:
(1)教学内容
首先修订《离散数学》课程教学大纲,将课程思政教学目标、要求、内容、学时分配、考核指标明确纳入该课程大纲范畴;然后,根据大纲要求挖掘《离散数学》课程隐藏的思政元素,构建《离散数学》课程思政元素库。
(2)教学设计
首先根据课堂授课内容备好相应课程思政教育内容,然后设计思政元素内容融入专业知识的情境、思政教育方式和时间、思政元素内容融出专业知识的情境,使课程思政自然地淡入、淡出课堂,让学生从中受益。
(3)教学方式
涉及课程教学方式和课程思政教学方式的改革,前者引入CDIO工程教育理念,以项目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让学生学中做、做中学。教学方法以项目教学法为主,案例教学法、问题驱动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讨论法、翻转课堂教学法等为支撑,目的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后者主要采用基于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对学生进行课程思政教育,这种方式不是简单教条地将“思政”和“课程”堆砌或物理焊接在一起,而是让学生轻松、自然地从思政教育元素中接受道德情操的熏陶。两种教学方式的有效结合实现“立德树人”的远大目标。
(三)构建《离散数学》课程思政教学考核评价
高校“立德树人”工作之根本是教育学生“何以为人”,“人何以为”。因此高校课程教学改革既要注重显在的知识和技能教育,同时也要突出价值取向的塑造和培养,从而使大学生的道德秉性得到进一步的修炼,以更加契合高校“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和目标的扎实推进与顺利实现。
本课题拟用高校“立德树人”标准评估《离散数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效果,评价方式包括:①调查问卷方式;②专业道德素养和职业技术素养的能力测试方式;③参与社会思政教育活动方式;④他人或用人单位评价方式
四、结语
课程思政改革顺应了时代主题,紧跟国家新一轮课程课题的步伐,是党和国家新时期立德树人的典范。虽然当前的课程思政改革存在能力不强、协作机制不灵活、评价机制不健全等。但通过新一轮的课程思政改革,同向同行,进一步协同育人,可以实现离散数学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也能实现国家层面立德树人的总目标。
参考文献:
[1]杨建超.协同育人理念下高校“课程思政”改革的理性审视[J].南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6):121-128.
[2]吴楠.《高等数学》课程思政建设探讨[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7(4):61-65.
[3]黄淑贞.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发展探析[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2(3):24-27.
[4]邹乐,王晓峰,吴志泽等.课程思政视域下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的教学研究——以“离散数学”为例[J].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 2021,38(02):140-144
作者简介:张志平(1978-),男,汉族,江西新余人,博士研究生在读,新余学院数学与计算机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计算机科学;邹冬兰(1977-),女,汉族,江西新余人,博士研究生在读,新余学院数学与计算机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软件工程;吴光生(1984-),男,汉族,江西新余人,博士,新余学院数学与计算机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药物信息学大数据。
基金项目:新余学院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XJJG-2121287);江西省教育厅科技项目(编号:GJJ171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