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在特教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7/1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3月第8期   作者:彭志红
[导读] 新课改素质教育理念之下,要求教学内容与教学结构应该发生相应转变,以此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地位,构建全面性地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开展相应的主动思考与主动分析。
        彭志红
        通辽市特殊教育学校  内蒙古通辽 028000
        摘要:新课改素质教育理念之下,要求教学内容与教学结构应该发生相应转变,以此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地位,构建全面性地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开展相应的主动思考与主动分析。研究表明,积极心理学作为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手段,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师所接受。由于特殊教育学校中许多学生存在着着许多障碍问题,更需要采取积极心理学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成长。因此,特殊教育学校教师有必要掌握科学合理的积极心理学的手段,以提高学生的个人素养。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特殊教育;心理健康
        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都身患有残疾,他们一般比较敏感、脆弱,心理孤僻,心理障碍较重。他们要像正常人一样更好地融入社会,除要有必要的文化基础知识,掌握技之长外,更重要的是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状态,热爱生活,而上述一切必须要以心理健康为基础。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特殊教育很有必要。
        特殊教育学校日常教学改革和创新活动中,心理健康教育应与积极心理学相结合,帮助特殊学生重新拾起对生活和学习的希望,积极挖掘内心深处的潜能,形成良好的品质与精神,在发展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三观,引导特殊学生在身心发展道路中越走越远。积极心理学在特殊教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应用,能够对特殊学生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推动特殊学生身心健康合理发展。
         一、特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1.师生关系弱化
        在特教学校,仍有部分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通常认为前来咨询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大多患有心理疾病,需要“治疗”,导致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不愿意主动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进行沟通。此外,据教育专家研究,很多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以及该学科教师存在排斥心理,即使有自卑、孤独等心理困扰,也不愿意寻求教师的帮助,这种现象长期下去,非常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2.教育目标缺乏科学合理性
        特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缺乏科学合理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大多数教师只关注聋哑儿童、盲聋、残障儿童等这些学生的消极心理情绪,忽视了积极心理因素的挖掘,这样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却也容易造成并加重学生的自卑心理,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3.教育模式单一
        目前,大多数特教学校教师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通常是采用这样一种模式——介绍某一种心理问题,分析该问题的定义与危害,并总结克服该问题的方法,这明显偏离了激发学生积极心理素质的子目标。从辩证视角来分析,特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特教学校构建心理健康教育长效机制,导致特教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无据可依。此外,专业师资队伍尚有待加强,特教学校心理健康教师虽然具备崇高的职业道德、有坚定信念有仁爱之心,却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缺少更新而无法科学全新做好残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二、积极心理学在特教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1.师生共同参与
        在特殊学校教育工作中,教师应懂得如何借助构建师生关系的方法,引入积极心理学理念,从而创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教师根据特殊学生不通过的兴趣爱好特点,发挥多元化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优势,促使特殊学生能够在参与之中实现闪光点的激发。

而且,学校也需要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专门设计相应的教育资金,保证教师能够在师生共同参与之下,将交流形式进行拓展,让特殊学生能够认识到积极心理学对自身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价值。通过专业化和针对化的积极心理学辅导,相信每一个特殊学生都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尽量抑制和消除存在的负面心理,运用积极向上的态度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之中。
        如,特殊教育教师可以借助沙盘游戏活动的方式,开展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让特殊学生能够实际回到现实问题,根据特殊学生存在的负面情绪和消极心理,教师将其摆放在课堂之中,制定针对性的解决举措,并且在团队合作、交流和分析之下,实现师生共同发展,引导学生去解决和化解实际的心理问题,从而实现特殊学生自我心理调控的最终目的。
        2.通过创建融洽的班集体
        对于特殊学生而言,一个积极向上、乐观互助的班集体,能够保证特殊学生心理朝着科学化方向发展。所以,构建一个融洽的班集体,能够极大化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科学化发展,在积极心理学应用和实施之下,特殊教育教师应该尽可能创造互动机会,让特殊学生能够在情绪表达之下,体会班集体的重要性,以此在互相帮助、互相理解、互相安慰之下。有序的学校管理,优美的校园环境,良好的校风、班风,和谐的人际关系,浓厚的学习氛围,共同的理想目标,这些都会使特殊学生在心理上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3.建设积极心理支持环境
        在积极心理学引入和实施过程中,特殊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够为特殊学生构建一个积极的心理支持环境,确保父母、教师能够与特殊学生产生直接的交流,以交流激活特殊学生的内心世界。特殊学校可通过开放家校沟通平台的方式,引导父母积极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之中。对于特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而言,也需要通过强化自身专业化水平和综合素养的方式,进行师德师风的培训,以此能够在积极心理环境建设之中,贡献教师的一份力量,充分关爱和关怀的感受到每一个特殊学生的不同之处,让特殊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尊重,形成一种特殊的校园文化,促进特殊学生能够在积极心理支持环境中,与教师和父母进行频繁的互动,营造充满爱的氛围。
        4.建设积极心理认同环境
        特殊学生经常会在学习和生活之中产生自卑感,会认为自己什么都做不了,不应该来到这个世界,这种心理负面情绪的产生,导致特殊学生心理问题日渐严重。所以,构建积极心理认同环境的方式,能够促使特殊学生心理发展重要变化。①借助积极心理认同环境的构建,教师能够带领特殊学生参加一下社区活动,让特殊学生在参与活动时,能够服务他人,以此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他人的认同,确保特殊学生感受到自己的重要价值;②与普校建立友谊班,加强与正常学生的接触和交往,普校学生定期来帮特校和学生玩游戏,打扫卫生,辅导他们学习;通过这一活动的开展,特殊学生克服了自卑感,增强了独立意识,也学习了正常儿童的办事效率与优秀品质。
         三、结束语
        残疾儿童的心理健康关系到他们自身的发展,关系到他们家庭的幸福,也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特教学校以及社会各界要真正关注这些人群,做好特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评估体系,并融入积极心理学因素,创新特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促进残疾儿童心理健康,自信自强,自我发展,积极心理学融入到特殊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之中,为特殊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特殊学生经常会因为心理问题而出现一系列的副作用,从而无法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因此,积极心理学的合理化引入,能够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学生带来积极的影响,让特殊学生能够获得社会、学校的认同,并且能够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和作用,以此在生活和学习之中特殊学生都能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叶浩生.积极心理学专题研究[J].心理研究.2020(06).
[2]吴燕飞.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反思与积极心理学取向[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05).
[3]宋艳.教育过程中积极心理的培养与发展——评《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J].中国教育学刊,2020(06).
[4]陆峥荣.浅谈积极心理学在特殊教育心理健康工作中的运用[J];家庭生活指南,2018(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